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意義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意義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02 13:02:23
一、偉大的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産生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時間了。創辦人蒙台梭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她創立的蒙台梭利教育體系對世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是兒童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着世界各國,特别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于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偉大象征”。

其實,那個時候的歐洲家庭對待孩子的方法和今天我們對孩子的方法是一樣的。也是禁止孩子各種不能亂動……,教給孩子如何做……,幫助孩子做……等等。

那時候的成人的行為是阻礙孩子成長的,但沒有人認為是錯的,反而是認為對孩子好才會這樣,大人總是擔心孩子會破壞,并且心安理得的認為:小孩子不要亂跑,不能碰大人的東西,不能大聲嚷嚷……,其實是阻礙好孩子的成長,成人與兒童的沖突也就開始了。

馬利娅.蒙台梭利成立了兒童之家,其實就是孤兒院,她通過對成千上萬的兒童進行直接觀察,進而創立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很多年後,科學研究才解釋了她的教育法。而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她的發現,對于心理學的研究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貢獻——敏感期

提到蒙台梭利教育,不能不提敏感期。都說敏感期這個概念是蒙台梭利第一個提出來的,也有人認為是皮亞傑最早提出的,還有人說是勞倫茲。

其實大家都知道敏感期,都能說上幾個敏感期以及相關行為,什麼臭美的敏感期啊,說話的敏感期啊,打聽婚姻的敏感期之類的,這些都是敏感期。

為了讓大家了解敏感期,我每天都會在泡泡育兒群裡發一個關于敏感期的心理知識,敏感期的育兒知識有幾部分内容組成,除了有名稱,還有相應年齡,具體行為,應對方式這幾塊内容,其中有一個是出現的年齡,其實,不是每個孩子敏感期出現的年齡都是一樣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齡就一定會出現相應敏感期。這個年齡隻是參考。

不同孩子的敏感期有所不同,确定自己孩子是否處于某個敏感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時每刻觀察他,并發現他的興趣點。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将敏感期劃分為0-6歲一個大的階段,在這個時間段中,會出現幾個代表性的敏感期:運動、感覺、語言、秩序、行為、數字、閱讀等。

蒙台梭利認為,這是人生中唯一有敏感期的階段,這個階段也被成為“機會之窗”,孩子對某一想具體的技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并通過重複練習來達到完善。這個敏感期一旦過去,在發生這種自然且自發形式的學習就困難得多,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

這裡面說個題外外話,就是——重複練習,不要看着孩子反反複複的總是要聽一個故事,擺弄一個小盒子,認為這是沒有意義,是停滞,其實孩子是在這種反複的過程中學習。家長不應該阻止,而是要順應孩子的需要。

概念——敏感期是一種感覺:敏感期促使兒童獲取感覺,從而了解和發現世界。當敏感期過去之後,随着年齡的增大,便無法通過感覺獲取知識,隻能通過思考、實踐和研究去獲得。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比如對美的敏感期,并不是說過了這個時間段,孩子就不知道愛美了,就學不會什麼是美的。而是在敏感期的時候,是通過身體内部産生的主動的動力去感知學習,而過了這個階段,再想學習相應知識,就得需要從外部獲取動力然後調動頭腦或身體去學習。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有8個重要的原則已經被科學證實,其中之一個便是和秩序有關的概念——有秩序的環境有助于兒童的發展。

她是這樣說道秩序的:把一些東西井然有序的碼放整齊,對于兒童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外部秩序對于0-6歲的孩子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大腦正在從外部環境吸收,建立内部秩序,從而應對外部秩序的改變。

那麼,兒童是如何認識秩序的呢?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意義(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的敏感期)1

三、關于敏感期中的——秩序感

其實在嬰兒學會表達之前,也就是在他出生後,他的敏感性就産生了一種初步的心理結構。這種敏感性是為了獲取一種明确的特性或是能力,這種特性一旦獲得後,敏感性就消失了。

蒙台梭利給我們舉了一個蝴蝶的例子,蝴蝶的幼蟲隻能吃樹葉尖上的露水,它是靠着對光線的敏感,鑽出外殼,往樹枝頂端方向爬,找到它要的食物。而當它長大可以吃到真正的食物時,它這種對光線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人類也是一樣,新生兒要對周圍環境熟悉,是通過外部物體的秩序去認識周圍環境的,井然有序是他希望看到的,而雜亂無章會使孩子煩躁,他會通過哭泣、叫喊甚至生病來表達。

