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戊戌的甲骨文

戊戌的甲骨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1:10:43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曆法紀年。在民俗學上認為天幹對應一些預兆。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又形成了一套幹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中國民間主要用于紀日、蔔卦和配合記事,後來更用于風水、術數等領域,而幹支用來紀年月日時的曆法叫做幹支曆。

天幹地支最初的起源,尚無定論。近百年來出土的殷墟(盤庚遷都于殷後,商也稱殷)甲骨蔔辭中,就載有大量用于紀日的幹支記錄,而在甲骨文中出現最頻繁的字也是幹支。因此,這二十二字應該算是最古老的字了。本文先來看看“甲、乙、丙、丁、戊”五個字最初本意,由于年代古老,現在解釋起來有多種說法也不足為奇,其中充滿了古人的智慧與想象。

戊戌的甲骨文(甲乙丙)1

“甲”的兩種解字

甲,最早見于甲骨文 ,其本義是指種籽萌芽後,所戴的種殼;也像動物身上起保護作用的硬殼,其上常有交錯的紋路,或由鱗片連綴而成。“甲”的字形在甲骨文中最初有兩種寫法,如圖1和圖2。二字最初有别,後者用于“上甲”之類的人名,前者用于幹支。圖1的“甲”字其形容易與“十”字混淆,于是後來多借圖2字形來表幹支,以至于圖1這種寫法到戰國以後即不傳。“甲”字在戰國楚系文字中有兩種異體,如圖8和圖9,但這兩種異體字随着楚國的滅亡而消失了。秦系文字(圖11)将中間一豎拉長作“甲”,此後沿襲這種形體,隸變後楷書寫作“甲”。

《說文解字》:甲,東方之孟,陽氣萌動,從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頭宐為甲,甲象人頭。凡甲之屬皆從甲。

戊戌的甲骨文(甲乙丙)2

古文甲,始于十,見于千,成于木之象。 意思是::甲,在天幹之中,甲代表最東邊的方位,陽氣萌發,運行于萬物之間,字形像草木初生時頭戴甲殼的樣子。所有與甲相關的字,都采用“甲”作邊旁。,這是古文寫法的“甲”,像始于十,見于千,成于木的樣子。

還有一說認為:甲,甲骨文(囗,抵禦矛槍的方形硬牌)+(十,是“又”的變形,抓握),表示可持握的陸戰士兵的護身硬牌。有的甲骨文簡化成“十”,像縱橫交叉的握柄。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方形的擋牌“囗”寫成弧形,表示貼身的弧形護身硬牌。造字本義:名詞,古代士兵作戰時手持的蔽護身體的硬牌,裝有握柄,可以抵禦矛槍進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禦防守,一手持戈戟展開進攻。篆文誤将金文字形中弧形的擋牌寫成“勹”,誤将金文字形中表示抓握的“十”(又)寫成寫成“丁”。隸書綜合兩款金文字形。

戊戌的甲骨文(甲乙丙)3

“乙”的本義植物破土而出時的萌芽形

乙,象形字。“乙”字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有左向和右向兩種寫法,甲骨文的“乙”字(圖1)像植物破土而出時的萌芽形。金文粗體化,如圖2、圖3中的“乙”。篆文整齊化 [3] 。秦漢以後右向寫法被淘汰,左向寫法逐漸規範,隸變後楷書寫作“乙”字。“乙”字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經被借用,表示天幹第二位,而且成為其最常用的義項。由于殷商時代的貴族習慣用天幹字作為死後的廟号,所以甲、金文中“乙”字常用作人的稱呼。此外,由“天幹第二位”引申為“第二”的意思,也常與“甲”、“丙”等連用表示等級或數目。還用于指稱不确定的某人。

戊戌的甲骨文(甲乙丙)4

《說文解字》:乙,象春艹木冤曲而出,陰氣尚強,其出乙乙也。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意思是:乙,象初春草木彎彎曲曲長出地面,這時大地的陰氣還很強大,草木隻能艱難地破土冒出。古人用“乙”表示草木長出地面,這構思與用“|”表示引而向上相同。在天幹順序中,“乙”承續着“甲”;就字形看,“乙”像人的胫脖。

