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生物教學計劃内容

生物教學計劃内容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11:45:57

  1、教學目标

  (1)描述細菌的基本形态,識記細菌的結構特點,通過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2)通過分類、對比等活動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2、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菌的形态、細菌的基本結構及其作用、細菌的特殊結構。

  難點:區分細菌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别。

  3、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圖釘不同放大圖片,意識到細菌是很微小的,細菌除了小還有哪些特點?微小的細菌具有什麼樣的結構?通過這幾個問題。順勢引出課題——細菌的形态和結構。

  (2)新課講授

  1.細菌的形态

  教師描述:十億個細菌堆疊在隻有一粒米粒那麼大。提問:想觀察到這麼小的細菌需要借助什麼結構呀?(高倍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觀察)。

  在PPT上展示不同細菌的圖片,引導學生對細菌不同形态進行描述,引出細菌的不同形态: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教師講授細菌多是單細胞生物,獨立生活。

  過渡:細菌具有不同的類型,但是它們為什麼卻都屬于細菌?

  2.細菌的結構

  出示細菌結構模型,對照教材上的細菌的結構模式圖,從内到外觀察細菌的結構特點,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歸納總結出細菌的基本結構。教師闆畫,請學生填寫名稱。

  (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鞭毛、莢膜。)

  通過多媒體播放細菌的運動的視頻,提問:是否所有細菌都具有鞭毛和莢膜?鞭毛和莢膜具有怎樣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都具有,鞭毛可以幫助細菌進行運動,莢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與細菌的緻病性有關。)

  随後引導學生将細菌與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進行比較,有什麼不同?

  (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葉綠體,不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并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

  從而得出原核生物的概念,與植物細胞比較,細菌的營養方式為異養。

  (3)鞏固提高

  結合着細菌的結構,思考細菌在生态系統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屬于生态系統中的分解者。)

  (4)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開放性小結作業:細菌又是怎樣繁殖後代的呢?下節課一起讨論。

  4、闆書設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