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4 14:10:52

“讓膠片、攝影機等設備還有你的同伴與拍攝主體保持足夠的距離。”————BBC(英國廣播公司)自然紀錄片拍攝工作行為規範。

“距離”,是人類尊重自然、珍視野生動物的一種表現。在自然紀錄片經曆了100多年的演化至今,不僅真實的展現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也承載傳播了生态環境保護的價值觀念,它折射出人類在長期的研究、反思自身與自然的關系中,不斷調整着自身的行為。從照相機問世并拍下第一個野生動物的畫面,到拍攝者利用各種隐形手段用不驚擾、甚至不存在的隐身術來捕捉畫面與故事,都是以攝影機為中介的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寫照,讓我們看到真實環境下生存的野生動物。而随着自然紀錄片的發展,人們生态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人與自然的“正确關系”已經在自然紀錄片的生産者與受衆之間形成了一種共識。

因此,BBC的紀錄片始終帶有一絲對世界萬物的崇敬和欣賞,無論是在各國文化的拍攝上,還是在對自然世界的探索上,除了畫面的壯觀、唯美之外,更多的是對于未知領域的向往與深思,比如此前的《地球脈動》系列以及《藍色星球》系列等等。但相較于前者,在2019年末BBC攜同“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推出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裡,将人與自然的關系重新擺在了我們面前,激發了全球無數人認真對待生态環境的問題。這部紀錄片依舊延續了“每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背後都是充沛的情感”為宗旨,繼續打動了觀衆的内心。“我或許從沒經曆過,但我依然能感同身受”,在所有作品的靈感皆來源于自然,在自然中找鏡頭,在鏡頭語言中帶入普世價值觀。我想這便是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人所産生的共情。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1

所以,在看完這些動物艱難生存的故事,作為自诩“高級”動物的我們,不應該隻是增長了見聞、滿足了獵奇,還應有所反思——對于創造了無數奇迹的自然,我們不能喪失敬畏之心。

人與自然相處的曆程

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産能力的限制,人與自然的關系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态。那時人們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獵為生,人對于自然環境的影響還很有限,基本上處于被動的去适應環境的境地。當時的人們很難抵禦自然界的一些現象,比如洪澇、幹旱、猛獸、閃電等等,所以人們對于自然環境是懷有敬畏之心,并且崇拜自然,因而會有很多以山、河、樹等事物為圖騰的文化産生,人們臣服于自然并也依附于自然。因為當時的首要目的是生存、與自然作鬥争,人隻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會對自然有什麼巨大的影響。

但随着生産力的發展,人們進入了農業文明時代,這時人們的物質活動和社會生活都日漸複雜起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會去開墾更多的耕地資源,利用自然環境中的水、土壤、氣候、地形等資源,人們開始了對自然的逐步改造。但由于改造能力有限,所以總的來說仍舊是自然支配着、控制着人,人與自然依舊處于和諧的狀态。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2

農業文明時代

可必須注意到的是人們利用自然的能力正在提高,正是這種能力的不斷提高導緻人類文明逐步地邁向了工業文明。因而,人與自然的關系也産生了根本的變革,從人們受自然的支配轉化為人們主導自然,以及衆多科學技術的運用讓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們從進入工業文明之後對自然的改造程度超過了以前所有時代對自然改造的總和。但一直以來人們一直追求經濟的發展,人與人的關系占主導地位,人與自然的關系卻并未被意識到,以至于忽略了自己對自然的強大的作用力。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3

工業文明時代

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伴随着人類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影響與作用也越來越大。現在,人們的足迹不僅幾乎遍及整個生物圈,而且開始出現于太空與海底,擴展到由生物圈、大氣圈 、水圈 、岩石圈組成的自然生态環境的巨大系統當中。于是,人們有些忘乎所以,以為能夠憑借技術可以為所欲為,這樣,生态系統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作用似乎可以被掩蓋起來。

人類發展與博弈的犧牲品

比較遺憾的是,人們在自然面前地位的劃時代飛躍以及人們在征服自然過程中取得的“輝煌成就”,讓人們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甚至讓“人類中心論”、“自然奴隸論”開始變得活躍起來,而其結果使幾乎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生态環境問題都已初見端倪。

在以往的自然紀錄片的鏡頭下,我們不可否認人們有着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卓越能力,能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然而,人們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定的節制,或隻謀求局部的發展,都會造成自然環境的整體破壞。曾幾何時,公元前的巴比倫,也是沃野千裡,樹木蔥郁。然而,由于忽視了對生态環境的保護,漫漫黃沙已将有着璀璨文明的巴比倫王國從地球上抹去。數千年前的印度河流域,也是資源豐富,農産發達,可也由于無休止地索取,昔日良田已成今日65萬平方公裡的了無人煙的塔爾沙漠。還有我們象征富庶繁榮的黃河,也因生态失衡成為了現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年均泥沙流量高達16億噸。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4

塔爾沙漠

在人們的發展中所犧牲的不止是這些文明标記,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和139全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而世界上也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栖爬行動物以及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于滅絕。其原因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曆史及自然災害因素外,人們的活動是其主要原因:空氣、土地、水源的污染,生态的不平衡。特别是由于商業貿易而導緻人們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掠奪式利用,是造成物種瀕危乃至滅絕的重要因素。

