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玩市場你會想到什麼?頹廢、沒落、老舊?最近論壇網友@重慶人重慶事 就發現了一家極具特色的古玩市場,走,瞧瞧去~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有些人的地位和财富逐漸與其他人拉開差距,他們積累了許多貴重物品。但是,随着發生戰争等種種原因,這些富有的人為了維持自己生活,不得不出售一些東西,便會變賣一些身邊的财物,但是他們又不敢把東西光明正大的拿到市面上買賣,害怕自己的地位和名譽受到損害,所以他們便會很早起床,前往一個地方進行交易。
那個時候由于沒有手電筒或者路燈,他們會點上一盞小小的油燈,把燈芯撚的很細,在黑暗中散發出微弱的光芒,遠遠望去,在漆黑的夜裡猶如“鬼火”一般,所以很多人把這樣的地方稱之為“鬼市”。
冬天淩晨三點的山城,下着小雨,顯得十分寒冷,除了許多夜間工作者和出租車司機還在工作以外,許多人還在睡夢中。樓主掙紮着起床洗漱後就出發前往了我們本次的目的地,位于中興路的“鬼市”(打車前往熊貓公館即可)
下了車到達熊貓公館,1樓到3樓都是文玩區,都是一些賣古董、玉器、字畫、奇石和舊貨的商家,3樓以上就是一些商業和餐廳,還有一部分民宿開着這裡。
白天的時候也有人在這裡擺攤,隻不過和中興路的古玩市場一樣,沒什麼名氣,後來,為了吸引人流,留住顧客,開市一個月以後,這裡的商家引入了鬼市這一玩法,每周周六淩晨至早上有一場,營業時間是淩晨3點到7點,人多的話會順延一段時間,開市的頻率并不高。看這個營業時間,正當大家酣睡之時,市場人員開始聚集,天剛一亮,普通人準備起床工作,市場就散了。
先從1樓開始逛起,淩晨三點半,出來擺攤的人不是很多,這一層全部都是文玩雜貨店,在店鋪的玻璃櫃和旁邊都堆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物件,有翡翠、古書籍、木雕、瓷器等,整體環境比以前的中興路古玩市場幹淨很多。
繼續往裡走,看到一個大爺正背着背包,拖着一個行李箱在“鬼市”尋找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找到一個地方開始擺攤。大爺最先拿出他那塊祖傳的白布鋪到地上,從行李箱裡掏出兩大塊鐵疙瘩放在四周的角上開始擺放他的物品。
隻見大爺像變法術一樣從行李箱往外掏東西出來,玉器,錢币,甚至小霸王都掏了出來,不一會,整塊白布上擺滿了東西,活像一個哆啦A夢的百寶袋。
大爺見我一直望着他,笑嘻嘻地對我說,“想買啥子,随便看,随便選”,我便俯下身去和大爺開始交談起來,我問大爺,在這裡擺了多久的攤了,大爺告訴我,這是他來這裡擺的第三場,之前兩場生意都還不錯,想着趕完最後一場鬼市,賺些過年錢。
大爺邊和我聊天邊擺東西,可能見人比較少的緣故,大爺主動過來和我搭話,問我是幹啥的,起這麼早來這裡的年輕人可沒幾個,我和大爺說了前來的緣由後,大爺對我說,“想了解鬼市啊,那你可算是問對人了,我可是在這些市場摸爬滾打了十多年的人,啥子你沒見過的東西我都見過”,我就在心裡默默地想着,這可是大爺您先主動和我搭話的,管不了這麼多,大爺開始說起來。
·鬼市的規矩·
聽大爺說,鬼市的由來除了我開頭說的那個理由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很多“賊娃子”或者“摸金校尉”那些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後,為了很快地銷贓,這些人也會出現在市場中,這又是鬼市名稱由來的第二個理由。
大爺接着說在鬼市裡買東西是很有講究,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然鬼市也有它獨有的規矩。
商家之間以布劃定界限
曾經的“鬼市”都是自發形成,沒有固定攤位,商家劃定各自領地的方法就是用一塊布鋪到地上,把各自的貨物都擺到布上,這個傳統一直沿襲到今天。
看貨不問貨
首先看物件要自備照明工具,不能找别人借。開口之前您可以拿着物件随便看,當你張了口就代表有買的心氣兒。交易成不成還在于買賣雙方議價,但是如果您壓根兒沒有買的打算最好不要張口。如果張口切忌問物件的來曆,也不要詢賣家的低價。
隻須照物件,不能照人臉
這是以前留下的規矩,曾經“鬼市”上買賣雙方都是提着燈籠或拿着油燈,隻能照亮物件絕不允許照人。賣家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面容,生怕被别人認出來。到了當代逛鬼市都是帶着手電筒或強光手電,那就更不能往人家臉上招呼了。
