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冷秋已至雲漲星漸隐

天冷秋已至雲漲星漸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16:58:38

天冷秋已至雲漲星漸隐(去年冬裡逢家别)1

作者:彎彎

2020,倏然流逝;

2021,如期而至。

每逢歲末年初,每個在外漂泊的人,總有幾多感湧,或喜上心頭,或惆怅萬分。喜悅的是歸期有期,怅惘的是百感交集。

歲末至,意味着離過年回家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那種盼歸的心情時刻充溢在遊子們的心底。

古代,交通與通訊都不發達,不少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漂泊異鄉的他們唯有借詩詠懷,借景抒情,才能将思念的情愫悄然安放。

一句鄉音,一抷泥土,一抹相思,一腔離愁。古往今來,思鄉的情一直是共通的。古人求仕遠遊時會拜别雙親,戰亂颠沛時會流離失所。今人求學打拼時會遠行千裡,遷徙他鄉時會告别故土。

然而,無論是何緣由出走他鄉,于在外的遊子而言,最覺親切的永遠是與故鄉有關的一切。隻因,鄉情永遠是靈魂的皈依。

眷戀故土,人類共通

我們出外,家是起點,我們歸來,家是終點。起點和終點,承載着我們全部的眷戀。這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歲月悠長,千裡相隔,鄉情一直是萦繞在我們心間的熾熱情懷。千百年來,每個人都浸染其中。

李益說: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張籍說: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楊徽之說:回首故山千裡外,别離心緒向誰言?

範仲淹說: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季節輪回,歲月更替,每個季節裡獨有的生命體驗讓鄉愁顯得厚重,感人。

春天的鄉愁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夏天的鄉愁是: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秋天的鄉愁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冬天的鄉愁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一切景語皆情語。風物的存在,觸動的是心靈深處的隐痛。

炊煙起了,陸遊說:“霧歛蘆村落照紅,雨餘漁舍炊煙濕。”

大雁來了,韋應物說:“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黃葉飄了,徐再思說:“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夕陽落了,李觏說:“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思家,一直是天下最濃的情感。如果有離岸的船,那麼定有歸家的人。

又是一年歲末時,你是否已将行囊裝點,準備踏上歸程。

天冷秋已至雲漲星漸隐(去年冬裡逢家别)2

思鄉,繞不開李白

兒時,我們從李白的那首《靜夜思》,開始接觸思鄉主題的詩歌,初步體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久遠内涵。

當初李白仗劍遠遊,辭别故鄉,到荊門渡口,他看到平野和大江,寫下《渡荊門送别》: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雖覺此處風景甚好,但他提筆時還是将最深的愛戀給了故鄉的山水。

公元734年,他在東都洛陽客棧,夜深人靜,輾轉反側,忽聽到幾縷斷斷續續的笛聲,提筆寫下《春夜洛陽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天寶年間,李白移家東魯,在遊曆過東魯的大好河山,品嘗過蘭陵美酒後,他作詩《客中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微醺之餘,是蘭陵的美酒太醇香了嗎,讓酒仙把他鄉都作故鄉了。

李白漂泊了大半個中國,将思鄉詩寫得動人心弦,感人肺腑。隻是,他未曾想到,年輕時與故鄉的一次别離,一别竟是一生。

要知道,他的忘年交賀知章垂垂老矣之時,還能再次踏上故鄉熟悉的土地,吟一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這怎能不讓人豔羨。

潇灑如李白,從來隻把濃墨的思念,醞釀在酒裡,寄托在月裡。

可能對李白而言,回不去的才叫故鄉吧。他飄飄乎三十年,大半生已過,身世浮沉,人若飄萍,不過一句感傷之語:“歎我萬裡遊,飄飄三十春”。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且不管李白的故鄉,是回不去,還是不回去,總之他筆下的思鄉載滿了詩意,這于世人而言,又何曾不是一件幸事呢!

後來,我們長大,也像李白一樣離開家鄉,才深刻體會到思鄉的真切滋味。那一刻,我們才有點讀懂李白。

原來,人隻有離開了家鄉,才會有“故鄉”的概念,才會有綿綿密密的思鄉情。

天冷秋已至雲漲星漸隐(去年冬裡逢家别)3

歸期無期,離愁更濃

年年歲歲,萬家燈火,人老了一歲,鄉戀也會更濃郁些。

奔波勞碌了一整年,誰不想回到故鄉,回到那一生眷戀的地方。

然而,山高路遠的古代,即使到了除夕之夜,也有許多詩人并沒有歸家,而是遠離家人,身居客舍。

首先是唐代詩人戴叔倫,那個吟着“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的旅人。他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寄寓石頭驿。

除夕之夜,詩人看着外面燈火通明,他卻一人呆在凄清的旅店,禁不住黯然神傷,寫下《除夜宿石頭驿》: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将盡夜,萬裡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顔與衰鬓,明日又逢春。

為何歡聚一堂的都是别人,他隻有苦笑和酸辛。你呢?是否有過佳節獨酌,萬裡未歸的時刻?

