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盛麟譚元壽

高盛麟譚元壽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6 00:03:12

高盛麟在“十年時”時期備受批判,被迫退出了舞台,并且被打入了牛棚。

譚元壽先生本人曾回憶,“十年”時,譚元壽率團到武漢演出《沙家浜》,知道高盛麟先生被關在“牛棚”,于是“假傳聖旨”,說中央領導和“旗手”喜歡高派戲,這才使得高先生減輕了沖擊。再之後譚元壽回到了北京與父親譚富英四處想辦法,最終使得高盛麟離開了牛棚進入戲校教學。

據說高盛麟為了報答譚元壽,将他的楊派《連環套》毫無保留地教給了譚元壽,高盛麟此戲公認是楊小樓之後最好的,高先生極具天賦,學到了楊小樓的精髓,又融合京劇其他武生流派甚至其他行當的精華,形成了卓爾不群的藝術風采。

高盛麟譚元壽(譚元壽救高盛麟)1

一九三八年,十歲的譚元壽帶藝投師,進了富連成科班。在科班譚元壽和其他人一樣文武功都練,上下手全來,從跑龍套學起,到逐漸演配角、主角。他向雷喜福、王喜秀、張連福、劉盛通等老師學文戲,向王連平、沈富貴、茹富蘭、錢富川等老師學武戲。一九四五年四月,譚元壽結束了七年的科班生活。

譚元壽坐科的時候,譚富英先生已經是大牌名角了。一次譚元壽因為記不住詞,挨了打,屁股都打腫了。有人給譚富英報信:“你們元壽挨打了”,“誰打的”,“雷(喜福)先生打的”,譚富英歎了一口氣,說,“學戲還有不挨打的”。(《審頭刺湯》是雷先生的拿手戲,無論唱、念、做,都把“錦衣衛大堂”陸柄,刻畫得“入木三分”,雷喜福的這出戲,絕活,“南麒北馬”都比不了。)

不久,“富連成”老班主葉春善中風了,葉盛章接手。一次,又有人報信:“你們元壽又挨打了”,“誰打的”,“三爺打的”,譚富英一聽,二話沒說,從牆上拔出一把短刀,北京叫“攮子”,要去找葉老三拼命。大夥兒攔着,“您不是說,“學戲還有不挨打的”嗎”,譚富英說,“是我說的,可分誰打了。”譚元壽先生證實了此事,“挨雷先生打算什麼,我們老爺子也挨過怹的打,要不是解放了,我兒子也得挨怹的打。”

高盛麟譚元壽(譚元壽救高盛麟)2

譚門三代人:譚小培(中)譚富英(右)譚元壽(左)

譚元壽先生回答關于打戲應該不應該時,果斷地說“應該”。王金璐老先生生前80多歲時在電視節目上說過:學戲挨打時真恨老師,現在這歲數還能有這身手,真感謝打自己的老師............。打戲合理不合理暫且不談,但是我們可以斷定的是:沒有“打”絕對出不來“四大名旦”,“四大須生”,不會有李少春,裘盛戎。

現在戲校當然早就廢除了打人制度,而且有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很民主,很人性化,人人皆大歡喜,但結果是:畢業後進劇團有的演員連一出大戲都勝任不了,還得現學,優秀者不過三五出戲。所以京劇舞台上天天“探母”,天天“挂帥”,天天“釣龜”,天天“鍘美”。靠着這些沒挨過打的“嬌子”振興京劇?

高盛麟譚元壽(譚元壽救高盛麟)3

譚富英先生為譚元壽先生說戲

譚元壽先生最喜愛和敬慕的是李少春的表演藝術。李少春的戲,他幾乎是凡戲必看,甚至到了着迷的地步。譚元壽佩服李少春紮實的功底,并且立志要學文武兼備的戲路子。

譚元壽和李少春算來也是有師徒之實的,當初譚富英曾經請師弟李少春教譚元壽武戲,正是因為跟随李少春學藝加之在富連成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所以後來譚元壽的文武老生也是一級棒。

1950年,譚元壽先生在天津中國大戲院首次演出《打金磚》,受到觀衆熱烈歡迎。《打金磚》是當年李少春堪稱一絕的保留劇目。該劇既有繁重的唱功,又有翻“吊毛”、走“硬僵屍”等高難動作,沒有文武兼備的真本領是不敢問津的。

《打金磚》中“上天台”的唱段,譚元壽結合自己高音較好的特長,揚長避短,把平腔改為高腔,顯得更加高亢有力。那段脍炙人口的唱段:“孝三年改三月,孝三月改三日………”唱得聲情并茂,行如流水、抑揚分明、委婉韻足,譚先生未死學李少春,而是發揮了“譚派”唱法的特點。

高盛麟譚元壽(譚元壽救高盛麟)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