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拔罐正确的演示方法

拔罐正确的演示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07:12:31

拔罐正确的演示方法?“拔罐法”又稱吸筒療法,清代趙學敏稱之為火罐氣,民間俗呼“拔火罐”這種方法,初起可能施于外科,在癰疽排膿時應用,當時以牛角磨成筒形吸之,故又名為“角法”首見于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他收集晉以前的民間單方,撰著該書,可見本法也必然來自民間其後唐代的《外台秘要》及曆代各家文獻中,時有記載由此可以推知這種方法在我國古代流傳廣泛,是中醫學中一種有悠久曆史的醫療方法,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拔罐正确的演示方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拔罐正确的演示方法(拔罐法全面解讀)1

拔罐正确的演示方法

“拔罐法”又稱吸筒療法,清代趙學敏稱之為火罐氣,民間俗呼“拔火罐”。這種方法,初起可能施于外科,在癰疽排膿時應用,當時以牛角磨成筒形吸之,故又名為“角法”。首見于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他收集晉以前的民間單方,撰著該書,可見本法也必然來自民間。其後唐代的《外台秘要》及曆代各家文獻中,時有記載。由此可以推知這種方法在我國古代流傳廣泛,是中醫學中一種有悠久曆史的醫療方法。

一、火罐的種類和形狀

所以稱“罐”者,顧名思義,當然是一種四周密封,一端開口的圓柱體,其外形随質料的不同,而各有所異,目前出售的有下面幾種(圖4-1)。

1.竹質火罐用細毛竹截成竹筒,一端留節為底,外面刨去竹青,用砂皮磨光,口圈必須平正光滑,以免使用時吸傷皮膚。分制大、中、小三種口徑,大号直徑約6厘米,中号4.5厘米左右,小号3厘米左右。這種罐子的特點是輕巧而價廉,且不易跌破,但是缺點是容易燥而漏氣。

2.陶質火罐也有多種,口徑的大小不一,由陶土燒制而成,特點是吸力大,但是質量較重,一旦落地即易破碎。

二、火罐的選擇

選擇火罐第一要注意有否漏氣,檢查漏氣與否最簡單的方法,可以将火罐浮置在水面上,用口吹之,若有漏氣,就會有小氣泡浮上。不過這種方法使用于較小的火罐尚可,如火罐口徑大者就不甚适宜。倘是陶質或竹質的火罐,可檢查有否碎痕、裂痕和砂孔,就可以知道是否會有漏氣的可能。火罐漏氣以後,如漏孔小者可用火漆加以封固,大者就不能應用了。各種質料的火罐,應選擇質輕靈便,而且堅固者為佳,目前在臨床上常用的還是玻璃制火罐最多。

三、拔罐的方法

1.閃火法以鑷子挾住蘸有酒精(乙醇)的棉球,燃着後在罐内閃耀一下,約1秒鐘,趁棉球将要把罐内的氧氣燃盡時,迅速抽出,把罐子立刻罩置在應拔的部位上,這時因為罐内氣體稀薄,壓力減小,受外界大氣壓力的作用,可以緊緊地吸在皮膚上,不會跌下。

2.投火法用酒精棉球或紙條,燃着後投入火罐内,乘火最旺時,迅速将火罐罩在穴位上,即可吸住。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火球落下很容易燙傷皮膚,但是卻能吸拔得比較緊牢。若要彌補這種缺點,可以先在施穴部,比罐口略大,放置一個面餅,然後将火罐吸拔在餅上,就不緻會燙傷了。

這種墊置面餅的方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吸住後不易漏氣,在皮膚表面不平坦的部位,也可吸得很緊。

3.貼棉法用棉花一小方,蘸浸乙醇,壓平貼在火罐内壁的中上段,然後用火柴或紙拈點燃,罩于選定部位,待火自滅,就能緊緊吸住。施行這種方法時,不要蘸浸乙醇過多,否則乙醇燃着滴下,也可燙傷皮膚。

4.滴酒法在火罐内滴入乙醇一二點,翻倒之使其勻布于整個罐壁,然後點火燃着,罩在腧穴上。此法的缺點,若滴入乙醇過少,則不易燃着,過多則燃着以後必将淌下而灼傷皮膚。另外還須注意的是翻倒罐子時,不能讓乙醇勻附處離罐口太近,否則也有燒傷皮膚的危險。

5.蒸氣法将竹質火罐倒置在沸水内,煮沸1~2分鐘,另在拟拔腧穴部攤置面餅一塊,必須較罐口稍大,然後用竹筷挾住罐底,颠倒提出水面,迅速一甩,甩去沸水,即刻将其罩在餅上。

四、拔罐時應注意的事項

(1)應根據部位選擇适當大小的火罐,不要太大或太小,一般肌肉豐厚之處應用較大的火罐,皮膚淺薄處火罐應小。此外火罐的大小還應該根據患者的體質而定,老弱婦孺及久病者宜較小;青壯男子或新病者可以稍大。

(2)拔罐的速度一定要不快不慢,過快則氧氣未燃盡,太慢則火熄後空氣漏入,會使火罐不易拔緊,因而影響治療的效果。而且罩上時也必須準确,否則孔穴不準,當然效果也同時會有影響。所以在施術以前,必先從事練習,待能迅速罩準腧穴後,方可實際操作。

(3)拔罐時間,一般以5~10分鐘為宜,當然,體弱者及皮薄處也應将時間縮短。必須拔至局部發紅,才能有效。但是在數次拔吸以後,患處邪氣減少,往往雖經10分鐘,也不能吸起紅暈,在這種情況之下,則亦不宜留置過久,以免耗傷正氣。

(4)起下火罐,千萬不可一拔而去,以免皮膚受傷,必須先用右手拇指,輕輕在罐口處按壓一下,放入空氣,火罐就會自然落下。

(5)拔罐時,患者最好也采取卧位,以防發生暈罐的事故,若患者感覺難以忍受時,必須立刻起下,不可久留。

五、火罐的作用

由于火罐内部氣體稀薄,壓力較低的緣故,所以能起下面三種作用。

(1)吸引經絡中的風寒之邪,從理外出。

(2)吸出經絡中的郁血,可使氣血因而暢通。

(3)借火罐的吸力,引出膿毒,幫助排膿。

六、拔罐的适應證和禁忌

1.适應證風寒濕痹、胃痛腹痛、風寒頭痛、傷風感冒、跌仆傷筋、瘀血氣滞、癰膿瘡毒、中風偏枯等證皆可應用。

2.禁忌凡局部皮肉枯瘦,抽搐痙攣,血管淺表以及有毛發處均不相宜。

此外,口、眼、耳、鼻、臍、乳頭等部也不宜過度拔吸,孕婦在腹部及腰部禁拔火罐,體弱者亦不可造次。


〔附]拔藥罐法:這種方法有藥物療法和火罐療法相兼的特點,古時僅應用在外科方面,近來也有人試用于治療風濕痹痛等證,同樣有很好的效果。其法如下。

取薪艾、羌活、獨活、防風、防己、穿山甲片、當歸尾、秦艽、花椒、木瓜、乳香、沒藥、蒼術、千年健、伸筋草、劉寄奴各6克。

以上諸藥,裝入紗布袋内,加入清水,煮沸1~2小時,再将竹管浸入,繼續煮沸數分鐘,然後仿照前面蒸氣法,将竹管取出,用毛巾折疊數層,緊扪管口,不要使藥氣外出,空氣入内,然後甩去藥液,趁熱扣罩患部,即可吸住。


摘自陸瘦燕朱汝功論刺灸/陸瘦燕,朱汝功著;陸焱垚,王佐良,席時召整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