有的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搬家,或是帶着孩子到親戚家小住幾天,孩子會出現異常的情緒,特别是在睡覺的時候,以前放下就睡着的情況沒有了,孩子變得特别難哄。是因為他看到周圍熟悉的秩序沒有了,他變得煩躁,如果再加上出現很多陌生人,你抱我抱的,哎可想孩子的心理。

随着嬰兒對自身意識的增強,認識到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以及相對應的位置,當原有的熟悉的姿勢發生改變,也會變得焦躁不安,發脾氣甚至哭鬧。

同樣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因為臨時更換了新的保姆,新保姆在給嬰兒洗澡的時候,和以前的保姆懷抱嬰兒的方式不同,嬰兒因此哭鬧,無論如何也不讓新保姆給他洗澡。想了很多辦法也不管用。然後以前的保姆又回來的時候,給他洗澡就完全沒有問題,也不哭鬧了。

這其實就是嬰兒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秩序改變了,他沒有找到原有的秩序,從而不能接受。

大自然賦予兒童的第一個本能是與秩序有關的。對秩序的敏感是兒童的一個特點,在1歲之前就可以表現出來。所以當孩子的行為表現出秩序的敏感的時候,在之前他便已經在意識中醞釀很久了,隻是作為家長我們沒有觀察到而已。

孩子強烈的秩序感,來自他的本能。這種本能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表現的十分明顯。兒童還會表現出對秩序的熱愛并努力嘗試使用它。他們會注意秩序混亂的微小細節。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家裡面有他的玩具角或是讀書角,當發現一個物品不在原來的位置,他們會主動放回去。比如家裡面進門口地方的鞋架子,如果随意擺放沒有按照一貫的整齊,孩子就會主動擺放好原來的位置。如果亂七八糟,他們會非常不高興,擺放整齊是他們的樂趣。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意義(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的敏感期)2

秩序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

在孩子的意識裡将某個東西擺放到指定的地方就是秩序。當他們總能注意到自己環境中的每件物品的位置,并将這些位置記住的時候,秩序感就産生了。

關于秩序,我再從另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他的一個實驗也足以說明。皮亞傑是通過人的認知結構的發展來研究人的心理的,并且其主要研究領域在0-12歲這個階段,所以我們說兒童心理學的時候都離不開皮亞傑。

他曾經有一個實驗,與幾個孩子一起玩遊戲,他故意将一個玩具放在椅子下面,然後讓孩子們在門外等一會,趁孩子不在的時候把這個玩具藏在對面椅子的坐墊下面。當孩子們回來發現玩具沒有在第一個椅子下的時候,就說“玩具找不到了”。然後他又重複剛才的實驗,并且故意讓孩子們看到玩具從第一個椅子下拿到第二個椅子墊下。孩子們回來找的時候依然會從第一個椅子開始找。而不再找第二個椅子。皮亞傑問孩子們知道玩具在哪裡的時候?孩子們都回答在第二個椅子墊下,但是問到為什麼不去那裡拿的時候,孩子們認為那個玩具應該在第一個椅子下面的。可見,孩子的目的不是找到那個玩具,而是遵從秩序,那個玩具就應該在第一個椅子下的。

我們在家裡面和孩子玩捉迷藏或者找東西的時候,是否也發現,第一次大人把玩具藏在枕頭下面,孩子找到了,然後再玩,孩子還會從枕頭下面開始找。如果沒有按照規定把玩具藏在枕頭下面,他沒有找到,孩子就會認為破壞了原有的秩序,快樂也因此打亂了。(适于2歲以下的孩子)并且他們不會覺得枯燥,一遍遍的玩這個在同一個地方找玩具的遊戲。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遊戲樂趣,就是在原有的位置找到原來的東西,在他們看來,重新發現找到原有的秩序就是樂趣。我們大人往往和孩子玩過幾次之後就會感覺非常沒意思,要麼不玩了,要麼改變規則采取新的玩法,其實是破壞了孩子的秩序感。

秩序感是兒童典型行為表現之一

關于秩序感,蒙台梭利總結:如果沒有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時,智能也随之建構。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種有序的生活。

最後告訴大家,秩序感建立發展完善了,後面才會完善出追求完美的敏感、審美的敏感、對色彩的敏感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