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書法家,洪厚甜着實火了一陣子,不是因為他的字有多好,而是源于他吹捧吼書大師曾翔的一席話。說什麼曾翔的書法撐起了北京的一片天,看不懂曾翔就看不懂當代書法,這番肉麻的吹捧讓聽的人都臉紅。從那時開始,書法愛好者就一直想看看他的字寫得怎麼樣。
這次這位洪大師就滿足了書法愛好者的好奇心,7月17日—7月31日,中國國家畫院為其專門舉行了書法個展。作為中國國家畫院“大道不孤”系列展第八回,洪厚甜的這次展覽被命名為:“一畫開天·洪厚甜作品展”。沒等看他的字,先被這個名字給吓了一跳。
好家夥,這個名字太高大上了。在中國文化語境中,“道”是至高追求,連孔聖人都感歎: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一畫開天地一樣了不得,中華文明的肇始于三皇之一的伏羲,他創立了八卦,以陽爻“—”和陰爻“--”代表天地陰陽,被稱為“一畫開天”。道祖老子也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一畫開天”這個詞在中華文明中有非凡的意義。
作為道藝,書法和和中國畫也非常看重伏羲所表達的思想,因此幾千年後的清朝著名書畫家石濤,也對此進行了詳細的闡釋。他在《畫語錄》中就講: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衆有之本,萬象之根。石濤認為畫家所營造的紛繁世界,其實是從“一”開始的,這個“一”裡面已經包含了所有的物象。這個觀點與伏羲、老子一脈相承。
看明白了沒有,在石濤眼裡,畫畫就相當于重演了道家的宇宙生成觀。書畫同源,書法也是如此。但當代創新書法例外,它是披着傳統外衣的西方視覺藝術。其精神實質與“道”的追求正好相反,而與現實的個性、欲望、物質社會高度吻合,這也正是西洋文化最推崇的東西。
因此張三豐真人才會說:“順則凡,逆則仙,隻在其中颠倒颠”。這個說法也印證了老子所說的“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促人上進的“道”,卻好像是讓人後退。傳統文化講悟性,竅要就在這兒。日本人稱為“心意道”的心意六合拳就講:“武藝雖真竅不真,費盡心機枉勞神。”中西文化的分野就在這兒,别看嘴上繼承傳統,要看怎麼做。
也不知為什麼,現代創新書法本來與傳統關系并不大,隻是在形式上有一些,精神上更接近西洋美術,但它們特别喜歡與傳統文化扯上關系。毋容置疑的事實是傳統書法與道有緊密聯系,古人非常強調“技歸于道”,書法最終是要入道的。但是要說當代的創新書法或者醜書與道有什麼關系,那純粹就是胡說八道了。道是内求,創新書法和醜書都是外求,兩者的方向正好相反,背道而馳硬說是得道了,就有點兒挂羊頭賣狗肉了。
盡管與道格格不入,創新一派的醜書卻特别喜歡碰瓷,硬與“道”扯上關系。創新教父沈鵬也剛舉辦過個人書展,起名為“聞道未遲”。似乎是得道了,又似乎又沒得道,讓人摸不着頭腦,就如同他自己說趙樸初稱贊他的字“大作不讓明賢”一樣。不讓明賢可比超過明賢好聽多了,實際一個意思,符合沈鵬一貫低調吹牛的性格。
這次同樣是創新書法的洪厚甜比沈鵬更厲害,直接入道了,開始“大道不孤、一畫開天”了。可以說比創新祖師爺沈鵬都厲害,臉皮之厚令人震驚。創新書法别的不行,吹牛一個比一個勇猛。明明反道而行,卻硬要和道扯上關系,無非是扯大旗作虎皮。你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個性如此張揚,真是得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好了敬請關注,下篇評論字。
·原創作品,私自轉載、拼接必究·
不一樣的角度,不一樣的觀點 / 弘揚傳統文化,為往聖繼絕學 / 如果說得在理,就請關注、贊賞、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