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人們的五官之一,通過它可以接收語音信息,為生活、交流帶來方便。它有個口向外的孔道叫外耳道,是一條自外耳門至鼓膜的彎曲管道,其特點是弓形彎曲,皮膚薄嫩。耳道前半部的皮膚有豐富的毛囊及耵聍腺、皮脂腺。這些腺體分泌的油性分泌物同皮屑及灰塵粘在一起就形成了“耳屎”。不少人認為耳朵裡有一些耳屎,不舒服也不雅觀,所以沒事時就喜歡拿支“耳勺’掏耳朵,有些人甚至養成了過于頻繁掏耳朵的習慣。那麼,到底應不應該經常掏耳朵呢?
耳屎可保護耳朵
人們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潛意識上,是把它當成了人體的廢棄物。其實,耳屎還有個學名叫耵聍,其對耳朵有保護作用。
耵聍因富含油脂,它可以滋潤耳道皮膚上的細毛,這些細毛能阻擋外界的塵埃顆粒。耳屎和細毛還能防止昆蟲等微生物對耳朵的侵害,偶然闖進來的小蟲等碰上毛茸茸的細毛,被擋住去路;耳屎味苦,當小蟲嘗到耵聍的苦味後,便會“知難而退”。此外,富含油脂的耳屎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尤其對耳道深處的鼓膜可使其不緻幹涸,從而使鼓膜經常處于最佳運動狀态。
富含脂肪酸的耵聍,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膜,使外耳道處于酸性環境,具有輕度的殺菌作用。有人證明,耵聍裡的化學成分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同時,耳屎和細毛還能吸附進人耳道的灰塵和微生物,保持耳道的清潔,使耳道空腔稍稍變窄,對傳入的聲波起到濾波和緩沖作用,使鼓膜不緻被強聲所震傷。
耳屎不掏會自己溜走嗎?
人的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叫軟骨部,這部分的皮膚較内三分二的厚耵聍主要由這部分皮膚産生。外耳道内三分二叫骨性外耳道,皮膚很薄,隻是頂部有少量皮脂腺,很少分泌耵聍。軟骨部外耳道的前方和颞下颌關節相鄰,随着其關節的張合而活動,有助于外耳道耵聍及上皮碎屑向外排出。所以不掏耳屎也不會在耳朵裡長滿。
掏耳屎對耳朵有什麼影響?
外耳道的皮下組織甚少,皮膚與軟骨膜和骨膜緊密相貼,血液循環差,掏耳朵用力不當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緻外耳道疖腫、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
用棉簽去掏外耳道,把耵聍、油脂反複在外耳道皮表面塗抹,會引起外耳道皮膚脂溢性皮炎,毛囊攣縮(像鬼剃頭的人樣,毛發很幼細),皮脂變薄,外耳道變寬大,發生這樣對外耳道的自然防禦不利,更容易引發外耳道進水,外耳道潮濕引起真菌生長等。另外,寬暢的外耳道,對傳人的聲波失去了過濾和緩沖作用,容易形成強聲對耳膜的震傷。
外耳道略呈S型向前下彎曲,掏耳不當時容易把前方、前下方外耳道壁的附着耵聍往深處推,久而久之越積越多會影響聽力,嚴重的會引發外耳道膽脂瘤。
所以最好不要随便掏耳朵,可以等耵聍自行排到外耳道口後再讓人做清理。耳垢特别多的市民,可去醫院讓專家幫忙處理,以免傷及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