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連橫合縱哪個成功一點

連橫合縱哪個成功一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11:00:44

在今天的漢語中有一個相當霸氣的詞,叫“縱橫”,縱橫天下,縱橫四海…現在“縱橫”這個詞一般指的是奔放自如,然而其本意其實是豎和橫互相交錯:南北曰縱,東西曰橫;經曰縱,緯曰橫。

縱橫一詞之所以演化到有如今的含義,和諸子百家時期一個著名的戰略派别有關:縱橫家!

縱橫家是幹什麼的?說直白點吧,就是外交家,對外締結軍政外交聯盟,那為何要叫“縱橫”這個詞了,其實這和當時兩種最關鍵的外交策略有關:“合縱”與“連橫”!

連橫合縱哪個成功一點(合縱VS連橫)1

這兩種策略到底是什麼?先秦典籍《韓非子/五蠹》是這麼解釋的:“從者(合縱),合衆弱以攻一強也;而衡者(連橫),事一強以攻衆弱也。”

翻譯一下吧,“合縱”就是弱國聯合起來抗衡強國,而“連橫”則是某一弱國依附于另一強國,協助其攻打其它弱國,以求自保。

為何要用“縱”和“橫”來命名?這其實和地理位置有關,大家知道戰國時代到了中後期,虎狼之國的秦國戰力極為強悍,所以其它國家聯合起來對抗的就是秦國,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結盟聯合抗秦,那就是南北向聯盟,所以是“縱”;而相反,秦國脅迫某一國家和它聯合,以攻擊其它國家,六國分别與秦國結盟,那就是東西向聯盟,所以就是“橫”。

連橫合縱哪個成功一點(合縱VS連橫)2

“縱橫家”和儒家,法家等不太一樣,它并不是一種“意圖改造社會的意識形态”,它隻是一種策略,縱橫家是九流十家中最講實務的,一切從客觀出發,以實用主義、現實主義為手段,目的很明确:趨利避害,“縱橫家”使用“陰謀”往往多于“陽謀”,但卻往往起到“四兩撥千斤”之效果。

其實今天的外交人員某種程度就是古代的“縱橫家”,他們的主要活動不也是在列國間遊說,以為本國争取利益嘛。

不過,我們看曆史的時候通常會發現這麼一個規律:“合縱”往往赢不過“連橫”。就拿戰國時期來說,秦國再強,也不可能強過六國國力之和,但是呢?最後秦王朝仍然成功統一了天下,以橫破縱。

連橫合縱哪個成功一點(合縱VS連橫)3

那這是為何呢?

西漢賈誼著名議論文《過秦論》對此有評價: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緻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镞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争割地而賂秦。

合縱之時,其它國家的實力确實很強,打倒秦國沒問題,不過在真正面對問題的時候,卻往往是一盤散沙,無力團結,最終作鳥獸散,“合縱”被秦國以“連橫”擊破。

類似的情況在東漢末年也出現過,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結果因各自心懷鬼胎,戰事根本不順,氣得當時一腔熱血的曹操痛斥:…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争,嗣還自相戕…(《蒿裡行》)

連橫合縱哪個成功一點(合縱VS連橫)4

“合縱”策略有一個最緻命的缺陷:各方面的力量很難協調到一緻,所以這種團結往往很松散,在面對一些情況的時候聯盟往往會出現危機。比如,若是強國拉攏某一弱國,弱國就不一定忠誠了,很可能背盟;若是戰事遇到危機,各方很可能就互相埋怨,尤其是損失過大的一方;甚至,在戰事順利的時候,如何分配利益,也很可能導緻嚴重内讧。

“連橫”不會嗎?“連橫”其實要穩定的多,因為“連橫”是“強弱聯合”,這裡有一個堅定的核心,“弱國”很難反水,因為這樣代價很大且風險極高。

有句很冰冷的話:所謂忠誠僅僅是因為背叛的風險太高。而在“連橫”中背叛的風險,是要遠遠高于“合縱”的

戰國時期,列國“合縱”攻秦一共四次,雖說有勝有敗,但聯軍徹底削弱秦國的目的則沒有達到,最終無力阻擋秦朝統一大業,公元前241年,趙、楚、魏、韓、燕五國聯合進攻秦國,攻至函谷關時,秦軍出擊,諸侯聯軍敗退,于是聯軍轉而進攻秦國的盟國齊國,這是戰國時期最後一次諸侯合縱攻秦之戰,但最終仍然無功而返。從此,六國更加無法抵禦秦國的兼并,秦國最終統一六國。

連橫合縱哪個成功一點(合縱VS連橫)5

當然,要想擊破“合縱”也不是那麼容易,秦國當時為了離間六國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所以能抵禦“合縱”,但有些水平弱的國家就不一定能擋住了,其實“合縱”策略不一定針對秦國,戰國時期還有一次“合縱伐齊”(齊國當時是東方強國,同列強矛盾也很大),前286年,燕韓趙魏秦五國合縱攻打齊國于濟西,齊國幾乎滅亡。

而秦國的“連橫”策略實施起來比“合縱”要簡單多了,張儀等橫家說清楚了,“連橫”策略兩個目的:第一,使六國不能團結一緻,無力攻秦;第二,造成六國彼此的内讧,加劇其内耗。秦朝“連橫”的基本原則是:遠交近攻!

自古以來就是這麼個道理:反目成仇比團結一緻要容易的多。

大家可能有這麼一個疑問:這“連橫”也有問題啊?因為,如果規則是赢者通吃,那依附強國攻打其它弱國,不也隻能保一時之生存,最終仍免不了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這是個好問題,古今無數人都在問,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就認為合縱是有利六國的,但是六國并不睦愛,緻使合縱失敗的,痛斥六國之短視,配合秦國“連橫”策略,最終雞飛蛋打。

連橫合縱哪個成功一點(合縱VS連橫)6

問題出在哪裡呢?

這其實類似“囚徒困境”:即使明明知道團結起來才有最優解,但是呢?卻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同伴,因為擔憂對方背叛,所以因不想承擔這個代價而選擇短時間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也就是說:“合縱”的話,我可不知道我的盟友會不會把我賣了,它們要賣了我我立馬就得受損失;但“連橫”的話,反正秦國一時半會兒不會打我(秦朝的策略是遠交近攻),聯合秦朝打擊鄰國我短時間是絕對安全的,打赢了說不定還能撈點肉吃…至于長遠,那到時候再說吧,徐徐圖之,反正短時間,我認為“連橫”是最有利的。

就比如齊國,齊國在六國最東,離秦國最遠,然而在秦國攻打其它五國之時,齊國卻受到秦國蠱惑,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備,終于到五國滅亡後,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将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自然為時已晚。

哦,看來六國滅亡的教訓真是深刻啊,那後世會吸取教訓嗎?

當然不會了,就像黑格爾說的一樣:我們從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我們從沒有從曆史中得到過教訓。人性的弱點遠遠不是理性能夠解決的問題,所以,後世這種類似“連橫”擊破“合縱”的事情還在不斷上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