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十幾年前還是一個毫無紅木家具流派沉澱、技藝基礎的邊塞小城。在幾年内,企業數量達到80餘家,從業人員1萬餘人,市場銷售額達20億元。完成了由名貴木材“中轉站”向西部“紅木之都”的轉換,一躍成為雲南最大、西部最具競争優勢的紅木家具、紅木工藝品産銷集散地,并創造出産供銷一體化的産業體系。如此速度、規模與前景,讓産業的目光集體投向瑞麗。這裡,究竟是一片怎樣的市場?
“紅木之源”架起發展大橋
位于雲南省西部的瑞麗,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相連。擁有我國唯一按照“境内關外”模式,實行特殊管理的姐告邊境貿易區。特殊的地緣優勢,使其成為中緬兩國貿易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以及我國大西南通向東南亞、南亞的金大門。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瑞麗就開始成為邊境貿易的一塊沃土。吸引了大量來自福建、廣東、浙江、四川等地商人前來創業,他們主要以從事藥材、礦産、木材、珠寶翡翠等資源型産業以及小商品批售起家,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完成初期資本積累。因此,以奧氏黃檀和大果紫檀為主的緬甸木材,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在中緬邊貿市場中出現。但從單純木材貿易逐漸轉向産業集群,發生在2009年。
2008年,原本在瑞麗從事資源型産業貿易的企業,大多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與行業發展瓶頸的雙重影響,面臨轉型壓力,而手握一定資本的他們,很自然的看到瑞麗在木材資源與緬甸勞動力方面的成本優勢,以及國内紅木古典家具市場的巨大需求。這種緣起,使目前瑞麗紅木家具産業知名品牌,以在瑞麗從事近二十年貿易的江浙、福建、廣東籍老闆為主。這又促使一批擁有木工技術與雕刻技藝的沿海紅木人,前往瑞麗,他們的參入,加快了瑞麗産業規模化發展的速度。
資本、資源、市場三者的聯袂,是瑞麗紅木家具市場在短期内形成,并得以迅速發展的深層原因,但其根本,在于瑞麗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與完善成熟的貿易環境,使其在缺乏技術與文化沉澱的條件下,精确的擊中了當前階段紅木家具産業發展最敏感的那根神經——木材。
除此之外,瑞麗政府大力投入打造的“兩頭文化”發展戰略,也為瑞麗古典家具産業集群化、規模化、産業化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政策支持。而瑞麗紅木家具行業協會會長金華,創建的以高端、保真、規模為特色的南亞紅木銷售平台,為瑞麗紅木家具産業産銷體系構架以及特色定位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兩種外圍力量,為瑞麗産業的騰飛插上了一對有力翅膀。
高起點加速産業化進程
縱觀瑞麗紅木家具産業的形成與發展,由于起步晚,發展資本較為充沛,導緻其發展起點也較高。這一點,可從當前瑞麗企業的機械設備、經營模式與發展戰略中可見一斑。
大部分瑞麗企業在開料、雕刻、幹燥等環節所采用機械設備,在整個産業中較為高端,機械化程度也較高,在一家知名企業的車間裡,甚至能看到60台雕刻機同時工作的場面。這種較高的機械化程度,為一個新型産區在發展中的體量累積,未來競争全國市場,打下了基礎。
由于起步晚,瑞麗産業的發展參照也變得更為多樣和豐富。從東陽、仙遊、大湧等産區定位與發展思路中汲取營養,探索自身模式與特色,也成為瑞麗的優勢。這使瑞麗産業經營模式規避了單一化,形成品牌直營、經銷代理、直營與經銷共營、拿貨打品牌等多種模式共存的特征。随着瑞麗區域品牌的不斷深化和打造,來往瑞麗的紅木家具外地經銷代理商也越來越多,大部分企業表示,經銷商訂單占企業營業額的較大比重。
與此同時,由于瑞麗大部分企業創建者擁有多年資源型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具有更為開闊和全面的商業視角與戰略意識,因此,集結瑞麗豐厚的文化資源,與珠寶、玉雕等行業進行整合式文化業态打造,以“文化”為名片,以“資本”為依托,走向全國市場的思路,将為未來瑞麗區域市場的特色化發展注入活力。
