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追風少年什麼意思

追風少年什麼意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0 14:45:16

追風少年什麼意思?隔着雲層,一架飛機轟鳴而過,隻聞其聲,未見其影,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追風少年什麼意思?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追風少年什麼意思(追風少年)1

追風少年什麼意思

隔着雲層,一架飛機轟鳴而過,隻聞其聲,未見其影。

“這是運9。”在大興一職校園裡,正在跟記者交談的高三學生劉栩杭脫口而出,不經意間露了一手“聽聲識飛機”的絕活。

因為這個本事,他是同學心中的“大佬”,中小學生崇拜的偶像,甚至有人說這種特殊人才應該被國家重視。

“其實,這并不是什麼特異功能,主要是對航線和飛機的熟悉。”劉栩杭說。憑着興趣和鑽研精神,他努力追逐着自己的航空夢。

為了夢想,他選擇中職

從小就對能動的機械感興趣,先是汽車,後來是火車,再後來是飛機。這大概是許多男孩的共同經曆。但是,一個塵封箱底的夢和一個努力實現的夢想之間,相差的可能隻是一次選擇。

初三那年,劉栩杭做出了選擇——讀中職,學跟飛機相關的專業。

北京孩子,中心城區上學,家庭不困難,腦子也好使,按照尋常眼光,上普高、考大學才是正道。聽到消息,家裡頓時炸了。“你這就是拿自己的前途冒險。”“聽說職業學校校風不好,學生都不學習。”“學技術,以後隻能是幹活受累,哪兒有坐辦公室舒服?”親朋好友輪番上陣做工作。

“好在我的父母比較開明,看我特别堅持,也就由我了。”劉栩杭說。說起來,父母對劉栩杭的教育并不是放任不管。小學時讓孩子學過美術特長,初中選擇的學校可以攝影等豐富的綜合素質活動,為了鍛煉能力,他們還鼓勵小栩杭擔任小記者,和同學一起騎車到離家幾十公裡的首都機場去拍攝飛機。此時,他們又開始投入全力,去幫助孩子搜尋一所“靠譜”的職業學校。

2016年,北京的中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初中畢業生源減少、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環境,加上社會傳統觀念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使得中職無論生源還是專業都面臨縮減趨勢。但是,那一年,大興一職還是幾經努力向市教委申請了一個新專業——飛機維修。因為,世界最大的北京新機場剛剛在大興區破土動工,三五年後一定需要人才。

就這樣,劉栩杭和自己的未來完美相遇。在父母看來,國家級重點中職,3 2中高職銜接,畢業可以拿大專學曆,讓他們多了幾分放心。而劉栩杭認定這裡的原因是,學校一進門的地方竟然有一個機庫和一架真飛機!

大興一職是北京市較早開設飛機維修專業的中職。由于飛機維修對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要求比較高,學校進行了一項改革探索,與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一起制定培養計劃、設計課程,用5年的時間培養出高職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按照計劃,前三年在中職完成專業基礎課學習,後兩年到高職接受企業訂單式培養。

盡管是打基礎的階段,大興一職還是想辦法找來一架内蒙航空退役的運7飛機和航空模拟設備,供學生拆解零件,進行認知實習。同時,聘請經驗豐富的空軍機務維修師擔任專業課教師。

“如魚得水”,這四個字形容劉栩杭的中職生活一點不過。玩航空模型、拍飛機照片、收集各種航空知識,劉栩杭這三大愛好過去往往被看成是影響學習成績的“玩物”,用他的話說,“家長雖然沒反對,但是也擔心。”現在,這些都成了“正事”,“我可以名正言順地去幹自己喜歡的事,家人也特别支持了。還有,跟這裡的老師、同學在一起特别有得聊,不像原來,在沒有共同語言的同學中間顯得那麼孤獨。”劉栩杭說。

培育夢想,學校給了他一間工作室

是金子總會發光。在大興一職,校長李寶石的口頭禅深入人心。“我最不願意聽人說中職學生不行,”李寶石堅信,“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關鍵看怎麼培養。”對此,飛機維修專業的班主任王震也深信不疑,并且最終發現了劉栩杭這塊金子。

