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百态,或許你瞧過許許多多的木偶
但會拉二胡,會寫書法的木偶見過幾回?
今日讓小編帶你進入客家連城
感受提線木偶的魅力
”曆史與簡介
客家連城提線木偶是一種傳統戲劇。
在我國,上個世紀初,上杭縣白砂鎮作為提線木偶的發祥地,木偶表演藝人徐傳華将這門技藝帶到了連城,組建了“老福星堂”木偶班,至今已經有100百多的曆史了,它也是連城縣木偶藝術傳習中心的前身。
“之前我們小時候的時候就是追着看,你假如在我們鄉鎮哪裡有廟會,我們就往哪裡跑。”
早些時候,每逢村裡“過漾”、神靈生日或者人家添丁進财、還願求福,必定要延請木偶戲班。
連城提線木偶采用閩西漢劇的唱腔,演唱時用銅鑼、鼓、頭弦、唢呐、二胡、揚琴來打配合木偶演員打節拍。除此之外,連城提線木偶之所以備受觀衆喜愛,還因其特有的角色,名叫三花。
功與名背後的苦與練
連城木偶傳習中心的演員多從十幾歲就離家開始學習木偶戲。
第四代傳承人李明卿,剛入行時也并沒有那麼順利地就成為木偶戲演員。
“拉琴的時候眼睛是不能看的。我就在旁邊一直看他們,看他們怎麼拉琴。這腦子裡面,暗暗的記下來哪個線是怎麼勾的,這是怎麼做的,怎麼才能做出那麼好的動作出來。”
通過對于木偶戲的執着苦練,在李明卿二十幾歲的時候,正式被徐傳華收為閉門弟子,從此他慢慢地從老師手中接下了這門行當。
從小受叔叔影響的李申從十幾歲就開始入行學習,跟同齡人不同的是,他的童年是在練功房裡度過的。每日與木偶為伴,和他們成為朋友。
“枯燥。它是一個動作,一直重複一直重複。就當這走路,我就練了三年。因為小的時候力氣比較小,你提着感覺就很酸了。開始的時候是直立走,然後慢慢的就蹲着走,然後就跪着走,練着練着的時候會有一股倔勁兒。我今天不把它弄好,我就不罷休了。”
如今李申已經成為李明卿的徒弟,是連城木偶戲的第五代傳承人。
尋求創新
曾經木偶戲在鄉裡田間很是繁盛,随着時代的發展,看木偶戲的觀衆慢慢變少。
李明卿便開始研究木偶戲的創新,利用木偶來寫字獲得了“世界吉尼斯之最”,他親切地稱這個木偶為李明。
“這個木偶跟了我大概有40年左右。一開始97年,剛剛練的時候,隻會寫吉祥如意幾個字。有一個花卉展拖我去表演寫幾個與主題有關的字,我寫不出來。感覺很可惜。從那一次以後,我就下苦功。我說一定要把這個字全部要攻出來,不管什麼字都能夠寫,人家說什麼字,我們就可以寫什麼字。”李明卿說到。
李申:“我看我叔叔寫,看他寫的感覺很輕松,然後真正我一上手的時候,才寫了一個大字。一橫一撇一捺,就這三筆,我手就受不了了。”
從木偶隻會寫吉祥如意到掌握所有的字,李明卿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但是他并不滿足于此,看着自己老舊的二胡,他又開始研究讓木偶拉琴。這個拉二胡的木偶叫做李卿。
讓木偶拉琴比木偶寫字還要更難,他不僅要克服四個手指與正常按琴弦時保持相反的方向。而且為了解決音準的問題還要在道具上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手與木偶的手合為一體,這總共花了八年的時間才達到現在的水平。
每一份的創新背後都是日積月累的努力。李申正在創作的《三句半》,首次采用木偶來表演。
“排練《三句半》,以前三句半都是用人來表演的,然後現在我們就想說用木偶來試一試。從原先是一米多的線,然後我們現在表演的話要三米到四米的線,這樣輕輕一個動作,你看的下面是很簡單,其實上面是這樣子動,幅度是很大的。”
新一代的傳承
為了延續提線木偶藝術的傳承與保護。連城縣木偶藝術傳習中心在當地的實驗小學舉辦每周一期的“快樂50分”課堂,手把手教授小學生們學習提線木偶。
木偶戲走進校園教學這件事,已經堅持了十年。在實驗小學,提線木偶已經成為了孩子們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
通過木偶身上幾根線的連接和手指的舞動,讓一個徒具軀殼的木偶活了起來,木偶戲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除了戲台上風雲變幻的曆史,更重要的是戲劇藝人們幾百年傳承下來的堅持。
完整版節目
喜歡我們的文章
長按識别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綜合編輯:文旅龍岩 來源:遇見客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