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深圳地鐵14号線正式開通。作為深圳市域快線網絡中首條東部線路,14号線起于福田崗廈北樞紐,途徑福田區、羅湖區、龍崗區,止于坪山區沙田站,全長約50.32km,設車站18座,其開通将有效促進深圳東部交通質量的提升。
遵循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四期線網總體策劃的核心定位,J&A傑恩設計在項目的室内設計中,引入“陽光 生長”理念,融合當代藝術文化,營造自然、舒适的地下空間,助力深圳軌道交通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01.超級樞紐,超級規模
“深圳之眼”:崗廈北樞紐
既是國内目前最大的軌道交通單體工程,也是深圳地鐵快線成網的首個樞紐,崗廈北綜合交通樞紐以“深圳之眼”為主題,打造既能體現深圳人文關懷,又能承載深圳“彙聚、包容、國際化”特質的軌道交通樞紐站點,建成後将實現軌道交通2、10、11、14号線之間的客流換乘。
以建築核心天井為基石,J&A尊重建築空間的語言特性,提取“陽光發散”的流線形式,采用“費馬螺線”數學原理,賦予空間視覺張力,呈現出簡潔、大氣的空間效果。
通過對飛馬螺旋線曲率的參數化調整,設計團隊合理設計各空間天花造型尺度。
統一又有視覺沖擊力的空間形态,簡潔、開放、可持續、包容、舒适、便捷的空間,體現出深圳改革開放40年來的國際大都市風貌。
為提升乘客體驗,創造出更開放、更人性化的空間,設計團隊在扶手、牆面、地面等區域引入暖色材料,營造一個有溫度的城市公共空間。
陽光從天窗傾灑而下,原本沉悶壓抑的地下空間如室外般通透明亮。
溫暖、光明、舒适的空間氛圍被營造得淋漓盡緻。
把陽光引入地下空間:黃木崗樞紐
國内首個“隧——站——橋”合一建築,獨一無二的V型巨柱結構型式,三線(7、14、24号線)高效換乘,共同形成黃木崗樞紐的地标性特征。
以“陽光 樹蔭下的幸福生活”為主題,黃木崗樞紐将陽光、綠植引入地下,純粹、極簡、自然的風格,給人舒适的出行體驗。
天窗的遮光百葉設計為“控光大師”,百葉格栅采用特殊角度及造型,調節晝夜光線,緩解空間内溫度壓力,實現節能減排。
形态豐富、錯落有緻的中庭和自然采光,讓原本壓抑的地下空間變得開闊、明亮。
樞紐整體裝修風格統一,材料選擇上突顯自然肌理的同時,展現建築、室内空間一體化的設計語言。空間節點區域結合造型柱和天花,用燈光氛圍诠釋“從樹葉的空隙中傾瀉而下的陽光”的空間理念。
02.特色站點營造多元空間
“地下生态綠廊”:标準站
設計元素,圖片來自網絡
采用仿生的設計手法,标準站将“樹幹”交織造型融入支撐柱,充分體現全線“陽光 生長”的主題,杈桠繁茂,彰顯着向上生長的空間張力。
“樹枝”向外無限延伸,兩側天花從功能性出發,整合末端點位,融入“綠葉”元素,呈現自然與地鐵空間的完美結合。
天花結合樹枝的形态向四周蔓延,局部空間以樹葉造型作為點綴,營造出生機勃勃的地下藝術空間,如一片綠意盎然的 “地下生态綠廊”。
“穿越彩虹的車站”:嶂背站
為契合嶂背站建築空間的特殊性,設計團隊以“穿越彩虹的車站”為主題,站台整體為裸裝設計,結構管片上采用彩虹色系塗料作為裝飾亮點,展露出結構美的同時讓地鐵猶如在“彩虹隧道”中穿梭,狹小的空間裡,充滿動态的活力與樂趣。
站廳在白色調的基礎上,延用站台的色彩進行裝飾,滿足空間效果的同時,對光線進行巧妙遮擋,實現功能與裝飾一體化設計。
03.探索地鐵空間藝術美學
地鐵是城市公共空間的延伸。當文化藝術作品進入地鐵空間,獨特的意境、創意、地域特色讓原本沉悶的地下空間變得多元且有活力,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大運樞紐藝術品
作品名:《冷暖相遇》 作者:宋建明 創作元素:冷暖相遇
作品名:《冷暖相遇》 作者:宋建明 創作元素:冷暖相遇
地鐵14号線藝術品
作品名:《夢之萌芽》 作者:梁廣健 創作元素:周邊生态面貌
作品名:《追夢者(夢之掠影)》 作者:楊京、吳奕辰 創作元素:光、城市
作品名:《追夢者(夢之掠影)》 作者:楊京、吳奕辰 創作元素:光、鏡面
作品名:《千面夏娃(夢之掠影)》 作者:郭玉琳 創作元素:抽象人臉
作品名:《陽光生活(客家掠影)》 作者:葉露盈 創作元素:魚燈舞
項目名稱: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14号線工程;深圳市崗廈北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深圳市黃木崗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黃木崗樞紐、大運樞紐及14号線文化藝術設計及制作安裝工程
項目業主:深圳地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總體設計: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室内設計:J&A傑恩設計
燈光設計:J&A傑恩設計
文化藝術設計及制作安裝:J&A傑恩設計、中國美術學院望境創意聯合體
竣工時間:2022年10月
項目攝影:BLACKSTATION
文章轉載:GA環球建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