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發展史?與朋友相約的下午茶你随手發送了一條微信給朋友,告訴他你正在趕來的路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智能機發展史?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與朋友相約的下午茶
你随手發送了一條微信給朋友,告訴他你正在趕來的路上。
朋友問你在哪兒,他可以過來接你。
你嫌打字麻煩,發送一條語音消息給他,告訴他不用,你認識這條路,可以自己找到位置。
朋友說你是路癡,偏不相信。
你和朋友打賭,賭十分鐘後如果到不了目的地,就給他發個紅包。
朋友哈哈大笑,說他赢定了!
你立即拍了一張路邊街景照片傳給他,力證自己找到路的信心。
朋友逗你,該不是上次拍好的吧?
你二話不說,發送了自己的實時定位,心裡已經做好打算,如果再不相信,視頻通話,馬上視頻!
你随手完成了這一系列操作,沒有借助任何人的幫助,當然也沒有造成什麼過大聲勢引起圍觀,隻是輕輕動了動手指。
這一切,普通得像路邊花,林中樹,空中浮雲,腳下塵土。
反倒在家中偶然翻到一封40年前的泛黃信封,一邊驚歎一邊吐槽:
“媽,你們原來這麼老土的嗎?”
你出生在湖北,隻隐約記得小時候家中有一台固定電話。書信這種東西,雖然曾在學校學習過寫法,但沒有一次實用的機會。你想象不到,曾經你的父輩們,全是靠它互通往來......
書信:紙短情長
道不盡太多漣漪
家住漢口的李爺爺年近七旬,家裡珍藏着一些老書信,他說,小時候,人們通訊主要靠書信、電報和兩條腿。誰家要辦個大事兒、喜事兒,都是騎上自行車挨家挨戶通知。如果是外地,就得寫信或發電報。“那時候,中學生通過書信交筆友,是很流行的事。”
李爺爺說,每次給朋友寫信都是改了又改,然後謄抄在印有風景的彩色信紙上,貼上郵票,鄭重地投入綠色的郵筒。然後每日期盼着來自遠方的回信。
電報:指尖的跳躍
漢口電報局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武漢三鎮開始鋪裝電報等電訊設備和網絡。“去電報局拍電報”是很多市民生活中一件大事,“家有急事速歸”是幾十年前大多數電報的标準内容。
李爺爺六十年代參加工作,他回憶起40年前的一次出差,因突發急事必須要跟工廠聯系,迫不得已使用了加急電報,但因為要說的事情牽涉到英語的專有名詞,反反複複地發了四封加急電報,花了兩天時間才把事情說清楚,“那時候的通信啊,實在太難了”。
固定電話:一圈又一圈的思念
你還記得你家
第一部座機的号碼嗎?
20世紀80年代,個人家庭安裝固定電話還是個新鮮事兒。因為安裝固定電話不僅價格高,還需要經過電信部門領導的審批,所以那時候,在武漢安裝電話的家庭屈指可數。
劉先生小時候家裡有幸安裝了電話,他說,那時候人們沒有什麼隐私概念,誰家安了電話,都會被印在電信部門當年出版的通訊錄上。
他還記得裝電話那幾天,家裡就像辦喜事一樣,鄰居都會借故來看看,或是打個電話。
BP機、大哥大
大哥大:
黑如烏鴉,笨如石頭
1999年大學畢業後,劉先生應聘到一家電腦公司做銷售。第一個月的工資,他用來買了部BP機。有了BP機,工作就方便多了。有人呼他,他就找公用電話打回去。
20世紀90年代,雖然已經有了“大哥大”,但人們的工資水平每月二三百元,一部大哥大要上萬元,加上數千元的号碼費,“大哥大”成了身價的體現,多少人曾以擁有一部“大哥大”為榮。
QQ、MSN
進入21世紀,互聯網逐漸發展起來,人們通過網絡實現通訊成為可能。最初,人們上網都是去網吧,1小時要七八元。劉先生回憶到,那時QQ還沒有出現,大家都是通過聊天室認識同城的網友。
2003年,QQ的出現開啟了網絡通訊的新天地,人們通過QQ聯系同學、親友,認識網友。劉先生的第一個女朋友就是通過QQ認識的。
智能手機:指尖的世界
21世紀,黑白屏數字手機出現,相對親民的價格加上易于攜帶,很快便取代了“大哥大”,成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而電信用戶也在那些年飛速增長。時代催生了很多手機發燒友,移動通訊的普及帶來的另一個明顯變化就是,公用電話亭逐漸減少,直至成為曆史。
一機在手
天下我有
如今,随着湖北經濟的迅速發展
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逐年增長
幾乎已做到人手一機
你能想象的出
沒有手機的一天要怎樣生活嗎
改革開放40年來
“通訊”二字的意義
早已不是簡單的信息傳遞
更是人們對現代生活的一種訴求
你無法想象的
不僅是沒有手機的生活
還有現代通訊科技
是怎樣以其巨大的力量
改變人類的社會生活
并推動着時代發展的步伐
毫不誇張地說
通訊業的發展為人類開啟了
新世界的大門
我們也期待着未來世界的更多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