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07:31:41

“你怎麼把我屏蔽了?”

“我沒有屏蔽你,是我沒有朋友圈。”

最近,這個段子在網上掀起了一股浪潮,說出了無數人的現狀。

不久前,微信之父張小龍在演講時公布了一組數據。

平均每天有10.9億的人打開微信,有3.3億人進行視頻通話,有7.8億的人打開了朋友圈,卻隻有1.2億人發表朋友圈。

從數據可以看出,有大概9.7億人不發朋友圈,而其中3.1億人不用朋友圈,6.6億人則是看而不發。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6.6億人消失在朋友圈)1

朋友圈空空如也,不再是個例,而是一種現象。

以前,朋友圈是日記本,小到吃飯、看電影,大到人生中的喜怒哀樂,都會一一分享。

現在,朋友圈是名利場,小事發了矯情,大事發了被嘲,逐漸學會了沉默。

于是,有人設置了“僅三天可見”,有人停止了更新,還有人索性關閉了朋友圈,隻留下一條橫線。

是朋友圈變了嗎?

不是,是我們變了,變得更成熟,變得更穩重了。

我們不再是孑然一身的少年,而是背負責任、深谙世事的成年人,學會了進退。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6.6億人消失在朋友圈)2

盼你好的人,其實并不多

網上有人問:“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發朋友圈了?”

評論區衆說紛纭,高贊回答是:“不是不想發,而是不敢發。”

黃曉明曾在一次采訪中談起過對朋友圈的态度。

最開始,他經常會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但随着通訊錄裡的人越來越多,他的朋友圈就逐漸變了味。

有一次,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态,轉眼就被别人截屏發布到了網上。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6.6億人消失在朋友圈)3

網友會曲解他的意思,讓他很尴尬。

自此之後,他對朋友圈的态度就變得很謹慎,不再随便發表動态。

生活中,無數人對朋友圈的熱情,都是被“朋友”的冷水澆滅的。

想說的不敢說,能說的不想說,在進退兩難間,不說成了最優選項。

看過知乎網友悅悅的一段經曆。

悅悅以前有個習慣,每天都會在朋友圈分享一件值得記錄的事,一直堅持了多年。

雖然偶爾會收到一些冷言酸語,但她也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次,她得知自己晉升為部門小組長,抑制不住喜悅便發了朋友圈。

本以為會收到很多點贊祝福,沒想到現實卻給了她一記耳光。

不僅點贊的人寥寥無幾,甚至還有兩條留言說:

“天天秀什麼秀,當個小組長了不起。”

“真是沒見識,不知道的還以為當了CEO呢!”

那一刻她才明白,朋友圈裡的朋友隻是看客,真心盼你好的人并不多。

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隻覺得他們吵鬧。”

現實很殘酷,沒有人能真正與你感同身受,甚至有人都不願給予理解。

發了,不一定會被認同;不發,也沒有人會在乎。

每個人都在生活的泥沼中掙紮,對他人的悲歡無暇顧及太多。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6.6億人消失在朋友圈)4

成年人的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前幾天,給朋友龍宇打電話得知他妻子住院了。

匆忙趕到醫院,見到龍宇時差點沒認出來,幾個月未見他已滿面滄桑、風采不再。

原來,他經營的餐廳倒閉了,為了結清員工工資和租金水電花光了所有積蓄。

本準備找份工作重新起航,生活卻又給了他當頭一棒。

妻子體檢時查出了子宮腫瘤,需要入院治療。

為了賺取醫療費,他白天開滴滴,晚上跑代駕,期間還要抽空到醫院照顧妻子。

有幾次累到虛脫,隻能獨自坐在馬路邊抽煙,任淚水打濕了眼眶。

煙滅以後,一切如舊,他又不得不撐起微笑迎接下一個乘客。

我問他,為什麼不告訴我們?

他無奈地說,好幾次扛不住準備發個朋友圈訴訴苦,但思前想後編輯了半天,還是删除了,選擇沉默。

“發了也隻是讓人看笑話。”

我沉默了一會,現實确實如此,觀衆比關心更多。

他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也不想給别人添麻煩,都不容易。”

龍宇的心思不難理解。

每個人都是泥菩薩過河,誰又能攙扶誰呢?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6.6億人消失在朋友圈)5

選擇沉默,是不給他人添麻煩的溫柔,是不讓别人看笑話的理智,更是留給自己最後的體面。

黑塞說:“我們來自同一個深淵,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試圖躍出深淵。我們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讀自己的人隻有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早就停止了張揚,隻能獨自舔舐傷口,悄然跨過萬丈迷津。

無關緊要的人,說了也無用,關系親密的人,更不想讓其擔憂。

正如何炅所說:“人一旦悟透了就變得很沉默,不是沒有與人相處的能力,而是沒有了與人逢場作戲的興趣。”

經曆過生活的洗禮,看盡人生百态之後,沉默不失為最好的選擇。

你的悲歡,在别人心裡激不起漣漪,最多隻換來一絲憐憫。

與其自讨沒趣,不如緘口不言,成年人的沉默,是最大的體面。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6.6億人消失在朋友圈)6

朋友圈之外,才是真生活

在哲學上,有一個詞叫“向來我屬”,指的是人永遠是自己一個人活着的,跟其他人無關。

人生在世,生活是自己的,情緒是自己的,隻有自己知深淺。

悄然無聲去成長,不動聲色過日子,是一種智慧。

撒貝甯就是這樣,屏幕中他活潑而風趣,現實中卻連朋友圈都沒有。

綜藝《你好生活》中有一期,嘉賓金婧提出玩一個遊戲,讓他為了小尼發一條朋友圈,證明他們的友誼。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撒貝甯卻格外為難。

他嚴肅地說:“不要挑戰我的原則。”

原來,他從不發朋友圈,也沒有朋友圈,與妻子結婚、雙胞胎孩子出生這些事,他也從來沒曬過。

不僅沒有朋友圈,就連他的微博,也停滞在2013年。

朋友圈一片空白的他,生活卻過得格外滾燙。

前幾日,有網友在三亞偶遇撒貝甯一家正在度假。

他們陪伴孩子在遊樂場玩耍,孩子開心地玩着搖搖馬,他站在旁邊細心照看。

不一會兒,他還興緻勃勃地而妻兒拍打起了非洲鼓,好不自在惬意。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6.6億人消失在朋友圈)7

陪伴家人之餘,他還喜歡靜下來看本書,或者回母校打幾場打籃球,日子過得格外充實。

把有限的精力、時間,留給值得的人,去做想做的事,清醒而通透。

不拘泥于朋友圈的虛無,方可邂逅生活的遼闊。

朋友圈裡,是鏡花水月,一片幻境;朋友圈之外,才是真生活,值得傾心。

村上春樹曾說: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人生滋味萬千,其中冷暖自知。

做一個不動聲色的人,表面平靜如水,内心波瀾壯闊。

在現實的海域中,撲騰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便是最好。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6.6億人消失在朋友圈)8

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

蔡康永說:“我們要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不發朋友圈的人,不是無事可發,而是心早已在更重要的地方。

對他們而言,沒有動态的日子,更值得翩翩起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靜默時光,在他人看來是孤獨,在自己看來卻是純粹。

想起小說《擺渡人》裡的一個問題: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初看不懂如何作答,曆過世俗紛繁後,才恍然醒悟:

自己的靈魂,終須自己擺渡。

點個“贊”,與君共勉。

90後消失在朋友圈的原因(6.6億人消失在朋友圈)9

作者:可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