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和孫膑總是一起出現在曆史的舞台上,他們兩個一個主人一個謀臣,田忌慧眼識孫膑,而孫膑則幫助了田忌實現了權力的跨越和追逐。因此,孫膑和田忌可以說是好搭檔。
田忌是齊國的一個權臣,生卒年不詳,妫姓,田氏,名忌,字期,又叫做期思。田忌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名将也是一位權臣。田忌和孫膑的相遇,源于孫膑遭到龐涓的迫害。孫膑傳說是孫武的孫子,他和龐涓曾求學于鬼谷子門下,因為孫膑天資聰穎,又勤奮刻苦,因此很受鬼谷子的喜歡,龐涓作為孫膑的同學很不喜歡孫膑,因為孫膑出身比自己好,成績比自己好,哪裡都超過自己,龐涓很是嫉妒。
後來龐涓到了魏國做大将軍,此前答應雙方中誰先做官就推薦對方,龐涓表面上是為孫膑推薦職位,實際上是為了消滅孫膑這個眼中釘,孫膑沒有多想就來到魏國,并住在龐涓的家裡,龐涓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對孫膑痛下殺手的,天無絕人之路。似乎,上天還不願意讓孫膑過早退出曆史舞台。孫膑逃到了齊國,并投靠到田忌門下。
田忌和孫膑憑借兩件事情譽滿齊國,第一件事是“田忌賽馬”。說道田忌賽馬,這是個婦孺皆知的故事。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次就和齊威王進行比賽,雙方商量好比賽的規則之後,就開始比賽。結果三場下來,田忌都輸了。正當田忌灰心喪氣之時,孫膑卻告訴了田忌一個辦法,能夠扭轉局勢,這個策略就是“取君下驷于彼上驷,取君上驷于彼中驷,取君中驷于彼下驷,失一而得二”,也就是說稍微調換了自己馬匹的出場順序,而赢得了比賽。齊王為輸掉了比賽後而想不通,找到田忌最後才引出了孫膑的出場。
也許我們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田忌和孫膑的做法是不道德的,因為孫膑采用的是欺騙的手段,但是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謀略的國家,諸葛亮、張儀、蘇秦一個個風流人物,哪一個不是因為謀略著稱。特别是諸葛亮,是善于用計謀行事的代表,他的辦事風格總是充滿着欺詐,因為他過人的智慧才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喜愛。
公元前354,魏國軍隊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國在情急之下向齊國求救,此次戰争齊威王要孫膑帶隊,孫膑因為自身殘疾的原因,推薦田忌做将軍,自己則隐身幕後做軍師,兩人搭檔得很好,田忌在作戰過程中也願意接受孫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因此,才能夠取得桂陵之戰的佳績。
那麼,田忌和鄒忌又是什麼關系呢?《戰國策》:“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将,不相說。”意思是說鄒忌和田忌一個是齊國的丞相,一個是齊國的大将,但是二人一向不和。為什麼說不和,因為鄒忌本來也是一個很會遊說的人,鄒忌自身有才華,但是肚量卻很狹小,他嫉妒田忌的得勢,嫉妒田忌的才能,害怕田忌會取代他。鄒忌與田忌在齊國都算比較有權勢力的,二人的不和,也就代表了兩種政治勢力的不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