“當時就是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組織一些活動。”王震告訴記者,高二剛接這個班的班主任,他就設計了一次聽聲音辯機型的比賽。播放了十幾種飛機飛行時的聲音,準确率最高者為優勝。劉栩杭就是在這次比賽上,以100%的正确率脫穎而出。

“我們發現,他不僅是能聽聲音辯飛機,對每一種飛機的特點、構造、曆史等方面的知識也了如指掌。”王震說。

很快,劉栩杭接到了老師的邀請,由他領銜組建一個社團,并提供一間教室作為工作室。

在這間被命名為“栩杭工作室”的教室裡,一進門最顯眼的,是滿牆的飛機照片。劉栩杭告訴記者,這些照片全部都是他自己拍攝的。

“這是美國空軍的VC25飛機,執行任務時叫“空軍一号”,是在特朗普首次訪華的時拍的。”“這架東航的彩繪飛機,是執行它在東航的最後一個航班,現在已經轉賣給亞洲航空了。”“這張,是……”劉栩杭講到飛機,話匣子一下打開了。

航空攝影很辛苦。經常一大早接到“飛友”的電話,扛着幾十斤重的攝影器材就出發了。由于已經在圈内小有名氣,劉栩杭有時會得到媒體的邀請,獲得進入機場拍攝的許可,照片也多次登上雜志和網站。但是更多時候,是在機場外的農田、灌木叢、河邊、公路旁蹲守。

“有時候,一些特殊航班并不在航空時刻表裡,隻知道今天會來,可能從早上一直等到下午。有時候,聽見飛機聲音了,但突然刮起一陣風,無法降落又走了。”劉栩杭說,這時候學校學的專業知識就派上了用場。“别的航友還在無奈歎氣的時候,我可能已經根據風向,追到下一個可能拍攝的角度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劉栩杭身上特别明顯。”王震說。為了拍攝飛機,他得掌握各大航空公司的航班動态,得琢磨北京上空的航線,分析天氣條件對飛機的影響,甚至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也得關心。拍攝回來之後,還得根據照片琢磨飛機構造,有哪些不同之處以及為什麼不同。

為了見識一些國内沒有的機型,劉栩杭甚至不惜吃一個月老幹媽辣醬就饅頭,攢下出國的路費。

聽聲音識飛機的本事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日積月累起來的。

“A380有四個發動機,聲音大,擡頭看看樣子對,再看一下時刻表,一定是它。”劉栩杭侃侃而談,“前蘇聯造的圖154,發動機和戰鬥機一樣,聲音又尖又大,聽着熱血澎湃的感覺。再比如,螺旋槳飛機和直升機不一樣,一個是向下吹氣,一個是向後吹氣。還有噴氣機,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和現在的引擎,不太一樣。聽着聲音大概知道是什麼,再根據當時的時間地點一分析就出來了。”

“我們就琢磨怎麼能把他身上的閃光點盡可能放大,一方面是給他搭建平台,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帶動更多的同學。”王震是“栩杭工作室”的直接推動者和指導者。據了解,像這樣以學生名字命名工作室,在大興一職共有兩個。

現在,“栩杭工作室”有固定成員20多人,活動内容從航空攝影、航模展示擴展到無人機操作,不僅成為飛機維修專業的一個重要學習基地,還多次承擔中小學生職業體驗的講解。而每一個到過工作室的人都會看到劉栩杭的名言——一個人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有一件能夠付出幾乎全部精力、為之奮鬥終身的愛好。

追逐夢想,每一架飛機安全地飛上藍天

今年5月,大興新機場四架寬體客機試飛的消息受到社會高度關注。毫無意外,劉栩杭去了現場。

“四周還都是工地,”靠着經緯儀,劉栩杭和朋友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機場外圍走着,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适的位置。但是,聽到飛機降落的聲音,劉栩杭心裡依然激動萬分,“這是目前國内最大的客機,它們的試飛成功,意味着機場已經滿足現有各種機型的起降要求。”

