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俗語彙總? 這個既是古漢語又是外來語的廣府俗語原來是這麼來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廣府俗語彙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這個既是古漢語又是外來語的廣府俗語原來是這麼來的…
苦力粵語叫“咕哩”。為什麼叫咕喱?從字面上是無法解釋它含有苦力的意思。原來它既是古漢語,又是外來語。
說它是古漢語,是因為古時,“苦力”原本的意思是“竭盡心力”,最早見南朝江淹的《自序傳》,曰:“人生當适性為樂,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後之名哉!”
那麼,清末才出現的“苦力”的現代詞義,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答案是,從英語“coolie”翻譯過來的。
清朝,廣東佛山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七回說:原來花縣地方,有一個鄉下人,姓恽,名叫阿來,年紀二十多歲,一向在家耕田度日,和他老子兩個,都是當佃戶的。有一天,被他老子罵了兩句,這恽來便賭氣逃了出來,來到香港,當苦力度日。這“苦力”兩個字,本來是一句外國話coolie,是扛擡搬運等小工之通稱。廣東人依着外國音,譯為“咕喱”。這麼叫叫,日子久了,便成了一個名詞,也忘了他是一句外國話了。
舊時,“咕喱”卻是一種專門的職業,而且還要分等級,這種職業就是碼頭工人。《中山市志》記載,上世紀20年代,石岐開辟馬路和建築長堤碼頭後,省、港、澳商人來往日漸頻繁,每天往返岐江河的花尾渡、木駁船四五十艘,大量的物資雲集于石岐長堤碼頭,碼頭搬運裝卸行業随之發展興旺起來,但該行業一直為惡勢力所操縱。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碼頭工人被稱作“伕力”,“伕力社”将“伕力”組織成“起卸工會” “廿四友”的行會組織。又把起卸工會的人,分作3個等級,屬于他們的人稱做“大馬”,為一等;碼頭的裝卸工稱作“二馬”,即二等;散工稱做“二三街”,即“咕喱”(苦力),為第三等。碼頭惡勢力被打倒後,“大馬”“伕力社”“二三街”這些詞語便逐漸消失在日常生活中,隻留下“咕喱”一詞,泛指一切辛苦的體力勞動者。(聶巨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