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4:12:20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

緬甸

2020年3月初,印尼獨立75周年之際,荷蘭王室對印尼進行了官訪。荷蘭國王威廉·亞曆山大就印尼獨立戰争期間,荷蘭殖民政府使用的暴力公開道歉。這是罕見的舉動,因為過去的荷蘭君主都被政府勸說不宜發表道歉聲明,隻由政府自己對此事道歉。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

印尼

因此,荷蘭皇室的舉措,顯然與其他歐洲國家形成了強烈對比,其他歐洲國家仍未像荷蘭一樣,對東南亞的殖民地的所作所為進行道歉。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3

荷蘭1680年于印度胡格利區的軍事基地

荷蘭人在17世紀早期,就來到印尼,這些島嶼成為荷蘭的殖民地超過300年。實際上,一直到19世紀末、甚至到20世紀初,現代印尼的大部分地區,都不在荷蘭的殖民統治範圍之内。

今天,我們要說的曆史是,英國和緬甸的殖民與被殖民的故事。

西方人在東南亞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4

緬甸女性

在東南亞的曆史中,歐洲殖民時期确實重要。但也不能以舊有的“歐洲中心主義”的概念,過分強調歐洲的重要性。那麼,哪些關鍵性的因素,形塑了今日的東南亞,歐洲人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5

東南亞

在了解東南亞曆史時,不能忽視西方人所扮演的角色。在印尼的荷蘭人、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和美國人、在中南半島的法國人,和在緬甸、馬來亞的英國人,全都一樣。在這幾個世紀中,他們都是東南亞曆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但是在日常生活等其他層面,歐洲人參與的部分就不那麼重要。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6

一座集居住、辦公、軍事等功能為一體的殖民地堡壘_副本

比如,在二戰前,法國常被描繪成将法國文化帶給越南人,但在1940-50年代,越南人已經有能力去挑戰他們的對手。不管是法語和法國文化,都與現實相反,他們從來沒有取代過,本地居民的價值觀和語言。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7

東南亞

還有一個例子,18世紀末,荷蘭紮根巴達維亞,已經将近200年。爪哇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間,僅止于貿易協定,或當荷蘭任命高級官員負責外國事務時,才有所聯系。幾世紀以來,不隻是爪哇人的生活幾乎維持不變,荷蘭的殖民統治者,對他們聲稱有控制權的區域,仍然隻有少得驚人的認識。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8

示意圖

一直到19世紀初,歐洲人才在中爪哇城市日惹的附近,發現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遺址婆羅浮屠的佛塔。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由荷蘭人所發現,而是在拿破侖戰争期間,英國人在爪哇擔任暫時的殖民者時,才發現的。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9

一幅表現殖民地生活的畫

那麼,當歐洲人在東南亞植入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勢力時,歐洲人達成了什麼成就?基本上,歐洲勢力成為此地區最主要的強權。伴随着政治發展,構成了歐洲入侵東南亞最重要的标志——殖民勢力劃分的疆界,而且無一例外地變成了現代東南亞各國的國界。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0

東南亞

同時,自從歐洲勢力成功控制此區,證明舊制度的不足之處,西方的“進步”,也讓人質疑,舊有的價值和治理的方式。

為了英屬印度的東邊界:英國赢了兩次英緬戰争,已經很滿意了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1

緬甸

緬甸這個詞是純粹的中文,“緬”表示遠,“甸”的意思則是郊外,所以“緬甸”在古文裡,意思是“那個很遠的地方”,而這個中南半島的交通要道,可追溯到最早在約漢代時期由孟族建立骠國,曆史也有兩千餘年。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2

貢榜王朝

貢榜王朝這個緬甸的末代王朝,隻存在一百多年,初期它是個好戰的強盛王國,四處用兵,對暹羅等地都發動幾次戰争。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3

緬甸

直到18世紀末,緬甸并不在主要歐洲勢力擴展的計劃之列。幾個世紀以來,緬甸苦于自己境内種族分裂的問題。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4

示意圖

18世紀中後期,緬甸似乎變強大了,這個時期的朝代就是貢榜王朝。貢榜王朝的創立者雍笈牙和他的繼承者,尤其是波道帕耶,在他們的統治下,緬甸達成了一定程度的統一,減輕了外部威脅。然而,新的情況是,英國的勢力緩慢的擴張于印度東北地區,緬甸認為,這個地區原本是在他們的控制之下。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5

緬甸地表起伏程度圖

18世紀的緬甸把位于現代緬甸的境内或西邊的阿薩姆邦、曼尼普爾邦和若開邦地區,當作邊界。然而,他們并沒有嚴格的控制這帶。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6

緬甸王

對英國人來說,緬甸關于邊界地帶的概念非常怪異,一方面擁有印度和緬甸之間地區的主權,另一方面,又不太管。根據英國的概念,如果阿薩姆邦、曼尼普爾邦和若開邦的突擊隊,攻擊東印度公司控制的領土,那麼緬甸的朝廷就得負責,而且它還應該管理它自己的“子民”,以避免類似的情事發生。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7

緬甸的莫肯人

第一次英緬戰争,英國獲勝,并且在1824年成立英屬緬甸,管理攻占的土地,當時英屬緬甸是英屬印度之下的一省。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8

