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北防護林開始時間

三北防護林開始時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1:31:02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3月14日起,我國北方多地出現沙塵天氣,北京、甘肅西部、内蒙古、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區出現沙塵暴,局地遭遇能見度不足500米的強沙塵暴。這是近10年來影響我國最強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

“規模宏大的三北防護林工程,為啥沒擋住肆虐沙塵?”針對這一問題,藍藍天工作室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

三北防護林開始時間(三北防護林為啥沒擋住沙塵)1

3月12日植樹節,甘肅張掖臨澤縣春季義務治沙植樹活動展開,市民們來到臨澤縣平川鎮北部沙區和三北防護林工程區壓沙障、栽梭梭,開始新一輪工程治沙。(王将/人民視覺)

本輪沙塵天氣影響範圍廣、強度大,多地出現沙塵暴甚至強沙塵暴

3月16日早晨6時,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16日8時至17日8時,新疆南疆盆地和東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甘肅、甯夏、陝西中北部、山西、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山東、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蘇中北部、湖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沙塵暴。

三北防護林開始時間(三北防護林為啥沒擋住沙塵)2

“本輪沙塵天氣影響範圍廣、強度大,多地出現沙塵暴甚至強沙塵暴。”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張碧輝介紹。

從影響範圍看,本輪沙塵天氣已經影響新疆、内蒙古、甘肅、甯夏、陝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甯、吉林、黑龍江等12省(區、市)。受北風影響,不排除沙塵天氣進一步向南發展。

從影響強度看,除了浮沙、揚塵天氣外,内蒙古西部、甘肅河西、甯夏北部、陝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了沙塵暴。初步判斷這次過程是近十年以來最強的一次沙塵暴天氣過程,部分地區達到強沙塵暴天氣過程的級别。

針對這次沙塵天氣的成因,張碧輝解釋,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受下墊面條件影響,熱力條件好。前期蒙古國以及我國西北部氣溫明顯偏高,降水較少,地表逐漸解凍,沙塵粒子容易起沙。二是受較強的蒙古氣旋影響,動力條件充足。新疆北部、甘肅中西部、内蒙古,甚至包括華北北部都先後出現了9—11級的陣風,為這次沙塵天氣的發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動力條件。

三北防護林開始時間(三北防護林為啥沒擋住沙塵)3

有防風固沙作用的胡楊林是三北防護林體系的一部分。(吳學珍/人民圖片)

三北防護林主要通過控制地表釋塵量來削弱沙塵,對大氣環流的影響非常有限

針對這次沙塵天氣過程,有人發出疑問,為啥三北(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防護林工程沒有攔住沙塵?

1978年,規模宏大的三北工程啟動。根據總體規劃,三北工程建設範圍涵蓋我國北方13個省(區、市)的551個縣(旗、市、區),建設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裡。三北工程已完成了一期至四期建設任務,目前正在實施五期工程。到2018年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時,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積量由7.2億立方米提高到33.3億立方米。

“這次沙塵天氣,是由大氣環流帶來的問題,主要起源于蒙古國,對我國來說屬于過境沙塵。”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防沙治沙首席專家楊文斌表示,防沙治沙工程,包括三北防護林,主要通過控制地表釋塵量來削弱沙塵,對大氣環流的影響非常有限。

楊文斌介紹,土壤是重要的資源,沙塵在影響我們的同時,對土壤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防沙治沙工程,通過減少地表釋塵量,保護肥沃的土壤。建設三北防護林的重要目的在于保持水土,解決退化土地修複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上,兼顧削弱沙塵暴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生态保護修複力度,主要沙塵源區植被狀況持續向好。“但與幹旱區面積相比,與沙漠面積相比,防護林面積隻是很小的一部分。防護林保護的隻是局部得到治理的區域,大部分沙漠戈壁并沒有保護起來。”楊文斌說,沙漠無法被消滅,沙塵暴的形成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無法從根本上避免。我們能做的隻是加強防護林建設,加強沙區生态保護修複,盡可能地減少沙塵天氣次數、減輕沙塵天氣強度,減輕沙塵天氣危害程度。

張碧輝表示,防護林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沙源地本地的防風固沙作用,此次沙塵天氣過程受上遊傳輸影響明顯,防護林對這種沙塵傳輸的作用有限。防護林主要是對近地面的揚沙、浮塵有抑制作用,但對整個風場的影響和作用卻非常有限,特别是在這種非常強的天氣過程下,防護林對沙塵的影響程度就比較低,範圍影響也很小。

三北工程對沙塵暴治理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态研究所所長、三北工程評估技術組組長朱教君曾表示:“到底三北防護林對沙塵暴能起多大的防護作用,我們認為在近地面地區是起到作用的,在大氣環流方面,防護林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朱教君說,實際上,沙塵暴不是我們三北地區防住了,或者我們國家防住了就真正防住了,還有周邊的國家和地區的影響,這是個全球性的問題。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提出,加快推進北方防沙帶等生态屏障建設

國家林草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近20年,我國沙塵天氣總體上呈現次數減少、強度減弱的趨勢。據統計,我國北方地區春季(3—5月),上世紀60年代年均發生沙塵天氣20.9次,70年代19.4次,80年代22.1次,90年代16.1次。新世紀以來(2000—2020年)年均發生10.7次,較常年同期17次明顯偏少。北京市沙塵天氣的發生次數從新世紀初期的平均13次,減少到近年來平均2—3次。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20年來,我國不斷加大生态保護修複力度,北方地區降水量呈增多的趨勢,主要沙塵源區植被狀況持續向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0.59%提高到18.67%,綜合植被蓋度由39.8%提高到45.5%,對于抑制沙塵天氣的發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藍藍天工作室記者了解到,未來我國還将加大力度建設北方防沙帶。剛剛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提出了多項重要生态系統保護和修複工程,其中就包括北方防沙帶的建設:以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裡木河流域、京津冀地區等為重點,推進防護林體系建設及退化林修複、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完成營造林220萬公頃,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萬公頃、退化草原治理270萬公頃。

三北防護林開始時間(三北防護林為啥沒擋住沙塵)4

重要生态系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圖。(來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

這次沙塵天氣給今後防沙治沙工作帶來哪些啟示?楊文斌認為,關鍵還在于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進一步強調因地制宜,該造林的地方造林,不具備治理條件的可以封禁保護,把人工治理與自然修複結合起來。”

過去,一些地方以大密度造林的方式來治沙,沒有充分考慮沙區水資源承載力,出現中幼林衰亡等現象。“防沙治沙,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圍繞水的問題開展工作。造林綠化,要确保降雨能夠滲透到土壤深層補給地下水,維護生态平衡。”楊文斌建議,在幹旱區、半幹旱區造林綠化,應采用“低覆蓋度治沙”的理念,采取合理的栽植配置格局,15%—25%的植被覆蓋度,就能夠有效控制流沙。這一理念在内蒙古、甯夏等地已經得到推廣,在實際應用中較好地解決了當地防沙治沙長期存在的問題。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