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碧生源瘦身有效嗎

碧生源瘦身有效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10:41:53

碧生源瘦身有效嗎?2000年,是趙一弘做飲料銷售的第10年當時他客居到北京房山郊區,見市場上銷量很好的袋泡茶,多是立頓、雀巢等國外品牌,卻沒有中國自己的品牌,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碧生源瘦身有效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碧生源瘦身有效嗎(瘦身9000萬的碧生源)1

碧生源瘦身有效嗎

2000年,是趙一弘做飲料銷售的第10年。當時他客居到北京房山郊區,見市場上銷量很好的袋泡茶,多是立頓、雀巢等國外品牌,卻沒有中國自己的品牌。

他當機立斷,創立了“碧生源”品牌,立誓打造中國的立頓或雀巢。

袋泡茶,就像是速溶咖啡和方便面,在當時是一種新的消費習慣。市場上少有類似的袋泡茶與碧生源競争,所以隻要有産品,就有銷量。

在市場拉動下,碧生源的銷售網絡逐漸形成并完善。但這種發展始終是小規模的,趙一弘一直想着如何達到立頓或雀巢的量級。

2009年,趙一弘遇到了GGV紀源資本。他向GGV提出,産品真正的核心價值,是它的功能性和品牌差異化。而趙一弘心中的産品功能性打造,其實就是當時漸有苗頭的保健茶。

GGV很重視趙一弘的這一想法,他們幫趙一弘找到了植化博士蔡亞,研發出減肥茶和常潤茶兩大單品;又在當年10月,向碧生源注入1500萬美元,以供它引進了袋泡茶自動包裝機。

10年的銷售經驗,讓趙一弘深谙營銷是保健茶行業的制勝點。早在2007年,碧生源就砸了5000萬元投廣告,換回 1.46億元的銷售。

而2009年,碧生源的廣告費是兩年前的3倍不止。一時間,電視和公交車上,全是碧生源的洗腦廣告。

碧生源恐怕是GGV投資回報最快的一個項目。到2010年9月,碧生源就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了内地保健茶第一股。

這一年,碧生源有近500家經銷商和13萬家零售店,全國的商超和藥房進門都擺放有“兩袋茶”,當時,碧生源年銷售8個億。

而碧生源IPO募資的15.08億港元,一部分拿去還債,其餘的投入到生産線和營銷中。接下來的數年裡,碧生源靠兩包茶,累計賣出45個億。

然而,好運突然轉向。2016年,食藥監總局規定,保健産品的名稱中不得帶有功效性宣傳文字。這逼得碧生源減肥茶一度停産,最終隻能改名常菁茶。這一年,碧生源首次虧損6870萬元,同比下滑174%。

更名事件導緻碧生源品牌被削弱,這一影響在之後的兩年都揮之不去。到2018年,碧生源整體虧損0.93億元。據說,為了抹平虧損,碧生源還賣掉了位于北京的總部大樓。

此後碧生源一蹶不振,有人說是因為政策,屬于系統性風險。但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分析,它依賴單品、幾改多元化布局方向、重廣告輕研發等運作模式,都說明它欲振乏力其實是必然的。

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第一,單品依賴,經不住邊際效應,扛不住系統風險。

碧生源的毛利率最高時,達到了90%。

這讓碧生源長久處于舒适區難以自拔,以至于創業以來,他主要産品就隻有常潤茶和減肥茶。趙一弘的商業邏輯是,事情要一件一件做。看似很有道理的邏輯背後,其實是碧生源過于依賴單一産品。

單一産品對市場的影響力是有限的。随着市場份額逐年增長,碧生源的廣告拉動效果不再明顯。以2009年為例,其廣告費用達到1.97億元,而淨利潤僅為1.42億元。

随着市場發展,靠大面積廣告就能打下市場的江湖已遠,打着“減肥”名号的保健品越來越多,碧生源品牌老化,市場空間變窄。

眼見着市場業績日漸消沉,趙一弘也意識到,品牌雖然打造了起來,但産品的市場競争力卻大不如從前了。于是,碧生源開始整體轉型:

2015年,碧生源以1.67億港元向彙源果汁出售10.65%的股份,後者成為碧生源第二大股東。雙方将在原料基地種植、采購及渠道建設上進行合作;

2017年,碧生源出資近1.38億元,投資兩家大健康全産業鍊和研發型醫藥企業。

這一年,碧生源還在傳統銷售渠道上,進行一場自我革命,其銷售人員的獎勵标準,由“經、分銷商銷售業績”轉變為“藥店銷售業績”,并增加研發投入。

從調整來看,碧生源是在升級原有全産業鍊——向上觸及到原材料種植,向下深耕到藥店終端的市場把控,中間的研發似乎也開始重倉。

但是,縱向集成、精細化運作,沒能大幅拉動兩袋茶的銷量。在市場增量階段,1塊錢成本能換回2元營收;可在高度飽和階段,得花1.5元,才能換回2元。

一旦投入增速高于營收漲幅,則終将被邊際效應壓倒。

除此以外,依賴單品的“系統性風險”也在碧生源身上暴露無遺。就拿2016年食藥監總局規定來講,當保健産品的名稱中不能帶有功效性宣傳文字後,占碧生源總收入42.5%的減肥茶一度停産——這是碧生源當年虧損近7000萬元的主要原因。

