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大學裡帶飯之風盛行,阿拉丁最近發現,以前的二兩飯都吃不完,現在怎麼三兩都吃不飽呢?于是對這個食堂阿姨的打飯技術深表懷疑……
“兩”,作為中國特有的重量單位,在中國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小時候經常看水浒,裡面時常會出現“小二!二兩牛肉”的畫面。
那麼“兩”這一神奇的存在,在今天這個公制的世界裡到底代表着多少呢?
在如今,一兩轉換為公制是50克,而在舊行的市制中,一斤為十六兩,那麼一兩大約就是31.25克。
精确歸精确,标準歸标準,在中國的餐飲行業裡,“兩”算是獨立的存在。不同于标準的重量,而是一種“約定俗成”
比如,北方的包子鋪,一兩包子大概就是3個;江南的生煎,一兩大概就是4個;而在餃子館,一兩就是5-6個……
但是真的吃起來,你就會發現,甭管什麼包子、餃子的,都和50克相差甚遠。
那麼既然不是精确單位,為啥中國餐飲這麼喜歡“兩”這個計量單位呢?
據說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吃生煎,老闆問他要幾兩,他掏出手機一查,一兩才50克,于是要了10兩。
過了一會兒,老闆慢慢的端上來40個生煎……
就像我們剛剛所說:一兩包子大概就是3個,一兩生煎大概就是4個;一兩餃子就是5-6個
雖然阿拉丁目前沒有可以稱重的工具可以做實驗,但是阿拉丁對吃向來來者不拒,對自己的嘴頗為信任,于是就以自己的食量來大概估算這些“一兩”到底是不是一兩。
首先是包子的一兩,三個那麼大的包子,絕對不止50克!吃完可撐死我了,這那裡是一兩,我看得有一斤!
然後生煎,這四個生煎有點多啊!這大早上,要撐死我!
行了行了,當我拿起餃子的時候,已經宣告實驗結束了,這太多了,要是按标準一兩=50克來計算,我隻是吃了150克左右,這才哪跟哪啊,但是事實上我已經吃不下了
好了好了,這是一場失敗而不嚴謹的實驗。為了讓我們更準确一點呢,阿拉丁還是借助度娘的力量,找到了别人的實驗結果
| 品種 | “一兩” | 公制重量|
| 包子 | 3個 | 189g |
| 生煎 | 4個 | 201g |
| 餃子 | 5個 | 130g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愣是吃了一斤的東西啊!
既然餐飲中的“兩”遠遠超過50克,那麼為啥還要用它呢?
實際上“兩”這種計量單位,在中國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古時候,肉是平常人家不容易吃到的,北方一般大戶人家宴請賓客會使用肉包子,又不能太闊綽敗家,也不能太寒酸,于是這包子越來越小、越來越精緻,之後幹脆做到極緻:一兩面包3個左右包子,漸漸約定俗成。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計劃經濟時代,一兩其實指一兩幹糧,下館子不僅得有錢,還得有糧票,而糧票的規定标準“兩”就成了食物的重量。
盡管糧票早已取消,但是這種說和習慣被保留了下來。
食堂中的“兩”學校食堂作為中國餐飲界的特殊存在,從一誕生就深受中國廣大學子的“贊美”。
以阿拉丁自己為例啊,以前在高中食堂吃飯,隻會給阿姨說飯多點少點。到了大學,問我幾兩?嗯?
幾兩呢?
看着打吧……
後來慢慢的發現,食堂阿姨的一兩就是一勺啊,我也無法考證他那個勺子有多大,反正在食堂二兩飯管飽了。
其實普通生米煮熟的重量比大概是1:2.3,50克生米可以做成大概115克米飯,然後食堂阿姨手在抖三抖,差不多一勺還有90克,這就是為什麼在食堂二兩飯就可以吃的很飽的緣故。
至于為啥最近讓同學帶的飯都很少,或許是阿姨為了讓一個盒子放得下,就少打了不少吧哈哈哈哈……
其實學校食堂的量是非常充足的,黨和國家給予了在校學生很大力度的補貼,即使學校外物價很貴但是學校食堂依舊物美價廉!
今天你學廢了麼?
後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的習慣早已和現代的生活規律相融合,恐怕這才是我國經久不衰的文化根基吧。
如果您喜歡作者,您的關注與點贊都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