“丙”的幾種解釋

丙,象形字。“丙”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如圖1所示,甲骨文“丙”字像魚尾,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說:“按甲、乙、丙、丁四字為一系統,乃最古之象形文字。《爾雅・釋魚》曰:‘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乙之象魚腸,丙之象魚尾,可無庸說。”“丙”為魚尾的象形。西周金文曾有一種中間填滿的寫法,如圖2,頗為古拙,但并未進入主流。春秋時期出現另一種異體,在中間人字形的兩側添加飾筆,如圖3,至戰國時期楚系文字,如圖4,是最為繁複的寫法,為後世所不取。但秦代文字在繼承西周金文的基礎上,或作圖7的“丙”,或作圖6的“丙”,從此定了型。漢代隸書分别延續了這兩種構形,楷書則選擇了整體性更強的前者。

戊戌的甲骨文(甲乙丙)5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丙”是“柄”的本字。丙,甲骨文假借“穴”,表示用來安裝手柄的石器孔洞。有的甲骨文在“穴”(孔洞)上方加一橫,表示穿在石器孔洞中的木棍。造字本義:名詞,裝在石器孔洞裡的手柄。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礎上有所變形。篆文承續金文字形。當“丙”的“石器手柄”本義消失後,甲骨文再加“木”另造“柄”代替。

戊戌的甲骨文(甲乙丙)6

《說文解字》: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陰氣初起,陽氣将虧。從一入冂。一者,陽也。丙承乙,象人肩。意思是:丙,在天幹諸位中,丙代表南方,南方代表四季中的夏天,這時萬物長成,一派光明的樣子。陰氣初起,陽氣將虧。字形采用“一、入、冂”三形會義。這裡的“一”,表示陽氣。丙承乙,象人肩。

“丁”本義是竹木或金屬制成的頂寬足尖的契子

丁,象形字。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有中空(圖2)與填實(圖1)兩種寫法,像釘帽的俯視圖。在戰國及西漢時分别出現像側視圖的寫法,如圖6和圖10,以後,古篆把錠的圓頭保留,把錠的下部拉長,變成釘子形狀。到秦代小篆則更将字訛變為圖8,完全失去原狀。此後二者合流,将上面像釘帽的部分簡化成一橫,釘腳變成豎彎鈎,就是今天見到的楷書“丁” [2] 。“丁”本是“釘”的初文。後來因為把“丁”用作“天幹”——古代十個表示數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的第四位;故此又另造了個以“金”旁表意,以“丁”旁表音的形聲字“釘”。“丁”,原是銅錠形。金屬是堅實的,故從“丁”引申出“壯健”之意,古代把成年的壯健的男子叫作“壯丁”。又引申出“人口”(如“添丁”)和指某些專職服務的人(如“園丁”、“庖丁”)

戊戌的甲骨文(甲乙丙)7

《說文解字》:丁,夏時萬物皆丁實。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屬皆從丁。 意思是:丁,夏日萬物都壯實。是象形字。在天幹順序中,丁承續丙,字形像人心。

“戊”是戈、斧組合的威猛長柄武器

戊,象形字。圖(一)是圖形文字的“戊”,是一把上古時代像鑿鏟形的狹而有肩的最早的斧形武器,有斧身、斧柄、頂鈎、腳叉,完全是實物的圖象。這種武器,就叫“戊”,讀wù,音務。圖(二)是甲骨文的“戊”字,斧形大緻不變,但字體卻已開始線條化了。圖(三)是金文的“戊”,此時“戊”的形體開始變了:除了強調突出了斧身外,頂鈎變了,斧柄彎了、腳叉成為斜線。圖(四)是秦篆的“戊”字,訛變更大:斧柄彎而短,腳叉彎而長,頂鈎竟成為丫杈形了。于是便相沿發展為圖(五)的漢隸和(六)的楷書。“戊”字的結體特點:中間是空的。“戊”這種武器,後來大抵被後起的武器所淘汰了,便把這個字借用為十個“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代用來表示次序的符号)的第五位,作為“五”的代稱。

戊戌的甲骨文(甲乙丙)8

《說文解字》:戊,中宮也。象六甲五龍相拘絞也。戊承丁,象人脅。意思是:戊,在天幹中位于中央。字形像六甲五龍相絞纏。戊承丁,像人脅。

戊戌的甲骨文(甲乙丙)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