“這是一個喧嚣的世界。”

這是《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裡歐洲篇開篇詞裡提到的。作為人類,我們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大的聲音制造者,我們也無法忽視這些喧嚣的文明世界規則。而歐洲是被人類改造最大的地方,這個曾經森林覆蓋率達到80%的地方,現在已經幾乎減少了一半以上,而留給那些野外生存者的空間越來越有限。因此,“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回憶道:“我第一次到婆羅洲時,森林綿延數百裡,猩猩随處可見。如今,當再次舊地重遊時,森林已經支離破碎,猩猩已經被迫退縮在極小的保護區裡。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5

特别注釋:上圖是工作人員為搶救一隻受傷的猩猩的畫面,插入此圖僅為展示人們的活動所影響到的野生動物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現在的我們通過《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攝影者的視覺,帶領着我們領略了有關人類與自然的演變。不僅是驚訝于生物多樣性與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帶給人們的視覺盛宴時,也讓人們了解到動物們在大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所面臨的生存困境。恰如片中一位工作人員感慨道: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6

或許你并不感到他的話能有多深的意義,但可記得《流浪地球》裡的一段自述:“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而這并不能完全歸咎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科學技術本身及其迅猛發展,其主要是人們主觀意願和其活動的重大失誤所造成的,生态惡化已危及人們的繼續生存與發展。我們隻是不同的物種共同分享着這個星球而已,我們隻是共同栖息在這個星球的居民而已。現在的人們也已經意識到我們地球環境的變化,已經采取措施來保護這個星球,正所謂我們在這個星球上塞進嘴裡的每一口食物,呼吸的每一份空氣,都來自這唯一的星球。我想這也是這部紀錄片的名字所想表述的含義:在這僅有的一顆富饒的星球上,需要我們小心翼翼地權衡人類與動物不同的需求

因此在1972年的《人類環境宣言》、1992年的《裡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和《二十一世紀行動綱領》的正式通過與實施,讓我們正确的認識自己在自然生态環境中所處的地位,在經濟發展與生态保護之間試圖找到平衡,并将其列入到了我們的重要課程當中。并且也在之後的治理與保護生态環境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可見,正确處理好人類與生态環境的相互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就像位于南亞附近的海域,在其他種類的鲨魚已經減少了50%以上的情況下,鲸鲨卻在漁民的生活中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漁民給鲸鲨喂食。他們之間獨特的關系,給雙方都帶來了快樂,這種新的保護方式,讓它們的種群數量得以恢複。以及在歐洲的野生動物選擇了與當地的人們和平共處——當地村落外圍的狼,和城市裡面的猴。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7

彷佛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好像人與野生動物之間也達成了某種無言的約定,可事情确實如此?

聖母與鬼父間的遊離

這也是本文對《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裡的内容甚少提及的原因。因為在影片的結尾,似乎拍攝人員聽到的那兩聲槍響讓上文所訴的内容全都跑了調,以至于讓一位網友在彈幕上嘲笑道:

“在以往無論面對多兇猛的動物都不曾跑掉的拍攝人員,卻被未曾謀面的同類吓跑了。”

那麼制作人員将這段小插曲放到了影片最後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不就是提醒人們并讓人們自己嘲笑自己嘛(諷刺的表情)!這不禁讓人想到了一組數字:1隻訓練有素的獵隼價值5000到20000美元;1隻鹦鹉大約4000到40000美元;1公斤麝香是50000美元;1條藏羚羊絨圍巾價值35000美元;1株蘭花的價格也可高達2000美元;1株大燭台仙人掌竟可達7000美元,而這一切的貨币規模至少能達到60多億美元——在這個層面上人就是非黑即白的角色。

因為人斷然不是三頭六臂,可以在各個形态間随意轉換,然而人卻是一心兩面的生物,可以讓自己的念想在心頭的天枰上随意遊離。于是,心頭的天枰是傾斜于聖母這邊還是鬼父這邊隻有每個人自己去把控。

然而這裡的“聖母”并非指那些說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人,就好比在面對衆多野生動物被端上餐桌後而食用者還可以在餐前虔誠的祈禱一般,這是一種思想上的迷茫。生物在欲望的驅使下才會有所行動,可顯然人們對于保護生态的欲望并未達到驅使行動的程度,所以便也出現了即可以說出“抱歉”的話,也可以做出“抱歉”的事。新冠病毒的起因——蝙蝠,可否當以佐證。

那麼大衛·愛登堡之所以被稱作“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他的行動不就是“沒有字的證書”嗎?

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理(遊離于聖母與鬼父之間的人心)8

而除此之外,仍有一個問題便是在短視頻、直播、“網生”劇大受歡迎的今天,我們處于一個大衆文化極度膨脹的時代。緻精緻美的藝術紀錄片大多屬于“上層”文化範疇,容易被束之高閣。如何在大衆文化與藝術品味之間尋求一些共通點,而不是妥協地尋求一個平衡點,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命題,情感元素或許算是共通點之一吧。

然而未知的是,如若每個人都能夠看到這部片之後又會是如何把控心中的天枰......那麼對于近幾年的各種大火呢?這個時代需要取個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