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0年後,瘋狂英語李陽又被指控家暴了。
隻是這次,他家暴的對象,由妻子變為了女兒。
8月29日,李陽前妻Kim深夜發了一條微博,控訴李陽野蠻毆打他們的女兒李華。
和微博一起發布的,還有一個視頻。
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李陽的咆哮,以及他女兒的尖叫。
不過,就在李陽前妻Kim深夜發完聲明後沒多久,李陽也發了一條長微博。
他在微博中否認了家暴女兒,隻是承認自己的教育方式太嚴苛。
但廣大的網友并不買賬,因為這已經不是李陽第一次被指控家暴了。
還記得,10年前的9月份,也是在微博,李陽前妻稱自己被丈夫家暴,還發出了多張自己受傷的照片。
而現在,距離李陽前妻Kim第一次發聲,已經過去10年了。
10年,是一個什麼概念?
它,可以讓一個瀕臨破産的公司起死回生,也可以讓一個青澀少年成為油膩大叔。
但它,卻無法讓一個家暴的男子,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李陽,還是跟10年前一樣,沒有一絲絲改變。
正如李陽前妻Kim在微博中寫的那樣:
“十年前,李華把我從你的暴力中救了出來。今年,李娜不得不把李華從你的暴力中救出來。你一點都沒變。”
是啊,家暴隻有0次和無數次之分。
想要讓一個習慣了家暴的人徹底悔悟做出改變,真的太難太難了。
2011年,李陽前妻Kim在微博上控訴李陽家暴後,正式向法院提出了離婚訴訟。
法院的判決結果也很欣慰:
準許他們離婚,三個女兒由Kim撫養。
李陽向Kim支付三個女兒的撫養費,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财産折價款等。
此外,李陽前妻Kim還獲得了人身保護令,可以保護她不再被李陽毆打和威脅。
原本以為,離開了家暴男的Kim,可以帶着3個女兒,過上幸福且安甯的生活。
但沒想到的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2019年11月28日,李陽前妻Kim發布了一篇長文,公開宣布原諒了李陽。
同時,她還曬出了自己和李陽的親密合照,以及一家五口其樂融融的照片。
在長文中,她是這樣解釋的:
我将永遠愛我的丈夫。
家暴是錯誤且不可容忍的。
這兩者是同時存在的事實,盡管看起來他們互相矛盾。
為什麼?因為原諒。
我可以原諒某人,但不接受錯誤的行為,也不為錯誤的行為找借口。
沒多久,李陽回應了前妻Kim的原諒。
他在微博中寫道:
“謝謝你Kim,謝謝你原諒我……
我愛你,Kim;我愛你們,我的女兒們,咱們永遠是一家人。”
但她錯了。
愛,并不能感化一個習慣了以暴力為武器的男人。
更何況,他還始終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李陽,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他對家暴的态度。
“打人并不是多嚴重的錯誤”;
“打了就是打了,道歉一次就夠了”;
“我覺得這件事沒那麼嚴重,就算拖三天也無所謂,可以以後再處理”……
關于家暴,李陽可以承認,但一直沒有悔改。
這,才有了李陽前妻Kim第二次在微博上控訴李陽,為女兒,也是為她自己。
但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啊。
如果,她沒有選擇原諒李陽;如果,她帶着三個女兒離他遠遠的。
也許,家暴的拳頭,就不會落到自己的女兒身上。
可惜,這世上并沒有如果。
希望每一個身處家暴旋渦中的女性,都能夠明白:
輕易原諒一個傷害你的人,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更深的傷害。
而這種傷害,傷害的并不隻是自己,還有我們最疼愛的孩子。
2018年,在一次培訓中,李陽對着100多個學員提問:
“你把老婆打一頓,對孩子有影響嗎?”
台下傳來的聲音一緻而洪亮:“沒有!”
