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義不同。教養是指個人在教育和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相應道德水準的、文明的、合乎社會規範的一些行為,它是社會、家庭、學校等教育的結果。涵養是指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能夠有效控制自己情緒的某些行為。修養是指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能夠表現一個人良好的綜合素質的某些行為。素養,所謂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
2、側重不同。教養主要是指接受或養成上述一些道德的、文明的、規範的精神或物質行為,使之成為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習慣。涵養比較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某些行為。“涵”指海涵、胸懷寬廣、有胸襟的意思;“養”則是指培養、養成、生養、訓練或修煉出某種不為情緒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為。修指修煉、進修、修正、修整、修補、修身養性等,“養”則是對所“修”内容的培養、養成、生養、訓練或修煉等,即鍛煉出能夠表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某種行為。素質其本源為溝通的層次和傳達的印象品位,分專業素質和社會素質。側重人與人溝通。又分同層次溝通、跨層次溝通;單向交流、單對群交流;發展性交流、傾蓋之交、利益之交;泛泛而談,群起攻之;鴻儒之口、威逼利誘等更多。
3、範圍不同。“修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修養是指能夠表現一個人自身性格、心理、道德、文化、涵養等綜合素質的各種行為的總和;而狹義的修養特指一個人在道德水準、性格和心理素質方面表現出來的某些良好的道德行為。涵養行為有“物質行為”和“精神行為”之分,物質行為大多是通過某種行為使外界人或事發生變化表現出來,它往往能夠造成一定的物質的後果或結果;而精神行為則更多地是通過語言、态度、面部表情、情感或情緒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某些精神現象,它一般不會造成現實的物質結果。教養是”指教育、教學、教導、教範、教改、教管、教化、教誨等,教的目的是使“被教者”接受符合道德的、文明的、一定社會規範的某些行為;“養”指培養、養成、生養、訓練或修煉等。素養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人的素養的含意大為擴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