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毬拼音:【qiú】
2、毬,漢字,同“球”,讀qiú。〈名〉形聲。字從求從毛,求亦聲。“求”意為“毛皮”。“毛”指填充料。“求”與“毛”聯合起來表示“以毛填充的毛皮球”。
3、詳細字義:辨析:毬與鞠:相同之處是兩者都是内實填充料的皮球;相異之處是毬的外表帶毛,鞠的外表無毛。
(1)鞠丸,皮丸[ball]。古代充填毛的皮球。如:毬頭(毬隊主要隊員);
(2)泛指球形物[anything shaped like a ball]。如:毬燈(有球形燈罩的燈);毬路(球形紋路);
(3)擊球 [batting]。如:毬杖(古時擊毬棒);毬場(擊毬場地);
4、相關介紹:蹴鞠打毬社,蹴鞠與打毬,是古代的兩項運動。過去,論者以為兩者均為球類活動,名二實一。其實蹴鞠與打毬絕不相同。首先是看這個動詞「蹴」字,蹴是用腳踢,鞠是被踢的器具。《漢書·霍去病傳》雲:「鞠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蹋而戲也。」這就說得很明白,鞠是實心的皮球,供踢(蹴和蹋都是踢),所謂實心,充塞的隻是羽毛,很輕的。蹴鞠是踢球,踢球就是要跑動,腳踢實地的運動。蹴鞠之戲,當初是為了訓練軍士體能而設。起源於戰國時,到漢代已很流行,連漢武帝、成帝都喜歡蹴鞠,并在宮中設有含章鞠室、靈芝鞠室以供活動,許多貴族的第宅中亦有鞠室。看來,場地設在室内,不會很大,因此,蹴鞠之戲的運動量也不大。
5、到了唐代,打毬代替了蹴鞠。打代替了蹴鞠,毬代替了鞠。毬,是中空充氣的皮球,「八片尖皮砌作毬,火中燀了水中揉。一包閑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此詩已具體說明毬的制作了。這毬是用杖來擊的,因此,打毬又稱擊毬,擊毬運動者是騎在馬上,揮杖而打的,并且分成兩朋(隊),設立兩門、兩孟(網),以球子打入對手的孟為勝。這種打毬,已具馬球的性質,與蹴鞠之為踢球不同。
6、宋代民間蹴鞠社團。南宋灌園耐得翁《都城紀勝·社會》:又有蹴鞠打毬社、川弩射弓社。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九社會條有蹴鞠、打毬、射水弩社,則非仕宦者為之,蓋一等富室郎君、風流子弟與閑人所習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