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鳥類生活可以拍成一部電視劇的話,相信這部劇也是精彩紛呈。而我們今天所說的主角——杜鵑鳥,他所拿到的劇本是貨真價實的大反派。因為它總是善于僞裝,不負責任,生性懶惰。
第一幕:“狸貓換太子”
作家滕毓旭在《布谷生生》這篇故事中講到:“杜鵑鳥薇薇怕喜鵲媽媽回來後發現多出一個蛋,便趕緊把其中一個喜鵲蛋撥弄到地上。她看看沒留下什麼痕迹,便放心地飛走了。”
在杜鵑這種鳥從未想要自己壘巢打窩,可是延續香火卻又是勢在必行的,于是她打起别人的主意。像畫眉鳥、喜鵲、葦莺這些都是她算計的對象。她心機如此深沉,暗中觀察那些“無辜”的鳥兒,當鳥媽媽飛走後,她眼見機會來了,注意這裡有個細節,那就是三種情況。
首先,要做到以假亂真。這也是杜鵑的厲害之處,她可以讓自己下的蛋看上去和“無辜”鳥兒的蛋十分相似,更牛的是放在不同的鳥巢中,她可以改變基因染色體,變化蛋殼顔色和紋路來迷惑“無辜”鳥兒;其次,她一旦有機可乘時,為了不被“無辜”鳥兒發現,僅有十幾秒時間快速産蛋;最後,她谙熟“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所以每次隻會下一個蛋,為了掩蓋自己孩子“狸貓”的身份,她随機選擇一個“太子”扔出巢外不被人發現。做完這些自己樂享其成地過着自由自在沒羞沒臊的生活。豈不是,這是“無辜”鳥兒噩夢的開始。
第二幕:天生“壞小孩”
雷米說:生活就是戰場,幸存者就是勝利者。
求生欲極強的小杜鵑不負父母給它的“好基因”,它還沒有學會睜眼就學會“害人”。在小杜鵑養父母的家裡,總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沒辦法這是自然進化的結果,他剛剛破殼而出,那麼萦繞瘦小的身體還沒有感受到這世界的美好,就隻做一件事,就就團滅養父母家的孩子。你能想象到他拼命地用自己的背一個接着一個的把蛋推出去的樣子嗎?如果不是有這樣的記錄你能想象出這樣恐怖的畫面嗎?有人會疑惑,他剛出生沒有人會教他這樣做,可是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基因。事實是,他最後真的就是那個幸存者。
第三幕:争寵奪愛
不知羞恥地索取,毫無感激地接受這是對父母最狠的報複。
争寵奪愛的戲,對小杜鵑可是家常便飯,他把自己僞裝成乖寶寶,麻痹養父母,讓養父母專寵自己,等小杜鵑吃胖了長大了,甚至比養父母還大,可這個“巨嬰”還是不停索取,直至他的翅膀硬了能飛了。可養父母不知道稀裡糊塗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卻是自己的仇人。
第四幕:坐享其成,認祖歸宗
時間一晃而逝,轉眼間小杜鵑已經羽翼豐滿了,他的父母仿佛從天而降,對他訴說着身世,而小杜鵑不念養育之恩,終歸還是回到媽媽身邊,從此斷絕了與養父母的關系。一代一代的杜鵑都在重複這樣的戲路,所以他們更像是天生的演員,隻有那可憐的養父母才是最悲哀的那個。
所謂“物競天擇,适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規則,是人所共知的。可是能把自私表現得這麼淋漓盡緻的恐怕也是少數。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用詩句贊美杜鵑,更有 “望帝春心托杜鵑”“杜鵑啼血猿哀鳴”這樣的傳世名句。把原本冷血無情的杜鵑歌頌成忠誠悲憫的代表。而真實的杜鵑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謀家”。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算計,令其他鳥兒防不勝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