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玩兒子的魔方,我不會,向他請教。
他說,我給你演示。
我說,我不要你演示,你手太快,我看不清,跟不上,你告訴我步驟和方法。
他說,我說不清,但我可以給你演示的慢一點。
我說,我還是希望你能告訴我方法,你手上怎麼弄得,告訴我,我照着學。
他說,你把魔方轉一下,把白色塊對齊。
我就來回轉魔方,他看着我轉來轉去,轉的不對,急得嗷嗷叫,不是那樣的,不是那樣的,一把搶過去,兩手快速的搗鼓着。
沒一會兒,就成了。
我一臉懵,一點沒看清他是怎麼轉的。
我又跟他說,教教我呗。
他說,我不會教。就是很簡單的,轉兩下就行了。
我說,你用我理解和熟悉的方法教我。你想想我每次給你講數學題,你不懂,我是不是用你知道、你了解的各種方法、道具給你講,然後你很快就明白了。
他說,是的。可是我還是不知道怎麼教你。
他說的沒錯,教和學相比,教更難。
學習力強的人,有個說明,有個方法,照着就學會了。
可教就不一樣了。
每個人的認知、理解、推理、相互關聯的能力不一樣,在一個人看來極其簡單的問題,在另一個人看來,就異常難。
要根據當事人的水平,用對方能理解的方式講清楚,也就是“淺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點,我深有體會。
每天,我都要給孩子們講題,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完全一緻,講題時的方法也不一樣。
有的孩子,點一下關鍵信息,剩下的就是閉嘴,把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留給他,前後就是一句話甚至幾個字的事兒;
有的孩子,需要帶着分析前面1、2句題目,解決最剛開始的一步或者兩步,後面的自己也想通了,會了;
還有的孩子,就需要多費點心思和精力,一步步拆解、一點點講解,用他能理解的方式,比如把複雜的問題、大數量的問題,分布步驟拆解成簡單的問題,再用簡單的問題推理到複雜的問題上。
還有的時候,要講清楚題目,得借助身邊的道具,這個道具還得是孩子熟悉的,這樣才能達到淺出的效果。
比如前段時間,娃遇到一個題:6 x=3 2 6
問:x等于幾。
大人一眼就知道答案,而讓孩子能理解計算步驟,則很費事。
這跟孩子的認知發展能力有關。
孩子的認知水平還沒發展到完全理解這個方程的程度。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了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有4個階段,其中最後一個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這一階段包含邏輯思維、推理思維、抽象思維能力,這一階段始于十一二歲,也就是說,孩子的這些能力,在這個階段開始發展。
當然,這是一個平均狀況,并不是說所有孩子都要到十一二歲才發展出抽象思維。
這道題雖然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方程,但屬于邏輯和抽象思維的範圍,三、四年級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和推理運算能力,剛剛萌芽,還處于混沌狀态,題目不會做,再合理不過。
這時候,需要借助道具,幫助他理解抽象化的概念。
我說,知道等号代表着什麼嘛?
他說,知道,兩邊相等。
我說,沒錯,如果把等号,讓你看錯一個代表着平衡兩端物體的東西,你把他看作什麼?
他說,天平。
我說,是的,你可以把等号理解為天平。天平要想平衡,兩端的數值要一模一樣,否則就會傾斜,跷跷闆也是同樣的原理。
你看現在天平兩端都有一個6,如果我們把6從天平兩端拿掉,天平會怎樣?
他說,不動。
我說,沒錯,天平依然平衡着。
那這時你知道這道題的答案了嘛?
他說,x=5嘛?
我說,是的。
他說,這麼簡單。
我說,當你明白了其中的邏輯,就會覺得特别簡單。
我再用撲克牌給你舉例,你就更能理解了。
你經常用撲克牌玩十點半,對吧。
他說,是的。
我說,你手中有2張牌,5和4,而我手中有三張牌,1、3、5,最後我們倆把牌亮出來,結果怎麼樣?
他說,一樣。
我說,怎麼知道一樣呢?
他說,可以算出來,都是9。
我說,嗯,沒錯。還有别的判斷方法嘛?
他想了想說,我們都有5,那就判斷,除去5後,剩下的牌,誰大誰小。
我說,沒錯,我們可以把手裡相同的牌,去掉,然後比較剩下的牌。那去除掉相同的牌,會影響最終結果嘛?
他,不會。
我說,那這道題也和玩撲克牌是一樣的,等号兩邊的數字,就相當于我們倆手中的牌。拿掉相同數字的牌,剩下的就是結果。而且拿掉相同數字的牌後,并不影響最終結果。
他說,這樣我就知道了,原來做題目跟玩紙牌還有關系。
我說,沒錯,你會玩紙牌遊戲就會做題。用撲克牌講題,這就是把抽象的、複雜的題目簡單化,這樣你就能理解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