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的五大缺點?一提到火鍋,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天花闆級别的“大咖”——海底撈,甚至以吃一頓海底撈為奢侈的享受近期,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在小紅書、微博上看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抱怨海底撈的“服務”正在直線下降,比如不再主動給小零食、手機封口袋和皮筋都不主動給、圍裙得顧客自己要等細節,此外還有消費者反映菜品分量少、變相漲價、創新不足等曾經一舉跻身火鍋市場前列的海底撈,為何會頻繁出現負面反饋?現在的它還有多少吸引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海底撈的五大缺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提到火鍋,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天花闆級别的“大咖”——海底撈,甚至以吃一頓海底撈為奢侈的享受。近期,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在小紅書、微博上看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抱怨海底撈的“服務”正在直線下降,比如不再主動給小零食、手機封口袋和皮筋都不主動給、圍裙得顧客自己要等細節,此外還有消費者反映菜品分量少、變相漲價、創新不足等。曾經一舉跻身火鍋市場前列的海底撈,為何會頻繁出現負面反饋?現在的它還有多少吸引力?
“人們不再愛吃海底撈”
原因何在?
吃飯時産生的垃圾會不定時地被收走,鍋裡的湯少一點就會給你加滿,杯子裡的水會随時給你續滿……凡是去過海底撈的顧客都曾被它的服務所“震撼”。向來主打服務的海底撈為此頻頻走上熱搜,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它更是憑借服務,一度被捧為“火鍋巨頭”。根據大衆點評必吃榜數據,近幾年火鍋類行業平均的人均消費為101.9元,而海底撈人均消費為110.1元,即使它的價格在行業中的确要高出一些,但不少顧客仍耗時幾個小時排長隊去享受海底撈賓客至上的服務體驗。
海底撈1994年興起于四川簡陽,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是國内外的連鎖品牌。然而近期,作為火鍋界“扛把子”的海底撈卻遭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負面評價,一時被推上風口浪尖。“海底撈服務最近差了很多,付款後和服務員要了兩遍小零食,等了十幾分鐘之後才拿到。”“原來一個人服務一桌,現在一個人服務十桌。”記者發現,不少消費者在網絡平台端訴說海底撈的變化,反饋服務下降所帶來的失望感。其實,消費者的落差感早在2022年底就已出現,此前“人們為啥不愛吃海底撈了”上了微博熱搜,當天該話題閱讀量就接近4億次,讨論次數超過2萬次。這些讨論中,出現最多次數的字眼就是“差”“貴”。
在服務被質疑下降的同時,海底撈也曾多次被指變相漲價、分量變少。曾有媒體報道,海底撈“一片毛肚近10元”的事件登上熱搜,牛肉丸30元隻有4個也被消費者“吐槽”。此外,海底撈還被消費者曝出缺斤少兩的問題。但是直到現在這個趨勢依然還在,常去吃海底撈的陳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去海底撈點的半份酥肉,幾乎比之前少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因為他之前點的半份酥肉都會吃不完,但是現在不夠吃。更為奇怪的是,點的食材兩個半份比一個整份要多,比如土豆片半份16片整份20片;蟹柳半份8根、14元,一份14根,28元,點兩個半份跟一份同一個價格還要多出2根。
菜量減少、服務變差
怎樣造成?
