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提到中唐詩人,腦海裡總免不了閃過“郊寒島瘦”這個詞。這個詞來自于蘇轼《祭柳子玉文》:
“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元稹、白居易、孟郊、賈島都是那個時代詩壇上的佼佼者施蟄存先生解釋這八個字說:元、白詩秾豔、流利、通俗;郊、島詩清淡、寒澀、怪僻。
孟郊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綽号“詩囚”,估計一半的讀者對這個稱号很熟悉但不知道出處。這裡賣個小關子,先了解一下孟郊的生平。
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751年-815年)字東野,是湖州人。他的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在孟郊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孟郊和兩個弟弟在寡母的養育下長大,隐居在嵩山寒窗苦讀。
後來孟郊與韓愈一見如故,成為忘年之交。韓愈雖然名聲比孟郊要大得多,但是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比孟郊小了17歲。後來并稱為郊寒島瘦的賈島(779~843年)足足比孟郊笑了28歲。
孟郊因韓愈的推薦而詩名遠揚,先後與張籍、盧仝等詩人成為好友。可惜的是孟郊也不善于考試,和他同姓的大詩人孟浩然一樣屢戰屢敗。
這期間孟郊寫過不少詩表達自己失落地心情。孟郊《落第》詩寫到:“棄置複棄置,情如刀刃傷。”《再下第》曰:“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下第東南行》詩曰:“江蓠伴我泣,海月投入驚。”
等到孟郊進士及第的時候,真應了那句話: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記載孟郊“年五十,得進士第,調溧陽尉”。根據韓愈介紹,當年孟郊考進士,還是因為聽從母親之命,否則是不是一生要做個隐士呢?
“始以尊夫人之命,來集京師,從進士試,既得,即去”。《貞曜先生墓志銘》
及第的孟郊又寫過一首廣為流傳的《登科後》,似乎有點得意忘形了: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孟郊進士及第後并沒有做官,回家侍奉母親了。四年以後,根據母親的要求,又回到京城,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小官。
縣尉這個職務,似乎是最不受詩人待見的工作了,高适作封丘縣尉的時候曾經痛苦地寫到: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澤中,甯堪作吏風塵下?
隻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詩聖杜甫也不喜歡這個職位,他在《官定後戲贈》中自嘲:
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
杜甫幹脆就沒有接受這個工作,甯肯換了一個倉庫保管員的職務(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孟郊接受了這個工作,還把自己的母親接到了溧陽縣,他的那首最著名的《遊子吟》就寫于此時: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不過,孟郊也不太喜歡這個職務,總是放下公務不作,跑到水邊徘徊賦詩。縣令也挺有意思,自己找了一個人替孟郊幹活,分了他的一半工資。
三、一生的好友韓愈
溧陽尉這個工作不久就丢掉了,失業的孟郊因韓愈的推薦,得以在鄭馀慶手下作了水陸轉運判官。為了推薦孟郊,韓愈專門寫了一首長達400字的五言古詩作舉薦信,其中誇耀孟郊道:
有窮者孟郊,受材實雄骜。冥觀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纡馀,奮猛卷海潦。
這首詩寫在孟郊失業不久,兩年後才起到作用。得官不久的孟郊因母親去世,又丁憂居喪了。五年以後,鄭馀慶被任命興元軍節度使,又奏請孟郊為參謀。在赴任的路上,孟郊因急病去世了,享年六十四歲。
孟郊去世後,他一生的貴人韓愈還為他寫了祭文:《貞曜先生墓志》。 在這篇墓志銘中,韓愈說孟郊沒有兒子(三個兒子都不幸早夭),所有的喪事都是韓愈和張籍給張羅的。
韓愈為孟郊打call,為孟郊找工作,連孟郊去世以後的喪事都是韓愈給操辦。有韓愈這樣的朋友,孟郊何其有幸。
四、孟郊的律詩極少
孟郊傳下來的五百多首詩中,很難找到幾首标準的律詩,可以看出他和李賀、李白一樣,更喜歡古風。孟郊有不少五言八句的古體詩,他的律詩也常見拗句和出律的現象。
這裡錄入他的一首拗體五言律詩《喜與長文上人宿李秀才小山池亭》:
燈盡語不盡,主人庭砌幽。柳枝星影曙,蘭葉露華浮。
塊嶺笑群岫,片池輕衆流。更聞清淨子,逸唱頗難俦。
燈盡語不盡,中仄仄仄仄,是必須救拗的拗句,對句用“中平平仄平”救拗:主人庭砌幽。
塊嶺笑群岫,中仄仄平仄,是可救可不救的拗句,對句也用“中平平仄平”救拗:片池輕衆流。
可以看出來,這兩首拗句的救拗句式是一種,中平平仄平,注意第三字必須平聲:庭、輕。
結束語
前面裡賣的小關子,其實好多人知道答案,詩囚的稱呼來自金朝的大詩人元好問,其《論詩三十首》提到孟郊時寫到:
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
孟郊一生窮苦,三個兒子都夭折了,以至于喪事還要好友來操辦。做過幾年芝麻官,收入菲薄,搬家時甚至寫過:“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孟郊生前沉落下僚,貧寒凄苦,難怪元好問說他“窮愁死不休”。
元好問這首詩前兩句說孟郊,後兩句誇韓愈,一貶一褒。
結束時,次韻作五律一首《遊古寺》:
松門石徑轉,竹掩古亭幽,燕影堂前過,鐘聲天外浮。
翻經與僧話,濯足對溪流。一日山中客,心同雲水俦。
@老街味道
歐陽修和蘇轼筆下的張先分别是兩個人 其中一個八十歲娶妾
觀唐習律45 開門複動竹疑是故人來 中唐詩人李益是個負心漢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