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正确把握金融本質

正确把握金融本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2 16:34:58

正确把握金融本質?金融的本質本書為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所著伯南克生于1953年,曾以1590分(滿分1600)考入哈佛大學,1975年以經濟系最優等生從哈佛畢業在麻省理工獲博士學位,任教于斯坦福和普林斯頓,是名副其實的名校收割機2005年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2006年,接替格林斯潘成為美聯儲主席,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正确把握金融本質?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正确把握金融本質(金融的本質)1

正确把握金融本質

金融的本質

本書為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所著。伯南克生于1953年,曾以1590分(滿分1600)考入哈佛大學,1975年以經濟系最優等生從哈佛畢業。在麻省理工獲博士學位,任教于斯坦福和普林斯頓,是名副其實的名校收割機。2005年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2006年,接替格林斯潘成為美聯儲主席。

伯南克對大蕭條的研究貫穿其整個學術生涯。曾說:解釋大蕭條是宏觀經濟學的聖杯。恰好在其任内經曆了僅次于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其平生所學有了用武之地。伯南克認為,總需求下降是大蕭條爆發的決定性因素,而總需求下降又是由貨币和金融兩方面因素導緻的。

貨币方面,由金本位制帶來了全球性貨币緊縮;金融方面則是銀行業的恐慌和倒閉潮,阻塞了信貸流通渠道,從而加劇了崩潰。

本書英文原名為《美聯儲與金融危機》,共分四講。

第一講,美聯儲的起源與使命。 美國自南北戰争結束後的40多年時間裡,經曆了六次大的銀行恐慌,最終促使1913年成立美聯儲,以穩定銀行體系。央行是一個國家貨币和金融體系的核心,美聯儲相當于美國的央行。

在全球銀行發展曆史上,有一個關鍵人物:白芝浩。白芝浩是《經濟學人》雜志曆史上最偉大的主編,他經過大量研究,得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論斷,直到今天,仍被忠實地執行。即在有抵押的情況下,央行應提供流動性,以平息金融恐慌。伯南克極為推崇他。

美國曾在1879年到1933年間實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優點是可以在長期範圍内保持通貨膨脹穩定,控制貨币超發,減少人為幹預。但伯南克詳細論述了,今天無論是從實踐還是政策角度,金本位制都已不再可行。

首先,它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所有的黃金都要從地下開采出來,再轉存到各個聯邦儲備銀行的地下室。

第二,金本位制限制了貨币供給,央行不能靈活調控利率。

第三,它導緻了實施金本位制的各個國家貨币之間形成一個固定彙率體系。并以今天的中國為例,說明中國将人民币與美元彙率綁定的結果。即若美國在不景氣的時候下調利率,則中國的貨币政策也會放寬,然而,低利率也許并不适用于中國國情,其結果可能是,會導緻中國發生通貨膨脹。

第四,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是,今天的黃金總量已遠遠不足以支持整個國際金本位體系,而且世界環境也發生了改變。

金本位制還是導緻大蕭條如此嚴重、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個驚人事實是,較早脫離金本位制的國家,要比最後仍然堅持的國家恢複更快。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在1933年上台之後,廢除了金本位制。并在1934年建立聯邦存款保險制度,這是一項相當有效的制度政策,使得即使銀行倒閉,儲戶仍然可以在存款保險公司拿回自己的錢,所以他們就沒有動機去銀行擠兌了。這項政策出台後,銀行倒閉數量迅速由每年數千家逐漸降低為零。

第二講、二戰後的美聯儲。 二戰期間,美國發行了大量國債為戰争埋單。通過與财政部合作維持低利率(注意,當時美聯儲尚未完全獨立,不能自行決定調整利率),幫助美國以較低成本為二戰籌資。戰後債台高築的美國政府為償還這些巨額的國債利息憂心忡忡,因此,美聯儲仍面臨維持低利率的巨大壓力,但是如果長期如此,可能會造成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

于是,1951年,經過長期複雜的談判,美國财政部終于同意讓美聯儲自行設定利率,雙方簽署了美聯儲--财政部協議。此項協議意義十分重大,是美國政府第一次明确承認,美聯儲應被允許獨立運行。

此後,美國經濟經曆了一個長期的繁榮期。當時的政策制定者十分自信,認為可以通過稍高的通貨膨脹,維持更高的就業水平。但是早在20世紀60年代,弗裡德曼就預言,這種政策會引起麻煩。他說,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不存在永遠的此消彼長,想永遠通過稍高的通貨膨脹來降低失業率是不可能的。