随着網友們負面評論的不斷增加,如今海底撈的服務還有那麼大吸引力嗎?近日,記者在午餐和晚餐高峰時間段分别探訪了多家濟南市的海底撈門店,意外地發現其一片冷清。原本需要排長隊的現象已經不複存在。海底撈曾經人滿為患的美甲區現在卻鮮少有人,僅有一位美甲師正在服務一位顧客。随後,記者進入就餐區注意到,海底撈餐廳的服務員比以往明顯減少了很多,一個服務員大多需要服務5桌。對比記者此前就餐的圖片,分量确實“縮水”了近一半,以午餐肉為例,之前點一份午餐肉為10片,現如今卻隻有6片。
消費者真的是不愛吃了嗎?還是有别的原因呢?海底撈内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海底撈裁員,所以很多服務員都是身兼多職,服務自然比不上之前。記者了解到,從2017年起,海底撈門店進行大範圍的擴張,但擴張的速度并沒有迎來營收的盈利,反而逐年虧損。這個現象可以用“翻台率”來解釋,這個概念大意是指一張餐桌在一天内重複利用的次數。翻台率越高,意味着在這張餐桌上就餐的食客更多,營業額也就越高。海底撈瘋魔似的擴張,已經攤薄了原有的單店潛在客群數量,翻台率自然會下降,從5.2次/天直至跌落到3.0次/天。
海底撈後知後覺,在2021年11月份開始實施改善餐廳經營績效的“啄木鳥計劃”,經過此次計劃,門店和員工的數量得到精簡。具體數據上,截止到2022年底,公司餐廳總數為1435家,比去年同期(1597家)減少162家。與此同時,截止到2022年中,員工總人數101041人,相比員工數量最高峰的2021年底的146584人,大幅減少了45543人。而縱觀2022年海底撈的營業收入為167.6億元,較去年還是下降了16.6%。“因為營收在逐年下降,所以海底撈曾用降低基本工資等方式,這導緻很多老員工也陸續離職,人手不夠,更忙不過來了。”海底撈内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而在菜品上,海底撈菜品均價有小幅度的增長,尤其是小料價格更是較之前漲了不少。其中一家門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門店的自選小料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經調整至10元,其他菜品的價格并沒有消費者所反饋得那麼離譜。談及菜品價格調整的原因,工作人員表示是由公司的營業情況決定。“它是公司統一發郵件,具體的話是我們公司産品管理部來調控價格,他們也不是很清楚。”工作人員解釋道。對于分量的減少,工作人員并沒有給予明确的答複。
理性消費、産品失新
如何應對?
除了海底撈自身原因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願意為服務“買單”。記者調查發現,海底撈的門店很多都集中在三線城市,而海底撈價格定位較高,三四線城市對服務不敏感,但是對價格敏感。“現在菜品也随着漲價,如果餐品實惠且美味倒也好,現實卻是餐品并無特别之處,确實過于不值。在菜品和味道上并沒有大的創新突破。而其早前以‘服務’出圈的方式,也逐漸失去新意。”受訪的消費者表示,在越來越崇尚理性消費的當下,“實惠”會變得越來越突出。
不少消費者将海底撈客戶流失的原因指向“服務差、價格高”,既然這樣,海底撈又有哪些應對措施,來重新挽回消費者們的心呢?記者嘗試聯系海底撈總部,但并未有人給出答複。随後,記者聯系海底撈門店的相關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解釋相關情況後,表示會積極進行調整,保證在人手充裕的情況下,像之前一樣服務好每一位顧客。另外,如果消費者在工作人員服務時,有“滿意”或者“不滿意”的地方,可當場對服務人員評價,方便服務人員進行後續改進。
針對部分消費者認為菜品漲價、分量少的情況,海底撈近期也推出了更為親民的産品。在抖音、美團以及其他平台推出了多種代金券,例如285元代300元;380元代400元;190元代200元,95元代100元等,周一到周日全天可用,不限張數。除了各類代金券外,海底撈在外賣業務上也上新了各種套餐。記者在海底撈APP上看到,青年單人套餐、肉肉組合、經典火鍋菜組合、福袋組合、冬日專享歡聚套餐、樂享新年套餐、牛羊肉雙人套餐、甜蜜套餐以及輕食套餐等系列産品,價錢相對來說也便宜不少,從88元-268元不等。“雖然相對于此前的海底撈優惠不少,但是還是希望以‘服務’為王的海底撈能夠創新,将‘服務’的吸引力堅持到底,更希望平穩價格,留住消費者們的口碑。”有消費者認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