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争。,1894年(光緒二十年)爆發,按中國幹支紀年,是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争。一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争,是中國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甲午中日戰争是一場非正義的戰争。
3、從中法戰争結束到甲午戰争爆發的九年,是中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段最好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内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各國都處于和平狀态。以“富國強兵”為目标的洋務運動,曆經三十年,效果明顯。這表現在:左宗棠收複新疆之戰的勝利;馮子材在鎮南關及諒山之役中大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法軍;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鮮開化黨人制造政變遭到失敗等。當時中國的國勢并不比日本弱。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争,中法和約是唯一一個沒有割地賠款的和約。當時的環境應當說對中國的自強相當有利。
4、甲午戰争前,遠東地區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國和日本的情況雖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甲午戰争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争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政府的獨立财政至此破産,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
5、甲午一戰,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戰争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庫平銀;艦艇等戰利品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隻有八千萬日元。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隻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占領朝鮮、台灣後,在戰略上對東北、華東構成了直接威脅,成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闆。日本第一次嘗到了侵略的甜頭,極大地刺激了其擴張他們侵略領土的欲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