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有人江湖就會存在,就會有各種的勾心鬥角,特别是在朝堂上。“康熙王朝”中,到處都是争鬥,到處都是明槍暗箭,争鬥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姚啟聖和索額圖的勾心鬥角。
滿漢之間的那點事,讓索額圖對姚啟聖有戒心
自從清朝定鼎中原後,滿漢之間的矛盾始終沒有消除。到康熙在位的時候,無論是在什麼地方,滿漢之間可以說都劃清了界線,就算是清朝各地的邊防駐軍,滿人為了顯示自己獨一無二的存在,還修建了專屬的辦公場所。
“康熙王朝”中,這種矛盾經常發生,雙方有時候居然都在和對方唱反調,魏承谟和鳌拜始終有間隙;普賴的洞庭水師與施琅的福建水師一直劍拔弩張......,讓康熙都沒有辦法。周培公就是由于這種身份,隻要一立功就會讓對手感到畏懼,明珠和索額圖經常在背後捅他的刀子。為了讓滿人安穩下來,康熙隻能讓周培公當犧牲品。
劇中的姚啟聖是個漢人,單憑這個身份就能讓滿洲貴族對他進行排擠。他還沒上任的時候,康熙曾經面試過他。康熙很滿意,為了重用他,居然違背祖制把順治的聖旨給燒了。不過由此導緻明珠和索額圖有了戒心,散朝後,這一對本來是對手的人居然聯手了,在背後捅姚啟聖一刀。
這種争鬥到了福建前線也沒有消停,明珠撫台,和姚啟聖鬧得天翻地覆;索額圖攻台,也是和姚啟聖鬧得水火不容。
康熙朝堂之上就隻有那麼大的“蛋糕”,漢人崛起對滿人來說就是一次打擊,反過來也是這樣。于是,為了不讓姚啟聖雄起,對滿清貴族的權益産生威脅,索額圖絕對要想法把姚啟聖給壓下去,别說将他三份奏折給扣下來了,三十份他也敢這麼做。
兩人戰法的不同
由于索額圖的推波助瀾,因此才讓康熙決定發兵攻打台灣。于是,索額圖為了顯示自己是正确的,到了福建就急不可待地要發動進攻。然而姚啟聖等人和他的意見不同,他們主張先不用兵,畢竟不少準備工作都還沒有做。因此,他們都給康熙上了折子,請求老大的意見。
康熙覺得北方的噶爾丹對自己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放出狠話,必須把台灣問題給解決了。決定了要打以後,緊接着要決定怎麼打了,姚啟聖主張兵分兩路,索額圖主張兵合一處,兩邊再次鬧得不可開交,為此,姚啟聖就上了三道折子。
這些奏折對于索額圖來說是明顯不利的,如果康熙看到後,絕對會同意姚啟聖的提議,索黨的一切準備都白費了,扣押奏折這件事的确風險很大,不過收益不少:
一、打輸了,就讓姚啟聖當替罪羊,說他沒有起初沒有提出意見;赢得功勞在自己手裡。
二、隻手遮天,讓康熙和姚啟聖之間逐漸疏遠,讓他們不能敞開心扉的說出自己心裡話。
實力差距明顯,不得不為索額圖“背鍋”
索額圖掌權了20年,朝廷中到處都是他的黨羽心腹,不少人都對他馬首是瞻,居然自覺幫他解決問題。他雖然是主犯,然而他卻不是“劊子手”,而是兵部的兩位無名小卒。他們其實就是想讨好自己的主子索額圖,以後有個不錯的前途,不過沒想到紙終究包不住火。東窗事發後,他們不光沒有揭露索額圖的罪行,還自覺以死謝罪,這到底是為什麼?
一、這兩人和索額圖比起來,就是螞蟻和大象的差距。他們二位肯定得罪不起索額圖這位大佬,隻能自己當替罪羊。
二、倘若揭露索額圖的罪行,下場非常可怕。索額圖是皇親國戚,康熙當時又缺個重要骨幹,或許會冷”處理。而且對方随便找個理由就有可能對付過去了。這二位肯定沒有這種運氣,不光會當“背鍋俠”,可能到時候也會連累到自己的家人。何況,就算僥幸逃得一死,索額圖還是不能把他們放了,索額圖的心腹也會給他們點顔色。兩害相較取其輕,他們的家人還能受到索額圖的恩惠,因此不如自己當替罪羊把,讓家裡免受滅門之禍。
從這件事中就能看出,索額圖的影響力可謂非常可怕,就是遠在福建還能管京城的事,出了事還有人幫他頂罪,這讓康熙對他有了更大的戒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