可是,家暴對孩子真的沒有影響嗎?答案是否定的。
家暴帶給孩子的傷害,有可能是一輩子都無法消除的陰影。
網上有個問題:“目擊媽媽被爸爸家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中有個匿名網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我記事開始,我爸就在打我媽。
當着我的面,打耳光,拿椅子打,用腳踹我媽肚子。踢到鏡子上,鏡子撞破一身血,拿皮帶抽。我一直在阻止,但并沒有用。
他對我很好。我大學之前一直恨他入骨,高中三年沒理過他,從小努力學習,想早點帶我媽走。
我從小到大所有考試都拿第一,漂亮、聰明,但我個性冷漠,對他更是冷漠。
他很愛我,也很怕我。因為隻要他在衆人面前說我媽,我就會當衆頂撞他,一點面子不給。
我到現在都恨他,并且一輩子恨,我希望未來某一天我能早點出人頭地,然後帶着我媽永遠的離開他。
我永遠恨他,他讓我一生都活在恐懼與陰影中。揮之不去的夜夜噩夢,都是他暴戾的打罵。
他讓我成為一個表面快樂、内心極度孤獨恐懼的人。
我永遠恨他,我走不出童年的陰影,我是一個靠仇恨活下來的人。
我讨厭愛情,我畏懼婚姻,我遠離一切。”
對孩子來說,目睹家暴的每一分鐘,都是一種煎熬,一種揮之不去的陰影。
而這種陰影,有可能用盡一生都無法治愈。
家庭,本該是孩子停靠的港灣;家人,本該是孩子溫暖的依靠。
可是,孩子在這裡卻找不到溫暖,找不到幸福,他們就會變得冰冷,甚至變得暴力。
因為,每一次家暴,重擊的都是孩子對未來的幻想,打碎的都是他們對整個世界的期待。
國際反家暴專家曾做過數據統計,在家暴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90%有家暴傾向。
長期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他們也把拳頭當做解決一切的武器,從而成了下一個充滿戾氣的施暴者。
在網上看過一個新聞。
在周圍人看來,張某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待人也很溫和。
但就是這樣一個溫和的人,卻在一次酒後,把新婚沒多久的妻子活活打死了。
大家都很不理解,記者經過深度采訪後終于挖掘出了背後的原因。
原來,他的父親特别喜歡喝酒,經常在酒後毆打他的母親。
在他7歲那年,不堪忍受的母親,帶着姐姐離開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妻女的離開,更加劇了他父親的暴力行為,經常對他拳打腳踢。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他,變得越發内向和自卑。
他不敢交朋友,唯一的朋友是一隻兔子。
不幸的是,這隻兔子被他父親殘忍地殺害了。
痛苦、絕望、無助,籠罩着他整個童年。
後來,他也成了父親的樣子,揮舞着拳頭,對待自己的妻子。
其實,很多施暴者,并不是天生就是人格缺陷、性格極端。
而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來自父親的暴力行徑,讓他們誤以為,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可是,暴力隻會産生新的暴力,當暴力在一代代中無限循環,悲劇也就成了一種宿命。
就像前面所說的李陽,他對妻子的家暴行為,也許可以從他父親說起。
4歲之前的他,是由外婆帶大的;4歲之後的他,是被父親從小打到大的。
他在采訪中坦言:“就連跟我父親握一下,擁抱一下,我都會起雞皮疙瘩。”
他經曆過家暴的痛苦,卻不自覺地成了下一個施暴者,多麼可悲。
你看,家暴毀掉的,并不隻是一代人。
而家暴環境,帶給孩子的傷害,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
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故事:
“面對丈夫的家暴,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女性通常會選擇忍耐,選擇諒解與妥協……”
但其實,離婚并不會真正傷害孩子,真正傷害孩子的,是揮之不去的家暴陰影。
與其為了孩子而選擇隐忍,不如及時止損,趁早遠離家暴男。
因為,孩子也不想,整天活在擔驚受怕中,活在暴力威脅中。
在遭遇家暴時,迎面反擊或轉身離開,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必要時,也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合法地保護自己。
願每一個家暴男都能得到嚴懲,也願每一個女人都能被溫柔以待。
作者 | 嘉莉妹妹,一生不舍愛與自由。
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