弗裡德曼還有一個著名論斷:通貨膨脹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一個貨币現象。

結果是,在70年代出現了一個罕見的經濟現象,就是滞脹。解決這個問題非常棘手,最終靠鐵腕人物沃爾克完成。

沃爾克是格林斯潘的前任美聯儲主席。他身高兩米,身材魁梧如同興登堡和彼得大帝,是個勢不可擋的人物。他上任伊始就大幅提高利率,本書作者在當年想買房時,卻被告知30年期房産抵押貸款的利率高達令人咋舌的18.5%,貸款100萬,僅利息就需要還457萬。

沃爾克雖然快速平息了通脹,但同時也導緻了嚴重的蕭條,1982年的失業率達到11%,這個數字甚至超過此次08年金融危機的水平。

但它的回報是,此後較長時間維持了金融和經濟的穩定。而當初如果不是沃爾克頂着極大壓力鐵腕治理通脹,經濟一定會更加糟糕。

沃爾克還有一句名言:不要把心思花在金融創新上,迄今為止,最有用的金融創新就是ATM機。

第三講和第四講,主要是此次金融危機和美聯儲的應對。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僅次于1929年大蕭條的金融危機。此次危機導緻了嚴重的經濟衰退,美聯儲先啟用傳統貨币政策,利率由2007年末的5.25%迅速降至2008年末的零。

至此,調控短期利率的傳統貨币政策已經用盡,但經濟仍然急劇衰退,于是啟動了非傳統貨币政策,即大規模資産購買計劃,就是量化寬松。量化就是大量投放貨币,寬松就是維持極低利率。

通過兩輪的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資産負債表迅速膨脹了20000億美元。同期,中國也啟動40000億經濟刺激計劃。此後,全球慢慢從危機中恢複過來。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曾明确定義了這次危機的起止時間,2007年12月危機開始,至2009年六月結束,所謂結束,并非是經濟回到常态,隻是經濟緊縮停止,并開始再次增長了。

伯南克認為,大蕭條時,因為政策收緊的過早,從而使經濟二次探底,而在1970年代,又因為政策收緊的過遲,導緻通貨膨脹發生。所以找到恰當的時機,收緊或放松的确具有很大的挑戰性,這也是美聯儲擁有如此之多的經濟學家和模型的原因。

對于伯南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的表現,多數人認為他有效阻止了全球性金融系統的崩潰,為經濟複蘇做出了貢獻。他評價自己在這次危機中的不足,一是在銀行監管方面,對風險計量做得不夠,二是在消費保護上做得不夠好。

最後,他為在這次金融危機期間的救市行為做出辯解。他坦言,像雷曼兄弟和美國國際集團都屬于大而不能倒的公司,too big to fail.但是雷曼兄弟已經喪失了清償能力,它沒有足夠的資産可抵押,美聯儲不可能為一個資不抵債的企業注入資本,所以對雷曼兄弟已無能為力。

而美國國際集團不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雖然在2008年10月瀕臨破産,但幸運的是,它仍有大量的優質資産,為避免其倒閉,以這些資産為抵押,美聯儲向美國國際集團提供了850億美元的貸款,為此美聯儲也飽受争議。

當時普遍認為,美國國際集團不僅與衆多企業關聯,還與美國和歐洲的金融系統及全球性銀行聯系緊密,它若倒閉就意味着末日到來,美聯儲将再也無法掌控金融危機的走向。

而且伯南克認為,美聯儲向美國國際集團貸款是合法的,符合最後貸款人理論,并且這項貸款是有抵押的。

伯南克還對“大而不能倒”進行了反思,他認為一個體系中若有個别企業是too big to fail,那這個體系一定是存在根本性缺陷的。怎樣解決,有待後來人的智慧。

最後,他也強調,貨币政策雖然是強有力的工具,但是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财政問題和其他影響經濟的重要問題。

這本書篇幅不長,但讀得很慢。加上手寫讀書筆記,雖然耗費了很長時間,還是覺得物有所值。它由巴曙松主持組織翻譯,共有11個人參加初譯,又經過了四輪的交叉校訂與統校,最後,由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秘書長邢毓靜,負責對全文進行審校,曆時半年。陣容強大,譯文嚴謹,頗值得學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