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光年是一種長度很長的長度單位,是說光這一年中行走的距離,光速每秒就奔跑将近30萬公裡(29.98萬公裡),讓光跑一年的時間,那肯定是相當遙遠了,大緻為9.46萬億公裡。
那麼光年就是最大的天文長度單位了嗎,不是的,在天文學中還有一個長度單位比光年還大,它就是秒差距了。
一看到這個“秒”字,可能有的朋友會認為是一種微小的時間單位,但其實這個“秒”字和時間單位中的秒是沒有關系的,而是和角度中的“秒”(角秒)有關系,利用秒差距測量恒星的方法原理是建立在三角視差的基礎上的,可能很多朋友都注意到過這樣的現象,當我們在空曠的地方行走的時候,會發現與自己遠近不同的物體會出現移位,距離越近移位越大,越遠移得越少,那麼這樣來看的話就出現了位差,利用這個位差,我們就可以推算出物體的距離了。
天文學家們将這種方法應用到了天文學中就可以計算出遙遠恒星的距離了,他們以地球公轉軌道的平均半徑(一個天文單位)為底邊,将所對應的三角形内角稱為視差,當這個角的大小為1秒(1角秒)時,這個三角形的一條邊的長度(地球到這個恒星的距離)就稱為1秒差距。這是由于1秒的角的所對應的兩條邊的長度差異完全可以忽略,因此這個三角形可以想象成銳角三角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如下圖:
秒差距是一個較大的天文長度單位,主要用于度量太陽系外天體的距離,假如在上述中的一秒角的位置有一顆星體,那麼它距離我們大約為3.26164 光年,這也正是億秒差距的距離,它約等于206265天文單位,或30.8568萬億千米,很顯然,它比光年要大三倍多。
不過雖然秒差距,這個長度單位很大,但是在測量遙遠星系時,秒差距單位仍然太小,所以天文學家們又常用千秒差距和百萬秒差距為單位。
作為天文學上的一種長度單位,秒差距并不廣為人知,但其實秒差距卻是比光年提出更早的一種天文長度單位,所以是一種古老的星體距離計量方法,即便是放到現在,它也是一種标準的測量恒星距離的方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