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宋·蘇轼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北宋第一吃貨蘇東坡,作為一生要強的美食博主,一路被貶卻一路吃,未能逃過他筆下的有生蚝紅燒肉長江魚、嶺南荔枝羊蠍子南方筍。
春天對蘇轼來說就是一個長滿時鮮的大菜園,從蒌蒿滿地蘆芽短到蓼茸蒿筍試春盤,無一不是“清歡”的境界。吃過春筍,方知春滋味。
江南春天的清歡,也是從筍裡冒出來的。
舌尖官方認定鮮美
沒有一個江南人能逃過一屜剛出鍋的鮮筍燒麥
雪菜筍絲青團
冬筍冬筍是大寒前後由毛竹的地下莖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矮圓胖的筍剝開層層筍衣,用來做油焖冬筍、炒筍絲、炒臘肉等都是一絕。
冬筍價格不菲,去殼後食用部分更少,然而依舊讓人無法拒絕。可以食無肉,不可食無筍!
梁實秋先生曾寫道:“我從小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冬筍炒肉絲,加一點韭黃木耳,臨起鍋澆一勺紹興酒。
春筍驚蟄雷響,春筍就咬吃土。在江南人的心中,筍是一種鄉愁。一場春雨後,竹筍拔節,這時候挖出來的筍脆嫩到落地即碎。這樣的鮮甜時蔬無論炒、炖、焖、煨,皆成美味。
春筍,我心中的白玉美人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這樣概括吃筍的訣竅“素宜白水,葷用肥豬。”白灼或與肉同炖都别有風味,而江南人用一碗腌笃鮮把春筍的美味烹調得淋漓盡緻。
為了這一煲腌笃鮮,江南人心甘情願等上一年
春筍下市後,登場的即是鞭筍。挖鞭筍需要火眼金睛,因為鞭筍往往在地下“鞭行”,很難察覺。鞭筍切薄片或筍丁焯水,與毛豆、肉末、鹹菜等一同炒,鹹香下飯,不要太鮮。
中國馬蹄筍主要分布于浙江溫州、福建、台灣、兩廣等省區,作為“夏令第一鮮美”,口感肥美脆嫩,肉質厚實,又是另一番家鄉滋味。
二月二,龍擡頭,龍須筍亦拔節而出。巴蜀峨眉山的龍須筍,采摘、清洗、煮、曬、腌制都需争分奪秒,從深山到餐桌才能嘗到一口巴适滋味。
龍須筍與火鍋的互相成就,隻有川渝人才懂
一年四季離不開筍,而筍僅僅是春季限定的時鮮,十幾天短暫的賞味期限讓人們為了留住她的鮮美滋味絞盡腦汁:腌制、曬幹、泡筍、做成餡料、罐頭、零食......以此抵禦漫漫一年對春味的想念。
酸筍,早已刻進了廣西美食dna,隔着屏幕都能腦補出這味兒
筍幹老鴨煲,江南人最後的倔強
無論是冬筍、春筍、鞭筍,還是長在深山深處獨有的家鄉的筍,既是碗裡的佳肴,又将長成四季的郁郁蔥蔥,這大概就是自然贈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又是新的一年,抓住這一抹春光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