新機場竣工在即,剛過完18歲生日的劉栩杭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也更近了一步。

今年6月,他将和同學們參加升入高職的轉段考試。據說,“面試、筆試、專業課、文化課都有,圖紙得會看,說明書中文外文得會看。”到高職階段,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與四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訂單合作,将根據考試情況,決定學生的方向是發動機維修、電子設備維修或是地勤。

“其實,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還不完全一樣。”劉栩杭坦言,“一些理論、原理其實挺枯燥的,但是這是從事所有航空相關職業的基礎。”

作為職業人的意識,讓劉栩杭對飛機從興趣上升到責任。

“坐飛機的時候,别人看電影,我看空難視頻、做分析。”雖然令人唏噓,但在劉栩杭看來,這卻是區别專業人士和普通乘客的一個标志。通過“人為因素與航空法規”這門課,劉栩杭的航空知識庫裡多了一個關鍵詞——安全。

為了弄清造成空難的原因,劉栩杭不滿足課上所學,自己查找資料、向老師請教、和朋友讨論,還去進行模拟駕駛。漸漸地,他發現,相當比例的空難是地面檢修過程出現的纰漏。“比如檢修的時候有什麼地方沒弄好,一加壓爆了。或者沒按要求關艙門,一起飛艙門爆開了。任何一個細節,都直接關系着幾百人的性命。”

“對于我們從事飛機維修的人來說,隻有紮實的基礎、過硬的技術和高度的敬業精神,未來才能确保每一架飛機安全地飛上藍天,”劉栩杭暗下決心。

為此,他給自己的社團成員定下規矩——調皮搗蛋的不要,隻想借機會不上課出來玩的不要,所有因為參加比賽、拍攝等活動落下的課程和作業,必須補齊。

“過去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不能再當作借口和理由,你要想拍好飛機,必須有特别強的自我控制力。”劉栩杭的一位師弟告訴記者,“自己就曾因為拖沓,錯過時間,最後隻拍了個飛機屁股,師兄則拍得特别好。”

“有自信了,考慮周全了。”班主任看到學生的成長,王震說,“高一的時候,比較孩子氣,腦子一熱事就做出來了。現在,學校搞一些活動用到無人機的時候,他們反過來提醒我,老師,哪兒還需要注意,可能會有什麼問題,可以怎麼解決。這種嚴謹、周全、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等等,都是将來從事航空領域工作特别需要的,學校的理念正是培養創新型職業人。”

劉栩杭還組織社團成員,按照1:400的比例,制作了一個機場的實景模型,精細到每一條地面标志線都清晰可見。為此,他貢獻出自己珍藏版的飛機模型,作為工作室的永久陳設。劉栩杭說,“它時刻提醒着我們,這就是你即将去工作的地方。”

采訪手記

一個中職生,還沒有真正走上社會,也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之舉,為什麼要寫他?

或許劉栩杭并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典型,但他的故事裡确實有什麼在打動着我。細想,那應該是一種新時代的少年人應有的樣子。

有夢就去追逐。選擇中職,不再是分數的無奈,而是出于興趣的選擇。

關于未來,他考慮的不是掙錢多少、清閑與否、地位怎樣。為了實現夢想,甯願風裡來雨裡去,樂于吃苦受挫,甚至要面對一些危險。這颠覆了我們對90後、00後的印象。不由讓人想起了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講話——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在劉栩杭的故事裡,讓人更加欣喜的是教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盡全力幫助學生,使夢想得以擴展,使追夢的腳步更加堅實。

從2020年到2035年,中國實現現代化的第一個15年裡,劉栩杭和同學們将會畢業、工作直至成為骨幹,從他們身上似乎可以窺見國家的未來。

他們在學生時代所具備的知識技能、組織能力、領導力和開闊視野,将改變人們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刻闆印象,使我們有理由相信,普通勞動者也可以是站在世界舞台中間的人。

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學校,真的可以有。(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記者 高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