第二,多元化布局幾改方向,缺乏長期規劃。

除了縱向集成,碧生源也在試圖橫向擴展,通過多元化布局,降低對單一産品的依賴。

2010年4月,碧生源“VS唯尚”品牌産品在淘寶網全球獨家上市。“VS唯尚”目标群體主要為都市白領一族,旗下共三個系列、九款産品,包括草本茶系列、奶茶系列和茗茶系列。

雙品牌戰略下,碧生源依舊是廣告狂人模式,就如同碧生源換了一個名字再玩一次。巨大的營銷費用攤在兩個品牌上,其投放效果事倍功半。

後來,碧生源似乎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便聚焦戰略方向,主打袋泡茶市場。随後收購了潤良藥業部分股權、與雲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項目,推出袋泡茶産品。趙一弘曾公開表示,公司将從單一功能性茶飲料,轉向市場更為廣闊的普通茶飲料。

可如今來看,其袋泡茶産品在市場上,依舊沒太多存在感。

巨額操練出來的品牌沒用好,趙一弘又開始重用碧生源的營銷渠道。他曾做了個比喻,碧生源修了一條很好的高速路,但是上面跑得車太少,一輛是碧生源牌常菁茶,另一輛是碧生源牌常潤茶。

為此,碧生源謀劃三個跨界,往OTC、民營醫院和養老産業進軍。2015年4月,碧生源與海正藥業展開合作,代理海正藥業的奧利司他減肥藥産品,把減肥保健茶市場延伸至OTC減肥藥品市場。

而跨界民營醫院和養老産業方面,碧生源副總裁林如海表示,從2010年上市以來就有所研究。隻是到現在,這兩個方面都沒有出衆的表現。

到了2018年,我們又看到碧生源多個新品上市,包括高纖代餐餅幹、各種維生素片,以及蘆荟軟膠囊和玫瑰人參紅糖等。這些衍生産品銷售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在天貓碧生源官方旗艦店上,這些商品的月銷量大多都沒有過萬。

總的來說,碧生源缺乏長期的戰略規劃。在外界看來,2010年以來,碧生源的多元化戰略,至少經曆了三四次大調整。

正如咨詢師林嶽所言,如果碧生源一開始就減少袋泡茶投入,資金投向醫藥産品研發,招募醫藥領域的專家,對原有分銷體系如藥店、醫院繼續精耕細作,反而有機會翻身。

第三,重廣告輕研發,未能解決真實的客戶問題。

碧生源商業模式的原罪,其實就是重廣告、輕研發。

按一般意義而言,好産品自己會說話。特别是在2015年消費升級浪潮之後,産品的使用價值,才是消費者看中的關鍵要素。

但趙一弘和他的10位創業夥伴,基本都是營銷資深人士,他們普遍認為:在信息嘈雜、搶占注意力的互聯網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為了打響碧生源品牌的知名度,趙一弘一直采用“重廣告輕研發”的模式。第43屆世界廣告大會上,碧生源是唯一一家産品型企業。

早前,有人總結碧生源的成功,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消費者減肥理念、健康意識興起,市面上鮮有競争對手;

二是高頻度、多維度覆蓋的營銷及廣告手段保證了品牌曝光率,甚至在消費者心裡,減肥茶就等于碧生源。

心智搶占得了先機,研發卻拖了後腿。2009-2011年,碧生源雖引進蔡亞團隊,但研發費用僅占每年營收的0.3%、0.9%和2.3%。即便到2018年,其研發費用數額與廣告費用相比,也是大相徑庭。

細看碧生源減肥茶主要原料,其中隻有綠茶、金銀花、決明子、番瀉葉和山楂等常見中藥,常潤茶原料也大同小異,功效成分以茶多酚和總黃酮為主。

查閱藥典,以番瀉葉為例,可以通便,但嚴重時會引起腹瀉。而決明子藥性也兇猛,女性若長期飲用,輕則月經不規律,重則子宮内膜受損。有網友說,碧生源産品是在以犧牲長期健康,換得短期減肥效果。

在商業模式九要素中,企業“價值主張”被放在商業可持續的重要層面上探讨。企業唯有向自己的客戶傳遞了其需求的正向價值,才能夠健康持久地發展。

反觀碧生源,客戶為其支付的不過是“智商稅”。消費升級浪潮之下,越來越多能做出理性消費決策的新生代成為消費主流,碧生源的“瀉藥”則不再被買單。

注:本文為商界識堂原創内容,轉載請聯系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