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君偉
《桑塔格傳:人生與作品》是目前唯一一部獲得授權的蘇珊·桑塔格傳記。其實,這本書最初的書名為Notes on Susan Sontag,即《關于蘇珊的劄記》;這個書名想必是希望通過模仿桑塔格的名作《關于“坎普”的劄記》,來向她緻敬吧。正式出版時,書名被改為Sontag:HerLifeandWork,直譯成中文為《桑塔格:她的人生與作品》。我願稱這部作品為《桑塔格大傳》,主要原因就在于,這真的是一部空前的大傳。原作厚達832頁,僅注釋部分就達62頁。欽定作者本傑明·莫澤花了整整7年時間,讀了桑塔格的全部著作,随後采訪了近600人,很多人還不止一次。原著精裝本捧在手裡,感覺沉甸甸的;看着校對、潤色時打印出來的50多萬字的稿子,我都很難想象自己是怎麼譯出來,又是如何校對、潤色好的。
之前國際上也出版過幾種桑塔格傳記,其中一部在桑塔格生前就出版過,可謂“一主多傳”。但是,它們大多因為種種原因而不盡如人意,不是資料有限,就是淺嘗辄止,要不就是對傳主的理解有誤(如認為桑塔格“在私下和公共領域中很大程度上是一緻的”)。而莫澤跟我強調,他的這本桑塔格傳記非常、非常、非常與衆不同(他在郵件裡把very的首字母v幾乎重複打成了一排)。本書的不同之處在哪裡?或者說他此番為桑塔格寫傳有何優勢?
該書的英文原著于2019年9月17日正式出版,而我在當年5月初就拿到了電子版。作為最早的讀者之一,我認為它的不同至少有以下幾點。上面說的篇幅大是第一點,莫澤在寄給我的簽名本上也說這是本“大書”(huge book)。采訪者多是第二點。作者采訪了桑塔格衆多的親人、情人、友人、同行、同學、助手、學生、鄰居……幾乎是他能采訪到的所有了解桑塔格或與桑塔格有過交往的人,其中不乏文化大咖、政界要人。第三,為了闡釋桑塔格的人生,作者從她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到她的爸爸媽媽,一個個地講過來,讓我們對傳主的原生家庭有了透徹的了解,因此能更好地了解她後來的一些行事方式。書中不時對桑塔格在公開場合表現出的強勢和私人生活中的脆弱等展開心理分析,對桑塔格的面具與本質之别并由此延伸開來的名與實的關系的闡釋,更具邏輯性和說服力。第四,也是莫澤為桑塔格寫傳的最大優勢,即他是桑塔格的兒子戴維·裡夫親自選定的人選。他們約定,戴維支持他,提供資料上的便利,但絕不幹預他的寫作,這使他接觸到桑塔格留下的所有文檔和資料,了解到大量尚未公開的情況。這樣,他比以往任何一個桑塔格傳記作家掌握的資料都要齊全,僅桑塔格未删節的日記就多達近百本、數千頁。正因為如此,《桑塔格傳》包含了大量的看點,同時也為我們讀者破解了許多謎團,如桑塔格與她母親的關系;《弗洛伊德:道德家之心靈》的作者到底是桑塔格,還是她的前夫菲利普·裡夫;桑塔格提出的“反對闡釋”這一著名批評理論的淵源;桑塔格與兒子的關系等等。可以說,《桑塔格傳》雖然未必就是蓋棺論定之作,卻毫無疑問是迄今最權威、最深入的一部桑塔格傳記。
關于本傑明·莫澤這個作者,戴維告訴我,他考慮了很久才定下來。由莫澤來寫,主要原因除了他是《哈珀雜志》的特約編輯,《紐約書評》和《悅讀》雜志的撰稿人,文字功底過硬,還因為他寫過巴西作家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的傳記《為何此世》(Why This World,2009),并因此獲得了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提名獎。這是一位年輕有為、事業蓬勃發展的作家。2014年8月21日,譯林出版社熊钰編輯和我聯系,并發來莫澤的寫作思路和計劃,征詢我的意見。我看完即認為莫澤是理想人選,戴維的決定是對的。從2016年1月13日起,我便一直與莫澤保持聯系,并看到他為寫這本桑塔格傳記所下的功夫。他在和我的交流中當然也感慨地說,恐怕也隻有他這個傳記作者才會這樣細讀桑塔格的作品了。他畫線、重讀、作注,将桑塔格的全部著作錄入電腦,然後對照、比較并觀察她對知識、審美和情感的關注。顯然,他為《桑塔格傳》的撰寫所做的各種準備遠遠超過了出版的832頁的内容。
在寫作過程中,莫澤并沒有因為這是一本授權之作,就回避桑塔格生活和創作中的很多敏感話題。他肯定她一生涉足的衆多領域裡所取得的卓著成就,但這并不意味着他認同她在生活中所做出的所有選擇(如她始終未公開出櫃,而在莫澤看來,發表《艾滋病及其隐喻》之際是桑塔格宣布出櫃的好時機)。值得注意的是,莫澤在寫作這部桑塔格傳記時,有他遵循的指導原則。他說這個原則“可以用深刻影響過李斯佩克朵的斯賓諾莎的一句話來概括,即不去嘲笑、不去悲悼、不去詛咒,而是去理解”。正是因為莫澤下了很深的功夫,又有這樣的原則作為指導,《桑塔格傳》甫一出版,即好評如潮,并榮獲2020年度普利策獎傳記獎,完全是實至名歸。日前,莫澤興奮地告訴我,截至2021年2月,該書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譯本就達15種之多,包括中文簡體字和繁體字版,另有多種譯本正在接洽之中。
感謝本傑明·莫澤為我們寫出了這樣一部厚重的桑塔格傳記,使得我們能夠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桑塔格的生活和創作,特别是它們之間的關聯,并因而更好地繼承她留下的精神遺産,特别是她那勇于探索、不斷重塑自我的精神。感謝莫澤在我譯校階段,回答了我大大小小200多個問題,而且總是在第一時間處理。同時,感謝他在疫情期間,從避居的法國鄉間,為拙譯寫來短小精悍的中文版序,分析桑塔格與中國的關系,概括她的寫作特征,并希望我們中國讀者更多地了解她,進而閱讀她那一部部具有挑戰性的作品。
我從2003年開始翻譯桑塔格的作品,至今已近20個年頭了,《桑塔格傳》是我獨立翻譯的第十本(關于)桑塔格的作品。我很高興,也很驚訝,自己竟堅持了這麼多年翻譯桑塔格,并因此确立了較為清楚的“翻譯面貌”。
記得是在2004年2月25日,我去桑塔格在紐約的寓所拜訪她。桑塔格在和我共進午餐時跟我說,她很希望我多譯她的書,并感謝我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了解她的著作和思想。戴維·裡夫在2009年2月22日專程飛來南京看望我和我的家人,不為别的,隻是要感謝我盡心盡力地翻譯他母親的作品。對這些,我均視為一種囑托,也是一種緣分。
2020年年末,我因翻譯桑塔格相關作品而再次獲得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文學翻譯獎。我在獲獎感言裡說:“因為桑塔格的一次托付,我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來履行自己當初的承諾:多翻譯桑塔格的作品,多翻譯關于她的作品。我很高興,也很自豪,拙譯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了解了桑塔格。也許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繼續履行這一承諾,但我對此無怨無悔。”目前,桑塔格還有作品(包括耽擱很久的她的日記第三卷,以及她的書信等)尚未譯入中文。接下來,我會一如既往地把桑塔格譯下去,因為這是一件既有價值,又很美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