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四重意蘊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四重意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9:11:0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四重意蘊?周忠華 曹司帥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其過程有着四重深刻意蘊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四重意蘊?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四重意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四重意蘊)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四重意蘊

周忠華 曹司帥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其過程有着四重深刻意蘊。

第一,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适應的過程

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傳統文化的“傳統”不是編年史意義上的“過去”,而是“整體性存在意義”上的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經由曆史的千迴百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積澱成為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和内在基因。在“相結合”的關系中,盡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始終處于主動的一方,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具有超穩定性和相對獨立性的精神活動及其産物,是先在的力量,總是潛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能否生根發芽,能否與時俱進地發展,從深層來說,要看有着遙遠的時空距離、民族差異、文化區别的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否相适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包含人類對美好社會的殷切向往,都呈現開放包容的可貴品格,都具有唯物辯證法的哲學意蘊,都重視并肯定了人的主體價值……它們社會理想契合,内在特質相似,哲學基礎相通,價值導向相像,能夠彼此相适應。

第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對傳統文化進行揚棄的過程

從發生學來看,任何一種文化的創生、發展和建設都受社會存在所決定。社會存在依其社會組織、社會結構、社會關系及其變革,不僅決定着文化的時代特征和基本内容,更影響着文化的建設以及進一步發展的方式。中華傳統文化因當年的社會存在而産生,人們也是依據當下的社會存在對傳統文化展開鑒别和取舍,并據此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此,在“相結合”過程中,就是要依據當下的社會存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科學地、辯證地對待所有傳統文化,區分優秀與落後、精華與糟粕,從而能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人們既不能持文化複古主義的态度,也不能持傳統文化虛無主義态度,否則就會把特定的社會限定的特殊形式等同于文化的一般性曆史内容;同樣,拒斥一種文化就可能拒絕一種文明,保護一種文化也就可能遷就了落後。

第三,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

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繼承、轉化和發展,就在于其所具有的現實的價值對象性——價值對對象的功能和效用,使得“古今之通義”成為可能。這種現實的價值對象性乃是“社會跨時間的同一”,屬于曆代人共同的意識。但現實的價值對象性不是絕對的同一,如果“古今之通義”變成了“古今之同義”,那麼優秀傳統文化就沒有轉化和發展的必要性了。實踐在變化、社會在發展,社會有機體的需要也在與時俱進。任何非當下社會存在所産生的文化(包括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必須與之進行适應性重構,才能成為符合當下社會發展需要的東西。如此,在“相結合”中,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實現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第四,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義優勢的過程

全人類共同價值觀着眼人類整體性意義的生存利益與道德共識。馬克思主義占據着真理和道義制高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有着明顯的道義優勢。在“相結合”中,既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基于中國視域、聚焦中國問題,更要在解答中國問題過程中注重發現解答方式和解答經驗中的世界意義和普遍價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而生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在世界複雜現代性語境中對後發國家走向現代化道路之問的中國解答,更是引領新全球化時代人類新文明發展的中國方案。但具有世界意義并不意味着能夠輕輕松松實現其世界意義,需要經過特殊性地位的挑戰,才能像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文化走出齊魯大地,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為核心内容的資本主義文化走出歐洲一樣,經“去地域化”與“再地域化”過程,而成為全人類共同價值觀。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學院基地研究員,湖南大學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研究”(19BKS158)階段性成果】

[責編:周澤中]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