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别名又叫生蚝,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也是較常見的中藥藥材。牡蛎為牡蛎科動物長牡蛎、大連灣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貝殼。我國沿海一帶均有分布。全年均可采收,采得後,去肉,取殼,洗淨,曬幹。生用或煅用。用時打碎。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牡蛎)久服,強骨節,殺邪氣,延年”。牡蛎中鈣含量接近牛奶,鐵含量為牛奶的21倍,食後有助于骨骼、牙齒生長。故牡蛎又有“海底牛奶”之美稱。
牡蛎-藥材
【性味】鹹,微寒。
【歸經】歸肝、膽、腎經。
【功效】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
【臨床應用】
1.治療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牡蛎質重能鎮,有安神之功效,用治心神不安,驚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症,常與龍骨相須為用。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棗仁等安神之品。
牡蛎-飲片
2.治療肝陽上亢,頭暈目眩。
牡蛎鹹寒質重,入肝經,有平肝潛陽,益陰之功。用治水不涵木,陰虛陽亢,頭目眩暈,煩躁不安,耳鳴者,常與龍骨、龜甲、白芍等同用。
3.治療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積聚。
牡蛎味鹹,軟堅散結。用治痰火郁結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與浙貝母、玄參等配伍;用治氣滞血瘀的癥瘕積聚,常與鼈甲、丹參、莪術等同用。
4.治療滑脫諸證。
牡蛎煅後有與煅龍骨相似的收斂固澀作用,通過不同配伍可治療自汗,盜汗,遺精,滑精,尿頻,遺尿,崩漏,帶下等滑脫之證。用治自汗,盜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等同用。
此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泛酸,與烏賊骨、浙貝母共為細末,内服取效。
【用法用量】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收斂固澀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牡蛎還有其他的獨特價值
滋補強壯
牡蛎含18種氨基酸、肝糖元、B族維生素、牛磺酸和鈣、磷、鐵、鋅等營養成分,常吃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甯心安神
崔禹錫在《食經》中說“牡蛎肉治夜不眠,治意不定”。經常食用可以減少陰虛陽亢所緻的煩躁不安、心悸失眠、頭暈目眩及耳鳴等症狀。牡蛎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特别是硒可以調節神經、穩定情緒。
益智健腦
牡蛎所含的牛磺酸、DHA、EPA是智力發育所需的重要營養素。藥理學試驗研究表明,運用牡蛎殼增加體内的含鋅量,可提高機體的鋅镉比值,起到護腦、健腦作用。
細膚美顔
牡蛎中鈣使皮膚滑潤、銅使膚色好看,看起來特别有血色;鉀可治療皮膚幹燥及粉刺;維生素也可以使皮膚光潤,同時可以調節油脂的分泌。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防治結合抗血栓,活血化瘀有三七
感冒後咳嗽不斷,古方幫你除病患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号,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内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号(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