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說好普通話手抄報内容資料

說好普通話手抄報内容資料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28 01:31:50

  1、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标準漢語。“普通話”一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确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 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現代标準漢語由國語改稱普通話。

  2、“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系會”,拟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确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當時人們又稱“普通話”為“藍青官話”。元明清以來,北京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應考、做官、經商的人很多,天長日久,他們也學會了普通話,但他們的北京話,卻有多少雜有地方口音,人們就用“藍青”比喻它 “藍青”比喻不純粹(夾雜許多地方口音)。開始,這種話隻能在官場使用,所以稱“官話”。後來,會說官話的人越來越多,稱官話不合适了,民國初年又有了一個新名:國語。解放後,人民政府非常關心漢字改革工作,不僅使“普通話”有了嚴格的内涵與規範(即北京語音為标準音,以北京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而且把推廣普通話作為文字改革的一項任務。

  3、普通話是現代标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各國都有自己的通用語言(官方用語、首都官話)——無論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國,都是語言方言衆多而推行各國的标準用語以利于人們廣泛交通。中國的國家通用語言是普通話,即漢語普通話,是中國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區别于首都胡同音)。要區别三個概念:首都雅音即首都官話,首都胡同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

  4、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前後曆時八百多年。由于經濟政治的集中,北京話的影響逐漸增大,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話作為官方的通用語言傳播到全國各地,成為“官話”,“官話”也就逐漸成了各方言區之間共同使用的“共同語”;另一方面,以北方話為基礎的白話文學作品,特别是元明以來的戲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話的影響。這樣,北京話就為漢民族共同語的标準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的漢民族共同語實際上已經形成。新中國的普通話以北京官話語音(區别于北京胡同話)為基礎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灤平話的特點如直接、清晰、明确)。以灤平話為主要标準——灤平話是北京官話的推行區、記錄區,小小區别于北京胡同話。

  5、普通話是規範化的,是中國法定的全國通用語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使用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