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的思路及方法模闆?對于論文的寫作,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求是非常的嚴格的,不管是那個部分的撰寫都是有相關的規定的,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内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彙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隻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産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讨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我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内容的規範問題,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論文寫作的思路及方法模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對于論文的寫作,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求是非常的嚴格的,不管是那個部分的撰寫都是有相關的規定的,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内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彙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隻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産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讨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我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内容的規範問題。
一、論文寫作的要求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叙述。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内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叙口氣,不用驚歎号或問号,也不能将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并便于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征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緻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曆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複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标、判斷标準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論文——實驗結果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僞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舍,更不能弄虛作假。隻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注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将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并廢棄,不能隻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删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适合于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采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複。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棄。
(六)論文——讨論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複叙述實驗結果。應着重對國内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讨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回避相對立的觀點。論文的讨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确可靠的結果,寫出确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于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确的定位。因此這裡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采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讨論中更應引上與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别人,擡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别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别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隐蔽,如将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論中。這就将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确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麼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麼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态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于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态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隻需内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
(九)論文——緻謝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于緻謝對象。論文緻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緻謝、不要隻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緻謝前應征得被緻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二、寫好論文的關鍵
(一)論文寫作——材料、觀點和文字
材料是寫好論文的基礎,觀點是論文的靈魂,文字是論文的外在表現。材料和觀點是論文的内容,文字是論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現内容的,内容要通過形式來表現。三者的完美結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統一。
材料來源于實驗。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材料獲得的效率與質量。整篇論文是由若幹工作單元組成的,每一工作單元又是由每次實驗材料積累起來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實驗。每天工作時都要考慮到這一數據在将來論文中的可能位置,對每一張影像記錄都要認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實可靠,數據要充足。有了異常,要及時分析處理,要保證所得結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論文總要有新現象、新處理、新效果、新觀點。
觀點應明确,客觀辯證。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觀點。從論文定題到結論,處處有觀點,所以觀點是論文的靈魂,是貫穿始終的。讨論觀點時不要強詞奪理,不要自圓其說,力戒片面性、主觀性、随意性。要和國内外文獻上的觀點相比較,也要和自己實驗室過去的觀點相比較。在比較中分析異同,提高認識。也不要怕觀點錯誤,不要怕改正錯誤。要百家争鳴,通過争鳴,認識真理。
論文的文字要自然流暢,“言而無文,行之不遠”。但也不要華麗雕琢,目的是“文以載道”。論文叙述要合乎邏輯,層次分明,樸素真實,分寸恰當。
(二)論文寫作——準備和動筆
論文寫得好壞,關鍵在于準備。會寫論文的人,一般總是三步過程。論文寫前深思熟慮,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論文腹稿,提起筆來,一氣呵成;寫出論文初稿後,放一段時間,反複吟讀,千錘百煉。
不會寫論文的人相反。肚子裡空洞洞,腦子裡亂烘烘,筆頭上千斤重。他們拿起筆來就寫,寫幾下就停。寫寫停停,停停寫寫。忽兒找材料,忽兒查數據,忽兒補實驗。忽兒撕掉一頁,忽兒抄上幾句。忽兒哀聲歎氣,搔頭摸耳,咬筆杆,踱方步。這兩種人的差别在于準備狀況的不同,這是很多初寫論文的人意識不到的。寫論文的良好準備應該有三個階段。
1.論文寫作——近期(寫時)準備
是指實驗結束後到着手寫作論文前一段時間的準備。應該收齊材料,處理好數據,制備好圖表,完成統計處理。然後打好論文腹稿,列出論文提綱,明确基本觀點和主要結論。與指導者和合作者讨論,取得共識。深思熟慮後,一氣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寫論文的關鍵階段。這時應将所有工作和數據通盤考慮,全局在胸。這就像戰鬥打響前的運籌帷帽一樣,是作者腦力勞動最緊張的時刻。
2.論文寫作——中期(做時)準備
會寫論文的人不是做完實驗後才開始考慮寫論文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過程中都考慮着寫論文。論文“題目”和“引言”是論證時各種思考的凝煉。“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時形成的,寫論文時隻要如實叙述就可以了。“實驗結果”是在實驗設計、實驗操作、階段歸納、資料整理等過程中不斷積累、整理而來的。“讨論”是綜合平時的思考,同周圍人員經常讨論商量,查閱和分析文獻等過程後最後歸納而成的,是将平時思考過的衆多問題集中幾個主要觀點以讨論的形式表達出來。“結論”則隻須将最終結果歸納一下就可以了。所以會寫論文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地自然形成着最後的論文。這整個過程就是論文的中期準備。可見,中期準備以論文題目之始為始,以題目之終為終。題目結束之日,也就是論文中期準備完成之時。
3.論文寫作——遠期(學時)準備
如果隻是着力于做好論文近期準備和中期準備,往往還不能寫出上乘的論文,這就要看論文作者的遠期準備,也就是學習階段的基礎準備了。這種準備是指對研究動态的掌握,專業基礎的積累和邏輯思維、文字表達、分析綜合等各方面能力的總體水平。這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終生積累訓練而就的。這就是為什麼要強調“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爾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了。這些平時積累的功夫,決定着作者論文的寫作水平,而論文寫作水平又影響着論文的傳播。這種能力不是臨用時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從年輕時就下苦功的。
(三)論文寫作——審稿與修改
一氣呵成寫好論文稿件後,是要反複修改、千錘百煉的。不僅自己應該反複錘煉,還應請有關人員提意見,最後還要通過編輯部請相關專家審閱。論文修改時凡是屬于寫作規格和篇幅方面的問題應按刊物規定的要求修改。作為論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實驗數據當然十分珍惜,總希望在論文中盡量表達。但論文審稿者旁觀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見。這時作者應該冷靜考慮,該列入論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寫論文隻有“删繁就簡三秋樹”,才能“領導标新”地開出“二月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