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兩篇文章非常重要,第一篇是《逍遙遊》,文筆和氣概冠絕千古,為諸子百家之首。第二篇就是今天要講的《齊物論》,是莊子思想的高峰,有人說千年以後在中國大興的禅宗,追根溯源鼻祖乃是莊子,原因就是這篇《齊物論》。
《齊物論》的核心思想和寫作方法,都超出了他所處的年代,從未有人用這種方式寫字,用這種方式說道理,用這種方式講故事。
今天我們首先解讀《齊物論》的标題,再說說這篇文章的結構和主旨,後續我們再繼續詳細解說裡面的部分。
先看看“齊物論”這三個字,這标題首先就把後世的讀者難倒了。有人說應該讀為“齊物 論”,有人說應該是“齊 物論”。那麼究竟哪一種對呢?
五戈認為兩種都可以,但從全篇内容上看,第二種更合理。
所謂“齊”,是一的意思,是無差别的意思,是殊途同歸的意思,是萬法皆空的意思,是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意思。總之,用道家的話講就是“一”,用佛家的話說就是“不二”。
所謂“物”,就是有形有質,可見可聞,有生有滅的東西,就是與我相對的東西,是實體,是物質,是物理的。有我就有物,對于自己而言,其他人也屬于物,所謂“人物”嘛。也就是除了自己的物質實體之外的物質實體都是物。
所謂“論”,就是言論,就是思想,就是觀點,就是意識,就是心理概念。是看不見、摸不着,人心隔肚皮的抽象存在。是心理概念,是意識形态。
所以這麼解釋,就非常容易懂了,物就是物質,論就是意識。雖然我們常說物質的存在是不依賴于人的,這叫做唯物思想。但這隻是對于世界而言。對于個體而言,物質存不存在,依賴于你這個觀察者。
如果一個人眼睛失明了,那麼擺在他面前的臭豆腐客觀上存在,但對于這個人的主觀上是不存在的。如果臭豆腐擺在讨厭臭豆腐的人面前,對于這個人而言是一種折磨。但臭豆腐放在喜歡臭豆腐的人面前,對于這個人則是美味。
能不能看見臭豆腐,這屬于物的層面,背後指向的是有無高下短長黑白,是物質層面。
喜不喜歡臭豆腐這屬于論的層面,背後指向的是美醜善惡是非愛憎,是意識層面。
說到這裡,我們看出來了,物和論他們都是指向有無高下短長黑白美醜善惡是非愛憎這樣的二元對立的,隻不過一個是物質方面,一個是意識層面。或者說物理層面和心理層面。
所以,回到齊物論三個字,相對正确的斷句方式應該是“齊 物論”。
剛才我們說了,齊為一,物為二,論也為二。所以齊物論就是用一來包容二,像不像一個圓圈,裡面包了一黑一白兩條魚呢?所以齊物論三個字就是一幅太極陰陽圖。
我們這麼理解對不對呢?可以從老子的話印證。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講造化的順序,而修道就是要反過來,從萬物返回三二一,由一而契入道。俗話常說“九九歸一”,也是這個意思,九代表最大的數字,由最大而返回最小的一,這是自然之道,也是修行之道。所以講修行的《西遊記》唐僧師徒也是九九八十一難而成正果,蘊含的也是九九歸一,終而複始的意思。
莊子在書中很多篇章中都在複述這個思想,比如在《德充符》裡說“萬物皆一”。
在《天下篇》中說:“夫天下者,萬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
那麼,一到底是什麼?一其實就是太極,道生一就是無極而太極,一生二就是太極破而分陰陽,二生三即是陰陽相交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相交相生以至于無窮。
一在天理層面為太極,在倫理層面為玄德,在物質層面為一炁,在人身為自性,為元神,為真心,為天心,為黃中。
不僅莊子講一,老子也講“抱元守一”,儒家也講“惟精惟一”,佛陀更是說了和莊子如出一轍的話——“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華嚴經》中說的。
齊物論,到底是誰在齊呢?答案是:心。
這個心不是凡人之心,因為凡人之心就像莊子說的日日夜夜在是非中中打轉,在名利場中消磨。隻有超凡入聖,褪去名利是非之心,磨煉出一顆不染塵垢的清靜之心,方能齊物齊論,方可得一得中。
所以佛陀在《楞嚴經》中講了一句很美很震撼的句子——當平心地,心地平則世界地一切皆平。這裡的平就是平等的意思,平等就是無差别,就是一,就是齊,和莊子說的是一回事。
說到當平心地,這裡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他怕自己腳被坑窪不平的大地紮到腳,所以命令臣子給整個王國的地面鋪上毯子。而一位智者這個時候告訴國王,隻需要在腳下鋪上兩片毯子,走到哪裡都是踩在地毯上。國王因此而頓悟了。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好笑,我們聽了會說,這不就是穿上鞋嘛。是啊,但是這個淺顯的道理換個地方,我們大多數人就都會選擇一開始國王的方式,在世界不平的煩惱中打轉。
齊物論就是用來點破我們的煩惱,給我們一味清涼藥,讓我們發現一切都取決于我們如何用自己的心去看世界。
下面我們簡單說說《齊物論》裡幾個重要的段落。在一開篇,首先登場的是主角南郭子綦和配角顔成子遊。場景是南郭子綦在靜坐,進入了渾然忘我的的境界。子遊很驚奇,問他怎麼了,南郭子綦說了三個讓後世千百萬學者争相研究的字——“吾喪我”。吾喪我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後面會講。
之後,由“吾喪我”三個字引出了著名的“三籁”——即“人籁、地籁、天籁”。三籁分别精确地描述了三種不同的人生境界,或者說修行的次第。
之後筆鋒轉向人間,發出了連續的追問,追問是非、生死、物我、言行、名實、大小、仁義與無為、夢境與現實等等困擾整個人類世界人類社會的二元對立。提出了不同于凡人的理解,告訴我們聖人、至人、神人,也就是有道之人是如何應對這一切對立的,就是讓這些對立歸于統一,也就是齊一。沒有人我之分别,則論齊。沒有心物之分别,則物齊。完整地構建了齊物論的思想和方法體系。
好的,今天關于齊物論的題解我們就分享到這裡,後面我們繼續齊物論專題的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