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飲茶習慣可以追溯到很遠古的時候,中國人對于飲茶有着獨特的情感,俗語形容生活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文化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有多麼普遍。你們有沒有留意過一些不起眼的街道角落開着一家賣茶葉的店,經常不見顧客但是常年都正常經營,還有一些茶城,裡面很多家茶葉店但是顧客卻特别少,這些茶葉店沒有顧客怎麼維持運營呢?
我們國家是茶葉的發源地,也是茶葉的主要市場,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14年時國人飲茶量就已經達到每年150.25萬噸,21年一年茶葉銷量增長為230.19萬噸。可見我國茶葉市場是巨大的。一方面市場需求增加使得茶葉銷量增加,另一方面近兩年茶葉的價格水漲船高,加上各種關于“小罐茶”、“碎銀子”的營銷,茶葉價格最巅峰時均價也達到了139.3/千克。21年國内茶葉總銷售額達到3120億元,其中綠茶的銷量最高占據總數的56.87%。
一.茶葉店如何經營
茶葉的品質分很多層次,有的茶葉在電商平台29.9元一斤,有的高端茶葉2999元一兩。在人們的生活中,茶葉除了是一項高雅的愛好外,還是人們送禮的最佳選擇。走親訪友首先想到的就是送茶葉,因此人們會選擇一些品質高包裝精美的名優茶作為禮物饋贈親友。但是市場上不乏一些不良商販,魚目混珠,将一些低品質的茶葉以次充好作為高檔茶葉售賣。而消費者缺少辨别的方法,那怎麼才能買到放心高品質的好茶葉呢?
茶葉店的運營方式就很好的解決了消費者們的難題,茶葉店一般都是賣給熟人,購買茶葉的都是身邊一些有茶葉需要的熟人,這些熟人和店主之間相互信任。店主不會做一錘子買賣而以次充好砸自己招牌,熟人買到了好茶葉,下次也會選擇在這家店購買,并且還會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介紹這家店,客單價高,利潤也很大。這些消費者往往都是忠實用戶,不會再流失了。
二.茶圈文化
茶文化在我們國家流傳很久,因此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茶圈。有些地方定期會舉辦“茶文化”交流會,當地的一些茶商都會帶着自家的龍頭産品去參加評比,除了展示自家的茶藝外,還可以在交流會上吸引一些大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一些大型企業和茶商都有合作,他們會在節假日前夕給企業供應包裝精美品質上乘的茶葉作為員工福利發放。這些産品往往包裝精美,由于企業需求量大,因此利潤也很可觀。
三.炒茶
聽說過“炒股”“炒房”還有“炒茶”嗎?是的,茶葉也可以炒,由于茶的曆史悠久,因此好茶的名氣也很大,比如我們常常能看到古裝劇裡乾隆最喜歡喝龍井茶,乾隆多次下江南并賦詩稱贊龍井茶。據史料記載,唐玄宗最愛蒙山茶,唐代宗李豫最愛的顧渚紫筍更是被稱作茶中第一。
因此好的茶葉在市場上是有市無價,每年春天春茶的需求量激增,這是因為清明前茶葉的品質是最好的,因此清明前采摘的茶葉被稱為明前茶,但由于明前茶有季節限制,加上人工采摘産量受限,進而價格比普通時期的茶葉價格同比上漲20%。除了新茶之外,價格暴漲的還有品質好的老茶,15年一餅陳年普洱賣出了15萬的天價,5年後一餅陳年普洱能炒到80萬。一餅普洱可以買二線城市一棟房子。無獨有偶,早在05年的時候就有20克稀有武夷山母樹大紅袍20.8萬的價格,這個大紅袍喝一口都得一萬塊吧。
還有乾隆當時南巡時親封的禦茶“禦前十八樹”,每年産量極少的“禦前十八樹”在05年時也被拍出了72.8萬一斤的價格。由于茶葉沒有具體的定價,這些名茶一經出手,價格可以翻上幾番,因此很多茶商會購入一些名茶,名茶銷售一次可以維持一年的經營。
在目前現存的茶葉店中,年銷售額超過100萬的占據六成。年銷售額上千萬的占據5%。因此,茶葉的利潤空間有多大就不用我說了吧。所以在街角不起眼的小茶葉店也有可能是年入千萬的大佬。看到這麼多收益是不是也很心動呢?停!想開茶葉店還是需要很多條件的,熟悉的供貨商,茶葉品質的掌握能力,以及穩定的客源。所以,我們還是看看就好了。你有喝茶的習慣嗎?你都喝什麼茶葉呢?推薦給我嘗嘗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