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霞山的發展曆史比赤坎晚得多,也不如海康和徐聞。清朝末年,盡管霞山和赤坎都屬于雷州府遂溪縣,但赤坎早已成為廣東的著名商埠,而此時霞山隻是一些半漁半農的村落。
那時候的霞山區非常荒涼,臨海是一片沙灘和窪地,内陸除了農田菜地外,到處都是積水塘。那時候霞山哪有什麼貿易,隻有一個小小的海頭港,供漁民停泊漁船,并且在這裡賣點水産漁貨。周圍的鄉民小販則挑來柴米和漁民“以物易物”,非常的原始。
清末的霞山人口也很稀少,隻是稀疏地分布着一些村落,如謝屋、霞山、炮台仔、鄭屋、海頭港、洪屋等,統稱“海頭汛”,估計總共隻有1000多人,其中霞山村最大,有四五百人。
說起來,霞山區的發展還是在成為法國殖民地之後。殖民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在霞山設立西營,開始大搞市政建設。為什麼選霞山呢?我想主要還是因為赤坎曆史悠久,舊城區比較多,拆遷困難吧。加上霞山港是一個優勢十足的天然良港,作為軍港和貿易港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的前景。
就這樣法國人在霞山陸續建造碼頭,修築公路,開辦銀行郵政,建立學校教堂,這才使霞山有了城市的雛形。最早的霞山山隻有。十來間商鋪。後來填窪地,廢田園,城區面積擴展,逐漸形成了一個商貿區。
不過霞山區的騰飛主要還是在解放後。随着黎湛鐵路的開通,湛江火車南路成為了客流和物流中心,周邊形成了商業區。八十年代,由于湛江港的帶來大量的舶來品,一些海員也上岸與市民進行貿易,那時候的洪屋路一帶,經常可以看到外國人的身影。
霞山區的東風街,在八九十年代也稱K物街,是湛江市最為熱鬧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商品琳琅滿目,到了晚上更是燈紅酒綠,是情侶約會行街的好去處。當時有一間電影院。叫東風電影院,是湛江市當時最繁華的電影院。這周圍還有很多錄像放映廳和賣錄音帶的檔口,其繁華程度可以與香港的廟街媲美。
人民大道南的友誼商店,後變為廣百百貨,當時也成為湛江最高級的商場,90年代末。又在周邊延伸了國貿AB座和城市廣場、國貿數碼新天地、怡福國際等,海濱大道上的鑫海名城橫空出世……霞山區當時的城市建設和商業發展,可以說湛江沒有任何一個區縣市趕得上。霞山人也為此感到無比自豪。
不過自2005年以後,赤坎和開發區(赤霞之間)卻後來居上,高樓林立,市政建設日新月異。赤坎的觀海長廊一帶已形成了湛江最高檔的富人區,而開發區也成為湛江市地産業的“新貴”。麻章與坡頭也來勢洶洶,成為市區拓展的方向。
一位在湛江工作生活了46年的外地人,深有感觸的說,他覺得霞山區的發展與相鄰的三個區相比确實是慢了。退休8年,他除了陪外地戰友去過兩次三嶺山森林公園、一次海濱公園和法國風情街外,沒有到霞山逛過街。原因有四點:一是對霞山比較了解,缺乏逛的興趣;二是霞山主城區,除了有兩座公園拿得出手外,沒有更多吸睛的景觀;三是霞山停車十分困難,摩托車多且交通次序有點亂,一不小心就吃罰單;四是環境不夠好,建設路灰塵大,工農路擁擠車多,洪屋路破舊狹窄,讓人望而卻步。
作為一個外地人,他沒有什麼霞山赤坎的地域情結,所以講的話還是比較客觀的,也道出了霞山在現在很多人心目中的狀況,真是想去而不敢去,過去的美好隻能說成為一種回憶。
很多網友也感受到了霞山區的“掉隊”,他們說——
“霞山是被土地限制死了,赤坎老城區是沒落的,但是打造的都是新城區,尤其是未來調順島和電廠的地塊就比霞山大,所以未來的差距會拉得很大。”
“霞山受中糧油廠、石化廠、磷肥廠空氣污染,加上又有鋼鐵廠吹來的異味,确實不宜居住。”
“霞山發展跟不上了,太老了,道路太窄了,停車地方也越來越緊張了,赤坎被逼得向外圍客擴張,可是霞山卻沒有擴張的地盤了。”
“最讨厭去霞山停車,超級難。霞山路邊随便一個車位都要錢,赤坎就不用。”
“我以前一個星期跑霞山五次,現在整天在開發區。”
“霞山太土氣了,跟赤坎的新區比,有點見不得光的感覺。”
“主要是港口礦堆、化工廠、黎湛鐵路、南站、鋼材市場各類老工廠對霞山影響大。”
“赤坎區一個金沙灣就把霞山整個蓋下去了,本來霞山也應有很好的城市名片,亮點如漁人碼頭、法國風情街等,但這些建了N年還沒建好,叫人如何贊你?”