不可橫刀奪愛
無論任何時候都講究先來後到,逛到某個攤位遇到自己心儀的物件,但是碰巧已經有人在和商家議價了。這個時候能夠做的就是等,如果他們沒有談攏再上前,如果被人家買走了隻能說明您和這寶貝沒有緣分。切不可在人家出價的基礎上擡價,這是不合規矩的。
看破不說破
“鬼市”上的人三教九流,商品也是魚龍混雜。開始的時候商家兜售的物件大多是真品但到了後來赝品就逐漸增多了,這就需要買家有個好眼力。如果你眼力好,瞧出物件有問題,做到心裡有數就可以了,切不可指出來也不能給眼力不好的買家當參謀,除非是一起來的朋友。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轉頭不認賬
看好物件,一手錢一手貨,兩清以後轉身掉頭就可以不認賬。打眼不打眼是你自己的本事。看好以後再讨價還價。一旦交易達成,錢貨易手以後不能反悔。買家回去發現寶貝是赝品也隻能自認倒黴,不能翻回頭去找賣家,當然賣家也不會認賬。
聽完大爺說完這些,我感覺自己像是上了一堂曆史課,沉醉其中無法自拔。樓主本身也是一個文玩愛好者,家裡也放多許多從市場上淘來的各種東西,以前不知道有這麼多的規矩,聽大爺說完以後,覺得對古玩的興趣又加深了一點。
這個時候,擺攤的人和前來逛攤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整個鬼市開始熱鬧。
告别大爺以後我去其他攤位開始逛,看到有幾個人圍着一件瓷器在讨論着什麼,其中的有個大哥說,“昨天我在其他地方剛剛淘到一個好像這件瓷器的蓋蓋,今晚上就碰到了這樣一件瓷器,緣分啊,緣分”。
貌似玩古玩的人都有一種迷之第六感。隻見大哥面帶微笑仔細地把玩着這件瓷器,一副今晚上我一定要把你拿下的架勢,隻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這件瓷器有點殘了,在底部有幾處豁口,大哥愛不釋手的把玩了一會,還是放了回去,大哥說,想淘一件比較完整的物件,以後再遇吧,衆人便四散開來。
這裡除了古玩還有書籍,這些書籍大部分都是一些年代比較久遠的書,當然也有一些近現代的書籍。許多人在看到自己心儀的書籍後,會把這都東西放到自己腳底下,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其他人宣誓,“這堆書我已經看上了嗷,其他人不許動,除非我自己不想要了你才能繼續和老闆讨價還價”。
在一堆書籍中翻到一本菜譜,平時除了寫東西玩遊戲之外,最大興趣的就是研究怎麼做菜比較好吃,所以我果斷的5元拿下了這本菜譜。
随後,我又在市場臨近收攤時,看上了一個椰子殼做的包,15元将它收入囊中。
整個鬼市除了1樓以外,還有3樓也在營業,2樓平時除了白天營業,晚上就沒營業了。除了這裡有一個鬼市以外,還有一個不像“鬼市”的“小鬼市”。出了“鬼市”往下走了一百米左右就能看到。
把這裡與其說成“小鬼市”,不如稱之為“跳蚤市場”更為貼切,在這裡售賣的東西就不再是鬼市裡的那些物件,在這裡售賣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衣物、鞋子、花瓶、還有一些二手家電,整個氛圍就像是趕場一樣,大家都打着手電在黑暗的環境中尋找着自己的東西。
接近早上八點半的時候,那些半夜三點前來擺攤的人都已經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互相道别,消失在了人群中。八點半以後,這裡迎來了另外一波人,他們“占領”了昨晚上擺攤大爺的位置,繼續開啟白天的營業。
鬼市裡面出售的東西參差不齊,能不能淘到好貨全憑運氣。回到家後,樓主仔細的回味了一下昨晚上發生的事情,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沒想到這一次的“鬼市”之旅帶給我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與其說是鬼市,倒不如說這裡更像是一種尋找回憶的地方,回歸純真年代的“大型懷舊現場” 當你行走在鬼市之中,為地攤上琳琅滿目的商品駐足時,相信你也熱愛着這座城市的包容性。現代社會的鋼鐵叢林,有時讓人覺得倍感壓力,難以喘息。而鬼市的出現,仿佛将我們帶回純真年代。
對比其他集市,鬼市更多了一層神秘,販賣的不隻是商品,更是販賣故事,販賣種種可能。人間的嬉笑怒罵、真真假假皆容于此,有人尋找童年,有人追憶曆史,這裡才是最地道的江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