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中,皇、帝、王是并不相同的概念——
皇:天下無戰;帝:戰無不勝,王;成王敗寇,勝敗乃兵家常事。
比如說三皇,四海大治,天下無戰;
比如說帝,秦“始皇帝”是“東方不敗”,成吉思汗不僅是“東方不敗”,而且是“西方不敗”。
至于大大小小的王,做任何事,不僅僅是軍事,“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些所謂的皇帝、帝王,其實大多數都是王,那就不勝枚舉了。
今天重點說說三皇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三皇文化的傳承卻絕非易事。
在中國曆史上特别是夏商周以降,三皇文化基本上屬于失傳的狀态。
什麼是失傳?
或者上無老師,或者下無學者。
或者既沒有老師,又沒有學者。
或者既有老師,又有學者,但是教不好,學不會。
特别是“三皇”文化,尚且比“帝王之學”還高明,确确實實屬于孤絕之學。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皇呢?
我們以大禹為例——
上古時期,堯舜禹并稱,而禹被尊崇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孔子高度稱頌大禹,感歎說:想找大禹的一個缺點都找不到啊!
這句話相當于“完美無缺”、“完人”的意思了。
換句話說——“找缺點很容易,找大禹的缺點太難了!”
那麼,大禹是不是皇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具體來回答兩個問題,就明了了。
一.皇是至高無上?
這是當然的。皇尊于帝,帝尊于王。這是常識。
而大禹既然是至高無上的皇,為什麼“混迹”于普通百姓中,勞心勞力,親力親為,看上去像是一個極其普通的百姓呢?
其實,這正是大禹之所以聖明的根本原因。
大禹具有所有聖賢的品質,身體力行,廢寝忘食,身先士卒,使命必達,功德無量……
比如粗布粗食,甚至衣衫破爛,就是一個“泯然衆矣”的“泥腿杆子”;
比如踏遍山川大河,“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
比如“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功成,因此萬民景仰,堯舜贊歎!
當舜禅讓之時,大禹也并沒有即任,而是選擇了辭讓避居,數年後在各方的擁戴中才就天子位。
正如道德經所說,“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與之争者”。
二.皇是天下無戰?
大禹既然是皇,那麼,皇的治理,一定是天下無戰。
大禹上有堯舜之治,下有治水之功。
三世天下承平,堯舜禹的時代可謂天下大治。
曆史上,大禹以九州為治理域,勵精圖治,社會穩定,文明發展,百姓安居樂業。
由此天下安享太平,近者悅,遠者來。
然而,所謂天下無戰,是否全然是海不揚波、風平浪靜呢?
我們不能絕對化、理想化的理解。
大禹時期,在九州之外,周邊地區和部族也難免有零星、局地、一時的小戰事,比如大禹也偶爾會平定西南部族的小亂子。隻是在曆史上不足挂齒而已,可以忽略不計。
再比如,大禹在塗山大會天下諸侯,來朝的四方諸侯竟然有萬名之衆,可謂名副其實的“萬邦來朝”。
但是,也有個别部族首領尾大不掉,不聽号令。不聽不朝為大不敬,觸犯天威,最終有死而已!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光未央原創作品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