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普者黑是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一大特點就是在水流溶蝕的作用下産生各種溶洞奇觀。分布于我國黔南、滇東、桂林、粵西等地的喀斯特地貌,有着衆多的地下洞穴,并以溶蝕性拱形洞穴為主。地下河為這些溶洞的形成功不可沒,也因此在溶洞内形成衆多地下湖泊,給溶洞增添了夢幻奇妙的色彩。
作為我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的普者黑就以奇峰異洞而出名,僅溶洞就達30多個,其中著名的溶洞就有火把洞、月亮洞、仙人洞等。溶洞,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層面、節理或斷層進行溶蝕和侵蝕而形成的地下孔道。經水流滲入,長年累月形成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灰華和泉華等溶洞中的喀斯特主要形态。
普者黑喀斯特地貌最大的特點是:山中有水、水中有峰、山中藏洞、洞中藏水。青龍山腳下的火把洞,全長約一公裡,洞中有岔洞水道與月亮洞相通。洞中有大大小小的廳堂,最大面積約600平方米;洞中還有數個清潭,最大面積70平方米。
火把洞内石筍如林,鐘乳石琳琅滿目,洞内分布着“人間天堂”、“天池”、“八百羅漢拜觀音”等30餘個景點。鐘乳石的顔色有白、黃等多種,在燈光的映襯下,彷如進入遊戲中的魔幻世界。
火把洞的面積很大,最具特色的是洞内還有多個清潭,潭水清澈,平靜如鏡的湖面,将五彩的鐘乳石倒映得一清二楚,在燈光的映襯下亦真亦幻,彷如步入了一個多彩世界,非常美。
可能受疫情的影響,溶洞裡靜悄悄的,讓人沉醉在一個人的溶洞裡,甯靜的洞穴裡隻能聽到水滴的聲音。洞裡的水非常清,可從水面上的倒影清晰地看到上方溶洞的樣貌。
在火把洞裡還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雕塑,不清楚是龜還是鼋,有趣的不是在它的身上有很多紙币,而是在于它的體型由插滿了硬币而形成,相信這是個人為的塑像,隻是不知為何在這裡塑立,遺憾的四周靜悄悄,無從打聽,留下一個謎吧。
風景如畫的普者黑,不僅是處完美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在岩溶盆地中的峰叢、峰林、孤峰、石峰在河流,湖泊的環繞下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及喀斯特地貌特有的溶洞給人以夢幻夢幻離迷視覺享受。普者黑還有着美麗的田園風光,鄉村小道,風土人情,是雲貴高原東端瑰麗錦繡山河的一個縮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