1824年5月,英國海軍艦隊駛入仰光港

不僅如此,緬甸和英國的争執,不僅是為了邊界問題。其他沖突則來自于雙方對英國商人應有的權利,在緬甸人的眼裡,這些權利根本不存在。最終導緻緬甸統治者巴基道做出了毀滅性的決定,決定入侵孟加拉,來正面迎擊英國。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19

東南亞海峽

緬甸終究迎來悲慘的結局。英國入侵下緬甸,占領仰光,接着在1826年,不合理的《揚達波條約》讓東印度公司得以控制若開邦和丹那沙林(現稱為德林達依省)。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0

1824年7月8日,英軍對緬軍在仰光附近的一個主要營地進行猛攻。

英國的要求是:

1.将阿薩姆邦、曼尼普爾邦、若開邦和丹那沙林在薩爾溫江以南的部分割讓給英國;

2.停止一切對察查縣和賈因提亞的幹涉;

3.分四期支付一百萬英鎊的賠款;

4.允許互相派駐外交代表;

5.在适當的時候簽署通商條約。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1

印度地形圖

超過25年,英國入侵緬甸的程度,僅限于此。除了邊境被英國人控制之外,在緬甸當時首都阿瓦,緬甸人和英國人之間,再次發生沖突。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2

示意圖

緬甸官員雖然允許英國商人貿易,但是也毫不遲疑地威脅這些外來入侵者,借此來謀取個人财富,自以為是的行為,引發1852年第二次英緬戰争,攻占勃固城。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3

緬甸敏東王

結果是英國占領農業資源豐富的下緬甸地區,割據南部立毛淡棉為新首都,緬王的管轄領土不到全勝時期的三分之一,大緬帝國已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國家了。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4

貢榜王朝

1853年,在下緬甸立足之後,英國人滿意的停下腳步。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5

緬甸英文地圖

第三次英緬戰争:緬甸成為英國和法國競逐亞洲勢力的重要籌碼

這時緬甸才發現,自己不可能招募到足夠的軍隊,來驅逐英國人,而且長年的内部對立還沒有解決,讓緬甸甚至無法一緻對外。到了1880年代,對英國來說,緬甸不隻是财富的潛在來源,更是英國和法國競逐亞洲勢力的重要籌碼。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6

法屬印度支那地圖

對一些官員來說,英國商人同時提供了個人緻富的機會,還有恥辱。對其他身在曼德勒朝廷的人來說,朝觐程序永遠比入侵問題更重要:對于外國人在國王面前該不該穿鞋,英國和緬甸雙方都有所堅持。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7

一幅英國于1852年印刷的仰光大金寺圖,顯露了早期英國在緬甸的入侵,在第一次英緬戰争時期

在19世紀80年代,英國開始關注緬甸和法國之間的聯系。戰争讓法國人進入了緬甸。1883年,一個緬甸的高級代表團動身前往歐洲。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8

1905年 印度支那

沖突在1885年到達臨界點,緬甸誤判英國将緬甸納入勢力範圍的決心,更要确保英國的商業利益,高過法國。拒絕英國的最後通牒之後,國王錫袍的決定,也改寫了緬甸的命運,1885年11月,英國軍隊發動第三次英緬戰争。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29

東南亞

1886年伊始,英國人不費一槍一彈,占領曼德勒,攻入被稱為琉璃宮殿的曼德勒皇宮,主張自己取得先前未占領的緬甸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30

伊洛瓦底江

皇帝夫婦被押解到了一個印度小鎮:拉特納吉裡,讓他遠權力中心,以防東山再起。貢榜王朝滅亡,英國完全占領緬甸,并将政府設于仰光。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31

東南亞

雖然大部分更殘酷的戰争,都發生于後幾年,而且随着英軍占領,殘酷的懲罰也随之而來,但“英屬緬甸”确實逐漸成形,而且緬甸西邊與印度的邊界,也劃分清楚了。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32

緬甸

如果緬甸的貢榜王朝更清楚的認知到究竟面臨哪種挑戰,以及會發生什麼事,曆史是否會改寫?當時的緬甸人受限于自己的世界觀,沒辦法認清,他們自以為重要的價值,對英國人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33

斯裡蘭卡、馬爾代夫、孟加拉國、緬甸、印巴沿海港口分布圖

英國占領緬甸後發生許多反抗,英國殖民者将鄉村領袖納入殖民政府以統治鄉村,并且對各民族采“分而治之”政策:直接統治緬族,間接統治其他族。英國開發緬甸的木材、石油與錫礦,英屬緬甸以稻米為單一作物,出口至英國以及英國殖民地。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34

示意圖

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緻勞工廉價,印度資本家也進入緬甸,威脅緬甸經濟。因此緬甸人開始産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緻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35

英國人在印度

一戰後,民族獨立浪潮也傳入緬甸。緬甸要求開放與改革政治與教育要求被英國拒絕。1930年代,學生與農民暴動持續,英國改變策略,采取懷柔政策。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本國内政。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36

英屬緬甸(1939–1948)

二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占領緬甸。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将軍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4年,昂山轉而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1945年日本投降後,同盟國宣布緬甸獨立有效。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

緬甸曆史三大結論(緬甸貢榜王朝征戰史)37

緬甸

1948年1月4日,英國議會正式承認緬甸獨立,英屬緬甸結束,緬甸聯邦成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