真材實料引爆區域前景
如果瑞麗紅木家具産業的出現,是憑借原材料優勢,那麼,其未來發展的速度與前景,仍然離不開材料優勢。
由于姐告邊境貿易平台的便利,促成瑞麗企業在原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把握上,都能持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在制作過程中,以真材實料保證家具品質與品牌維護,成為衆多企業選擇的競争點。
若将這個特征,放大到瑞麗産區以及整個紅木家具産業市場中,就将爆發出強大能量,這種能量反作用于消費市場後,極有可能形成瑞麗産區鮮明的區域品牌特色。
首先,在當代紅木家具産業發展的幾十年曆程中,由于産業與市場之間的長期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消費謹慎,将有可能因為“真”,得到良性互動,進而加快瑞麗市場在全國範圍内的影響力與知名度,推動瑞麗産業的高速發展以及全國市場占有率。其次,當這批以“真”為特色的奧氏黃檀、大果紫檀家具,遇到國家新城鎮化建設政策後,将在三四線城鎮引爆的消費動能也是空前巨大的。
進一步鞏固加深原材料優勢,将“真材實料”作為打造瑞麗區域品牌特色的一把利器,會為瑞麗産區帶來更為持久恒定的利益。
以開放姿态赢發展
瑞麗紅木家具産業的優勢集中在原材料之上,這也意味着其在其他優勢上的薄弱性。對于傳統手工藝與機械制造相結合發展的當代紅木家具産業而言,流派文化與技藝基礎對其發展至關重要。因此,缺乏技藝與文化沉澱,對于身處豐厚少數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瑞麗而言,既是障礙又是機遇。如何從自身土壤中汲取營養,将少數民族文化中獨特絢爛的部分與古典家具加以合理、創新的提煉與融合,創造出瑞麗紅木家具獨有的家具文化符号,對于瑞麗而言,是一條漫長、艱辛又充滿價值的路途。
作為後起之秀的瑞麗,充滿朝氣與活力,但整體而言,在企業數量、産能總量、産業結構、集群化程度、區域特色定位上還均有較大空間需要完善。在當前瑞紅木企業中,600人以上規模企業數量僅有幾家左右,其他多為近兩年發展起來的作坊。85%以上的企業,仍以租賃形式進行經營,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其擴張發展的速度。種種困難,需要當地政府與協會組織在土地資源政策、産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給予更多扶持與引導。
截至目前,“守株待兔”式的經營方式是瑞麗企業的普遍現狀,這對于一個處于初級階段的産區而言在所難免。在所有瑞麗企業中,僅有兩家品牌在外地市場設有直營店,但大多數品牌還處于做家門口生意的狀态中。因此,瑞麗企業走出去,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意識相對薄弱。但從整個紅木家具産業未來形勢而言,“走出去”,是必然也是必須。早日做好準備,迎接這種必然,對于瑞麗産業而言,也迫在眉睫。
最後,專業人才的缺乏,是整個紅木家具産業的發展屏障,對于邊塞瑞麗而言,這種屏障顯得更為突出。專業技術人才、設計人才、銷售人才等人力資源的建設完善,在未來,才是瑞麗産業繁榮強大的真正核心。
這一切困難,對于年輕的瑞麗産區而言,是成長中必須去承受與解決的,而機遇,也正隐藏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之中。這需要一顆寬廣的開放之心、謙遜的學習之心、踏實的建設之心。美麗的瑞麗,祝福你,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你将成為全國紅木家具産業西南版圖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奮發圖強、熠熠生輝。
(來源: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網)
@k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