“霞山已經沒有空間好發展,除了城中村改造,但是造價太高,就隻剩下海鮮市場了。”
……雖然有人認為霞山區的沒落了,但是“故土難離”,一些在霞山長大的網友,還是深深地愛着這片土地——
“就算霞山再沒落,我依然愛着這片土地,我出生在霞山,生活在霞山,雖然開發區赤坎都有房,但我還在霞山住,這是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懷。”
“霞山的路比赤坎開闊,樹木比赤坎又多,又大環境比赤坎美麗,我喜歡霞山。”
“霞山區是塊寶地,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前途無量。”
“前三十年我不喜歡霞山喜歡廣州,現在我喜歡霞山,不喜歡廣州。”
“霞山區無論在什麼時候,哪一方面都比赤坎區好100倍。”
“霞山是觀光旅遊和居住的好地方,發展前景無量,不是夏威夷,勝過夏威夷。”
……對于霞山是否落後了,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能說誰對,也不能說誰錯。因為霞山和赤坎都有很多老城區。就老城區來說,霞山不夠赤坎“老”,所以在市容市貌方面顯得更勝一籌。但就新城區來說,霞山已經沒有了擴容的空間,而赤坎的觀海長廊、調順島一帶。以及開發區三帆左右的路段,其繁華程度已接近珠三角城市。從城市建設來看,霞山目前感覺确實有些落後了。
不過,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100多年霞山也不過是幾條荒涼的小漁村,後經過發展成為湛江最繁華的商貿中心,現在雖略有落伍,但不保證未來沒有前途,很多網友也很看好霞山的遠期發展——
“機場搬遷後峽山才有出路,霞山西向大把地,開發已提上日程。”
“任何事物都有起有落,五年後霞山區将進行大量舊城改造,霞山才是湛江,這個講法我相信會重現。”
“霞山區的基本盤還在,也不存在什麼沒落,霞山區現在遇到的瓶頸,赤坎遲早也會出現。霞山未來發展的機會很大,我看好霞山。”
“高鐵北站就在霞山區,在機場附近的人,步行就可以去坐廣湛高鐵了,将來霞山區發展難道還會差嗎?”
“我感覺霞山地理位置和發展機會,比赤坎好很多。霞山未來開發應該向大學城的方向,去湛江的龍頭依然是霞山。”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霞山發展比赤坎走弱也快三十年了,霞山東改西擴也将會即将走上快車道。”
……
總的來說,雖然霞山現在在城市建設方面看上去比赤坎和開發區落後,但它未來的發展還是被很多人看好。舊城改造雖然難度重重,但總有一天會獲得成功。高鐵北站已經确立在霞山區,機場的搬遷也已提上日程,一些有污染的工業也在計劃搬離霞山。
我也曾在霞山工作和生活過多年,對霞山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寫了這幾篇關于霞山發展的文章,希望霞山的發展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讓霞山這塊黃金寶地再次騰飛啟航。關于霞山未來的發展,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留言讨論。(撰文:虎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