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又叫足癬,是由緻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腳氣的發生與生活習慣有關。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潔衛生和鞋襪的情況,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場所。有了腳氣怎麼辦?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腳趾間起水疱、脫皮或皮膚發白濕軟,也可出現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邊緣,劇癢。可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等繼發感染。由于用手抓癢處,常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鵝掌風)。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成甲癬(灰指甲)。真菌喜愛潮濕溫暖的環境,夏季天熱多汗,穿膠鞋、尼龍襪者更是為真菌提供了溫床;冬季病情多好轉,表現為皮膚開裂。有以下幾種類型:
1、水疱型
多發生在夏季,表現為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
2、糜爛型
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于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于第3、4、5趾縫間。常見于多汗者。
3、鱗屑角化型
症狀是足跖、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複脫落。
預防
1、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幹燥,保持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别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3、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趾縫緊密的人可用幹淨紗布或棉球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利于吸水通氣。
4、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情緒宜恬靜,興奮和激動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足癬。
6、足癬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繼發感染。
1、嫩柳樹葉治腳氣
本人腳氣有幾年的曆史,經藥物治療收效甚微,聽說用嫩柳葉可治。我試用一把嫩柳葉加水煎熬,而後洗腳,沒幾次效果很好,現在也治了腳氣。此法告知幾位有腳氣的朋友,他們用過後也解除了痛苦。如果僅是腳趾縫潰爛,可将嫩柳葉搓成小丸狀,夾在趾縫,晚上夾入(可穿上襪子),第二天即見效。
2、白糖可治腳氣
腳用溫水浸泡後洗淨,取少許白糖在患腳氣部位用手反複揉搓,搓後洗淨,不洗也可以。每隔兩三天一次,3次後一般輕微腳氣患者可痊愈,此法尤其對趾間腳氣療效顯著。
3、花椒鹽水治腳氣
具體方法:可放花椒10克、鹽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溫度不緻燙腳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鐘,連續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過的花椒鹽水,第二天經加溫,可連續使用。已潰瘍感染者慎用。
4、韭菜能治腳氣
鮮韭萊半斤洗淨,切成碎末放在盆内,沖入開水。等冷卻到能下腳時,泡腳半小時,水量應沒過腳面,可同時用腳中揉搓。一個星期後再洗一次,效果很好。
5、鹽姜水洗腳除腳臭
熱水中放适量鹽和數片姜,加熱數分鐘,不燙時洗腳,并搓洗數分鐘,不僅除腳臭,腳還感到輕松,可消除疲勞。
6、蘿蔔熬水可除腳臭
用白蘿蔔半個,切成薄片,放在鍋内,加适量水,用旺火熬3分鐘,再用文火熬5分鐘,随後倒入盆中,待降溫适度後反複洗腳,連洗數次即可除去腳臭。
黃豆150克,水約1公斤,用小火約煮20分鐘,待水溫能洗腳時用來泡腳,可多泡會兒。治腳氣病效果極佳,腳不脫皮,而且皮膚滋潤。一般連洗三四天即可見效。
8、啤酒可治腳氣
方法是把瓶裝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雙腳清洗後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鐘再沖淨。每周泡1~2次。
9、三七能治腳癬
摘了一把三七,包括葉、莖、花,用涼水洗淨後,搗爛成糊狀,稍放點鹽,塗敷患處,每次約20分鐘,一天3次,連續3天,雙腳就不癢了。
10、堿面治腳氣
晚上臨睡覺前,用堿面一湯匙(即蒸饅頭用的堿面),溫水溶化後,将腳浸入堿水中,泡洗30分鐘左右,輕者兩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
11、茄子根
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12、煙灰
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13、牙膏
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