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葉問4帶帽子的人

葉問4帶帽子的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8 07:31:07

葉問4帶帽子的人?▌鄭世彥《葉問》系列影片既是動作片,也是親情片前三部影片在展示葉問的詠春拳及其英雄氣概之外,着重刻畫了葉問與妻子張永成之間的相愛相守而在《葉問4:完結篇》中,妻子張永成因患癌症已經去世,但導演仍然刻畫了葉問和兒子葉正之間的沖突和愛這種“管教”和“叛逆”之間的沖突,其實在中國家庭的父與子身上很具有代表性,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葉問4帶帽子的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葉問4帶帽子的人(葉問4中的管教和)1

葉問4帶帽子的人

▌鄭世彥

《葉問》系列影片既是動作片,也是親情片。前三部影片在展示葉問的詠春拳及其英雄氣概之外,着重刻畫了葉問與妻子張永成之間的相愛相守。而在《葉問4:完結篇》中,妻子張永成因患癌症已經去世,但導演仍然刻畫了葉問和兒子葉正之間的沖突和愛。這種“管教”和“叛逆”之間的沖突,其實在中國家庭的父與子身上很具有代表性。

葉正喜歡武術,在學校跟同學打架,被學校勒令退學。其父葉問認為兒子應該好好學習,不要走習武這條路,并準備送他去美國讀書。但是,葉正根本不願聽從父親的安排,甚至不接父親的“越洋電話”。一時間,父子矛盾激化,似乎不可調和。而影片中另外一條情感線,則是在唐人街的中華商會會長萬宗華與其女兒若男之間的沖突。若男喜歡跳舞,但萬會長偏偏要她跟自己學打太極拳。結果,女兒心不在焉,父親恨她不争氣。這兩位父親的心态如出一轍,都想讓孩子走上一條還不錯的道路——但僅僅是他們自己覺得不錯而已。

影片中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葉問在替萬會長的女兒若男解圍後,親切地與她談話,傾聽她的想法,讓若男覺得葉叔叔跟她爸爸一點也不一樣,能夠理解、支持她,甚至覺得有一個像葉叔叔這樣的爸爸,一定很幸福。然而,葉問在與自己兒子的關系上,正如萬會長和他的女兒一模一樣:嚴厲,權威,發号施令,缺少對話。

看來,正如父母都認為“别人家的孩子最乖、最聽話一樣”,孩子也認為“别人家的爸爸才是理解他的好爸爸”。所以,我們從這裡得到一個很好的啟示,那就是“别把你的孩子當做你的孩子”。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就寫過這樣一首詩——《論孩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并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其實,葉問的兒子和萬會長的女兒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識增強,有了更多的想法,想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本是無可厚非的,父親理應給孩子自由,不能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但是除了記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為一位父親,具體還應該注意哪些呢?

首先,要給孩子選擇,選擇才會負責。很多父親都會像葉問或萬會長一樣望子成龍,希望孩子走一條平坦的道路,甚至為孩子選擇一條他覺得不錯的道路。除非這個選擇正好與孩子的意願契合,否則這個選擇根本就是無效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正是孩子不斷做出的選擇,在不斷地定義他自己是誰。也隻有是孩子自己做出的選擇,他才會心甘情願地去負責。如果是别人替他做出的選擇,孩子可能表面上遵從,暗地裡破壞,以此證明這個選擇是錯誤的,結果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廢柴”。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通“趨”,也就是說,隻要孩子對一件事感興趣,他自然就會靠近它,去做它。興趣的英文是interest,來源于拉丁文詞根inter,意思是“在……之間”,所以,興趣就是投入其中,自得其樂。做一個好爸爸,不能像葉問或萬會長一開始那樣,抱怨孩子學習不專心,打太極不專心,而不考慮孩子真正的興趣在哪裡。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福流”(flow),是指一個人在做他所感興趣的事時的一種狀态和體驗;其時,孩子會全身心投入,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世界。研究表明,這種狀态和體驗,最容易出現在那些成功和幸福的人身上。

再次,要相信孩子自我成長的力量。心理學家卡倫·霍妮說:“你無須,實際上也無法教會一粒橡樹果如何長成一棵橡樹,但隻要給橡樹果以機會,它内在的潛能就會發展。”實際上,孩子的自我發展,總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解決自己的問題,實現自己的潛能。例如,一個人所從事的職業往往源于一個人的執念,即萦繞于心的念頭;他必須去化解這個執念,自己才會心安。作為父親,應該為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提供機會,為其解決困難,促使其發揮潛能,成為他自己。相反,如果不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他的生活就會問題重重,他的生命就會枯萎。若一個人沒有活出自我,他就會充滿内疚,不敢走向生命的終點。

最後,應該與孩子之間多多對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愛如山,父親總是默默地付出,很少用言辭來表達愛意,就像葉問與兒子葉正之間,萬會長與女兒若男之間一樣。但是,我們反思一下,這種缺少對話的情況,可能一開始并不是這樣的。當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父親可能會經常逗孩子玩樂,實際上,這種對話是培養親子感情和啟發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如果父親做不到以上幾點,不能支持孩子,這種對話就會中止,尤其是在孩子到青春期時,這種對話就變成了單向的命令和反抗。本來濃重的父子情也會逐漸變淡,而且這種模式可能會一直傳遞下去。

總而言之,作為父親,千萬不要想着“因為我是你的父親,所以你要聽我的”或者“因為你是我的兒子,所以你要聽我的”。相反,要記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親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