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生病期間,或者病愈後的兩周内,出現了惡心、嘔吐、胸痛、呼吸急促、嗜睡等症狀,那麼就要排查一下是否有出現心肌炎的可能性。
兒童心肌炎被稱為危害孩子生命的“隐秘殺手”,主要是因為它早期臨床特點缺乏特異性,與很多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類似,很容易被誤診,導緻危險性特别高。
它的發病情況輕重不一,有些患者症狀比較輕,幾周之内就能夠自愈,有些患者的症狀則較重,病死率也比較高(暴發型心肌炎的緻死率在80%左右)。
心肌炎指的是由于心肌細胞或者是心肌細胞之間的間質細胞發炎出現壞死,而導緻心髒功能出現障礙的疾病。
如果把心髒當成一間屋子,心肌細胞就像是四周的牆壁,而之間的間質細胞就像是水泥,如果他們被破壞了,這棟房子就會搖搖欲墜,甚至是損壞坍塌。
其中,最為常見的原因便是病毒性感染,也被稱為病毒性心肌炎。
它多發生于嬰幼兒和青少年兒童中,雖然發病率不高,但是仍然可能出現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需要家長們引起警惕。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心肌炎都會有症狀,我們的心肌在受到損傷後,是有能力能夠自行修複和代償的。
甚至有些心肌炎并沒有什麼症狀,靜悄悄的來,靜悄悄的好轉,患者完全處于無知無覺的狀态。
不過,如果心肌受損明顯,功能不全,那麼就會出現以下明顯的症狀表現:
①其他系統代償問題:呼吸困難、急促等;
②心肌損傷、缺血導緻的問題:胸前區疼痛、心悸(心髒跳動得不舒服或者感到心慌)、心律失常(心髒跳動的頻率和節律發生異常,比如心律不齊,心跳過快)等;
③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因為心髒不能向全身提供足夠的血液,而導緻出現脈搏減弱、低血壓、手腳冰涼、水腫(一般發生在身體下肢,比如腳部和腿部)、尿少等;
④發病前1~3 周會出現病毒感染的症狀:比如發熱、嗜睡、疲勞、肌肉酸痛、煩躁、嘔吐、腹痛甚至出現昏迷等;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症狀都不會突然一下子全部出現,而是會慢慢地增加。
不過,很多小寶寶并不能準确說出自己哪裡不舒服,通常等到家長們發現的時候,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很難在第一時間得到精準治療。
前面我們說過,一般情況下,寶寶的心肌炎都是由于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比如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易導緻疱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疾病)、腺病毒(導緻咽結合膜熱和肺炎)、巨細胞病毒、細小病毒B19、EB 病毒、人類疱疹病毒這六種類型。
這些病毒感染身體後,會直接攻擊心肌細胞,導緻直接損傷,還會引起身體免疫反應作用于心髒的細胞,進一步損傷心髒。
根據研究數據表明,患有心肌炎的兒童,通常2周内都有過呼吸道疾病史,少數兒童還會有消化道疾病史。
所以,如果孩子患有病毒感染導緻的呼吸道疾病或者腸道疾病時,家長要引起重視,不要認為病好了就沒事了。
尤其是孩子還伴有嘔吐、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發燒和嗜睡等症狀時,更是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
當然,有些家長可能很擔心,孩子本身有腸道疾病時,就會有嘔吐和食欲不振的現象,這個是不是就表示患有心肌炎了?
正如前面所說,心肌炎的症狀并不典型,并沒有研究表明某一個症狀就代表孩子患有心肌炎,但是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了當前患病的疾病不該有的症狀,比如孩子患腸道疾病,但是卻出現了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就需要及時關注孩子的身體情況。
如果寶寶出現了病毒性心肌炎,家長們又該如何做好日常護理呢?
如果寶寶出現了病毒性心肌炎,家長就要盡量給寶寶的心髒減輕負擔,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讓孩子卧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因為心肌炎會使得寶寶的心髒功能受到影響,所以一定要卧床靜養,避免劇烈活動,從而減輕心髒的負擔。
②減少液體攝入
液體被吸收進入血液後,需要經過心髒跳動輸送到全身,無疑會增加心髒的負擔,所以要注意控制飲食,尤其是液體的攝入。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生病期間缺乏營養,要多吃點補補,但是要注意疾病的特異性,避免好心做壞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