其次是高适,他同樣在除夕之夜羁旅在外,同樣呆在旅館裡獨對寒燈,怅然輕歎《除夜作》 :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鬓明朝又一年。

寒燈隻影,詩人遲遲難眠,怎能不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景象呢?

什麼是思念到極緻?就是明明自己在思念家中親人,卻說故鄉的親人在今夜也定是在想念着千裡之外的自己。

所以,冬至節居住在邯鄲客棧的白居易也說“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

你是否有過除夜偏偏不能回家的經曆,是否有過那種極緻的無奈,失落和寂寞?

再者是唐代崔塗,他曾長期流落于湘、蜀一帶,一個除夜,因避亂流離巴蜀,他在旅途之中作了一首《除夜/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迢遞三巴路,羁危萬裡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又是一個除夜不得歸的異鄉流浪者,他離鄉越來越遙遠,跋涉的路崎岖而艱難。詩人隻身流離,舉目無親,想到明日又增一歲,不禁愁苦萬分。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容顔易老,年歲易增,在外久了,總有那麼一刻,我們也會像詩人一樣厭倦漂泊。

不同的詩人,同樣的除夕之夜旅居感懷。王維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如果你身在異國他鄉,就更能體會到詩句中濃郁的思戀。

正如舒成坤作詞,劉一祯演唱的那首《故鄉》中唱的:

誰的琴聲在流浪的路上回蕩

濃郁的鄉愁已經濕透眼眶

一年一年回望遠去的故鄉

此刻斟滿這杯酒不說離殇

年關将至,你是否因故阻了歸程,隻能遠遠思念。你的眼淚是否在逐夢的他鄉流淌。

天冷秋已至雲漲星漸隐(去年冬裡逢家别)4

歲末年濃,故鄉夜靜

年從歲末濃,夜是故鄉靜。年終歲末,遊子思家的心更添了幾分急切,因為團聚的時刻很快就要來臨。

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清朝詩人蔣士铨于年終前夕趕到家中,深感母親對自己的關懷之情,寫下一首語淺情濃的《歲暮到家》: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歎風塵。

身為兒女,在外無論漂得多麼艱辛,無論遭受多少苦痛,從來隻對母親報喜不報憂。

因為古語有言:“父母在,不遠遊。”我們既然任性地選擇了遠遊,又怎忍心讓日漸蒼老的父母再多操心呢?

回鄉的路上,我們又往往會向前回望,想起當初離家拜别母親的場景,清代黃景仁《别老母》一詩中則描摹了這種讓人淚目的場景: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詩人參加舉人鄉試時,屢試不中,無奈之下不得不離開老母親,赴外地謀生。

是啊,多數時候,若非生活所迫,誰不願離家近點,為母親多盡些孝道呢?

我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分離,用來想念,卻把極少數的時間留給了相聚。每念及此,怎能不慚愧之至。

每年春節,一年一度的人口流動都會如期上演,為此,人們甘願舟車勞頓、不辭勞苦,想方設法也要返鄉過年。

不管事情多麼重要,不管路程多麼遙遠,過年回鄉始終是遊子無法忘卻的思念和信仰。隻為久别的重逢,隻為甜美的團圓。

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把酒言歡,辭舊迎新,盈滿一杯幸福的美酒,訴盡一年綿綿的牽念。

然而,在家度過一個短暫的春節之後,絕大多數人又将踏上離鄉的路,再一次在父母的目送中奔赴遠方。

這是無法改變的宿命,還是執拗頑固的向往?我們不得而知。

天冷秋已至雲漲星漸隐(去年冬裡逢家别)5

久别重逢,再聞舊夢

去年冬裡逢家别,今日雪落又一年。

去年冬天與故鄉揮手别離,今冬雪又落,一年逝如飛。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當我們撕下舊曆,換上新曆,當節日的歡歌響起,當年味漸濃,遊子行走在異鄉的路上,仿佛能聽到故鄉的召喚。

背井離鄉的人們走到哪裡,總是個過客,隻有踏上回鄉的路時,他才是個歸人。

時光的車輪在向歲末滾去,無論走得多遠,飛得多高。遊子們在不久的将來,都會随着春運的大軍,跨越千山萬水,奔赴生命的原點。

心有歸期,不忘來路。心之所系,溫潤如初。

出行萬裡,鄉情不變。跨越山河,不忘歸途。

-作者-

彎彎,願用厚重作紙,清淡作筆,書寫流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