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分不清靜坐、正念、冥想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别。
靜坐、正念、冥想在本質上是有區别的,它們之間有一個相同的核心是:都是可以達到心智甯靜、心靈解脫的方式。
如果像解剖一樣去劃分它們的概念是不合适的,但為了打消大家的疑問,我們在這裡将它們做一次區分。
實際上,它們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因為最終的終點是一緻的。
靜坐不是正念也不是冥想,它是正念和冥想的一種練習方式,同樣的,正念也不等同于冥想,它是屬于冥想的一種練習方式。
我們看下面的圖可以清晰地解答靜坐、正念、冥想究竟有什麼區分。
我想現在大家已經對它們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們現在具體來說一說它們各自的定義。
關于靜坐說起靜坐,我們不得不提到中國古人的特殊生活方式,中國古人席地而坐或者坐在床上,那時的床是一種坐具,而不是我們現代這樣的卧具。
羅漢床--古代卧具的一種形式
古人的生活節奏通常比較慢,也就有了“無事靜坐”的生活方式,也就養成了從靜坐中體驗生活的樂趣、修養身心。
如果追溯靜坐的緣起,在中國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在老子一書中提到“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就與靜坐的核心相關。
後來莊子提出了“坐忘”的靜坐方法。
一直到漢代佛教的傳入以及道教的興盛,靜坐的方法也被大力地發展,到了宋朝,靜坐發展成了一種修身養性的功夫。
靜坐是什麼靜坐是認識生活真谛的一種方法,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精神狀态。
靜坐自古以來就存在于世界各地,但目前沒有确定的文獻記載到底起源于哪裡。
能确定的是,在很多靜心、修習的方式中,靜坐都是一種進入心靈安靜的方法。
正念是什麼正念是一種心理過程,包含了:有意識地覺察、專注于當下以及不評判。
簡單來說就是要有意識地去覺察當下發生了什麼,并且對感受到的不加以評判。
正念,就是以一顆覺察的心在此時此刻,不管你覺察到的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我們都如實地覺察它的正面與負面,是一種當下的平衡。
正面冥想在于通過覺察自己内心的狀态,并且學會接納這些狀态,從而達到調節情緒以及心理等狀态的作用。
冥想是什麼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甯靜狀态,增強自我知識和良好狀态。
冥想是入定的一種方法和途徑,意味着把我們的心意向内收攝,專注在本源的意識之中,通過冥想,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變得專注而清醒。
進入冥想後的意識會持續處于全然無波動的狀态。
冥想的狀态是無法進行描述的,需要體驗和進入它,一旦那種感覺被描述,便不再是冥想的狀态了,就變成了表達。
冥想是超越現實的,而表達是現實的。
冥想不是一種消極的狀态,而是一種積極而純粹的狀态。
在冥想中,行動的因與果突然消失了,一可以體驗到更廣闊的時間與空間,在冥想中,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
當我們的内在進入到這種純粹狀态,就是冥想,它是内在覺知的進化,由内而外的發展與滲透。
冥想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就包含了靜坐與正念。
正念與冥想的區别正念是冥想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允許一切如其所示,不改變,隻是在當下進行覺察。
在冥想的多種練習中還包含了觀想、行走、催眠等多種練習的方式。
其他非正念冥想的練習中,有的方式是允許思考參與的,而不改變、不評判的練習方式是正念冥想。
靜坐與冥想的區别靜坐是冥想的一種方式,靜坐強調的是動作,與思想無關,但通過靜坐可以到達思想甯靜的狀态。
冥想強調的是精神,使思想達到平靜的狀态,但方式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隻要能夠體驗到精神的甯靜都可以成為冥想的方式。
我們往往在靜坐前面的時間就隻是靜坐,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進入到冥想的狀态。
冥想在最初會體驗到清晰的狀态,這種狀态會讓我們體驗到平靜與覺知,再進一層就會體驗到生命的能量以及無我的狀态,直至達到全然接納,超然無我的狀态。
總而言之,靜坐是正念的一種方式也是冥想的一種方式,正念是進入冥想的一種方式,但是正念和靜坐不能等同于冥想。
最終不論你選擇哪種方式,都會進入到内心安甯、合一的狀态,在這一點上它們是相同的。
所以我們不用去糾結究竟有什麼不同,該如何選擇,我們隻需要選擇适合自己當下的方式,開始你的靜心之旅就足夠了。
就像我們想登上,不管走哪條路,我們的目的地都是山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