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理解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如何理解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9 18:24:26

如何理解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如何理解知難行易)1

所謂知難行易,就是知道一件事一個道理很難,但知道了以後做起來其實很容易。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開鎖,你不知道怎麼開,隻能被擋在門外,但你會開了,這事就容易得很。最難的是知道那個手法、那個原理、那個思維。維特根斯坦說:如果你手裡有一把錘子,你看誰都像釘子。行動的欲望來自你知道你有錘子。而沒有錘子的人,是沒有動不動想去錘人的欲望的。

王陽明說:知行本來就是一個,隻是方便說法才把知與行分成兩段來說。也就是說,隻要緻知,行是自然的事情,不需要思考。如何緻知呢?格物。對格物的理解,理學與心學是不同的,理學認為是:探究事物規律,讓内心的知越來越壯大;心學認為格的是心内物,也就是私欲,格物即正心,把妨礙人們認識世界真相的私欲格除,心自然明,一切真相就能公正地顯現于心,沒有一點私欲了,就達到了良知,達到了良知,就能行,因為知行本是一個,不假任何外求。

所以,心學在緻良知上下功夫,不盲目行動,認為那是冥行妄做。錘子和開鎖都是可以作為私欲克去的,那時,有錘子會開鎖也會失去對相關負面行為的驅動力。

所謂知易行難,是明明知道某事應該做,但很難付諸行動。按王陽明的說法,這是因為并不真的知,真知必然能行。我們所以為的識見,并沒有進入我們的内心,隻是停留在思考層面上,這都是私欲。這樣的知,當然不會産生驅動力。看到老大爺摔在地面上,你認為是碰瓷的,或者認為不關自己的事,盡管知道應該去扶,但并不會去扶,因為有了思量,這思量就不是真知,不是良知。如果突然發現這老大爺竟是自己的老爸,馬上就去扶了,想都不想,為什麼?因為真的知,觸動的是良知,良知與行是天然合一的。

能把不相關的人和事與自己的良知聯系起來,這種修為境界就是聖賢。能把工作與自己的良知聯系起來,就會有創造性的成就。能把同事與自己的良知聯系起來,就深受同事們歡迎。能把領導與自己的良知聯系起來,就能将心比心,從而得到領導的重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